(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味道 文档编号:138255551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1.21.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芙蓉楼送辛渐中辛渐是王昌龄的挚友,辛渐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探望遭贬的诗人。 诗人感激他的深情友谊,于芙蓉楼送辛渐。诗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江边送别的情景。前 两句写景,暗示心迹;后两句抒情,告慰亲友。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不是初学古诗,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学习,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独立学 习知识,并发现疑难问题。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 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建议教学

2、建议 1.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让学生在诵读、理解的过程中体验情 感,领悟内容。 2.教师课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品词析句,在与同学交流中,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通过学生自己收集作者的相关资料,教师适时点拨,更好地理解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在阅读过程中,强化朗读,以理解促进朗读。通过反复通读,品味古 诗的语言特色,读中悟情,体会人物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

3、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 “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遭受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重点重点难点难点 重点:能通过朗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难点:感悟作者内心,理解人物品质。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激趣导入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在不断积累的一过程中,我们感受到 每一首诗都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或深刻的道理。大家还记得以前学过的哪首送别诗? 2.学生背诵,说说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4.板

4、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背诵以前学过的送别诗,说说表达的感情,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二、创设情境, ,了解古诗了解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用卡片检查生字。 芙蓉洛壶 5.检查指导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诗句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人感情。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扫除字词障得,初步理解古诗。 三、指导自学三、指导自学 过渡: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诗句。 1.请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板书:读(划停顿,熟读)解字词(借助注释、查工具书)解诗句(串词串句) 解全诗(串

5、句连诗)朗读(体会感情,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学习。 3.学习汇报。 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场冷雨连着一江秋水的寒意在夜间悄悄地来到吴地。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送别友人,只留下楚山的孤影,我的心也像楚山那样孤寂。 洛阳亲友如相问: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问起我的近况,就请转告他们。 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透亮,没有 受到功名利禄的玷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锻炼学生的自学能 力。 【思路【思路 2 2】 1.指导学生学习第 1 句。 (1)当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这是

6、一幅怎样的画面?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吴”字的? (4)那又是谁“夜入吴”呢? (5)王昌龄和辛渐坐船来到了镇江,此时夜色已晚,寒雨绵绵,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 (6)你是从诗中的哪个字体会到的? (7)诗人为什么感到寒冷?是因为这场秋雨吗? (8)让我们带着这种不舍再读这首诗。 2.指导学习第 2 句。 (1)这里的“客”指的是谁? (2)那“楚山”指的是什么? (3)你眼中的“楚山”是怎样的? (4)诗人眼中的“楚山”为什么是孤独的呢? (5)一个“寒”字,一个“孤”字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指导学习第 3、4 句。 (1)好友辛渐要到哪里去? (2)诗人有可能给

7、亲友捎去什么话? (3)指导理解“冰心” “玉壶” 。 四、深入学习四、深入学习,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渡: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诗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我们还需要了解诗的作者及写 作背景。 1.介绍作者王昌龄及写作背景。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与诗歌相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了写作背景,理解了诗句,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背第 1、2 句写友情的句子)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他和辛渐之间的深厚感情。 3.深入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你能把作者与友人深深的离别之情读出来吗?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教学诗歌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同学互相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