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三课时)

上传人:味道 文档编号:138255533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8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三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三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三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三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三课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1.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三课时)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三课时)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共三篇诗作,芙蓉楼送辛渐中辛渐是王昌龄的挚友,辛渐从很远的地 方赶来探望遭贬的诗人。诗人感激他的深情友谊,于芙蓉楼送辛渐。诗共两首,这一首写的 是江边送别的情景。前两句写景,暗示心迹;后两句抒情,告慰亲友。 塞下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 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诗人将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 染出来。 墨梅是一首

2、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不是初学古诗,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 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学习,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独立学习知 识,并发现疑难问题。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 学习。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1.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 学习习惯,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让学生在诵读、理解的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 内容。 2.教师课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利用

3、工具书,品词析句,在与同学交流中,想 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通过学生自己收集作者的相关资料,教师适时点拨,更好地理解诗中 所表达的情感。在阅读过程中,强化朗读,以理解促进朗读。通过反复通读,品味古诗的语言 特色,读中悟情,体会人物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情感,深入理解名句。 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第

4、 1 1 课时课时 课课时目标时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 “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遭受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重点重点难点难点 重点:能通过朗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难点:感悟作者内心,理解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激趣导入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在不断积累的一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每一 首诗都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或深刻的道理。大家还记得以前学过的哪首送别诗? 2.学生背诵,说说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今天我们再

5、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背诵以前学过的送别诗,说说表达的感情,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二、创设情境, ,了解古诗了解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用卡片检查生字。 芙蓉洛壶 5.检查指导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诗句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人感情。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扫除字词障得,初步理解古诗。 三、指导自学三、指导自学 过渡: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诗句。 1.请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板书:读(划停顿,熟读)解字词

6、(借助注释、查工具书)解诗句(串词串句) 解全诗(串句连诗)朗读(体会感情,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学习。 3.学习汇报。 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场冷雨连着一江秋水的寒意在夜间悄悄地来到吴地。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送别友人,只留下楚山的孤影,我的心也像楚山那样孤寂。 洛阳亲友如相问: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问起我的近况,就请转告他们。 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透亮,没有受 到功名利禄的玷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思路【思路 2 2】 1.指导学生学习第 1 句。 (1)当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

7、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吴”字的? (4)那又是谁“夜入吴”呢? (5)王昌龄和辛渐坐船来到了镇江,此时夜色已晚,寒雨绵绵,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 (6)你是从诗中的哪个字体会到的? (7)诗人为什么感到寒冷?是因为这场秋雨吗? (8)让我们带着这种不舍再读这首诗。 2.指导学习第 2 句。 (1)这里的“客”指的是谁? (2)那“楚山”指的是什么? (3)你眼中的“楚山”是怎样的? (4)诗人眼中的“楚山”为什么是孤独的呢? (5)一个“寒”字,一个“孤”字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指导学习第 3、4 句

8、。 (1)好友辛渐要到哪里去? (2)诗人有可能给亲友捎去什么话? (3)指导理解“冰心” “玉壶” 。 四、深入学习四、深入学习,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渡: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诗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我们还需要了解诗的作者及写作 背景。 1.介绍作者王昌龄及写作背景。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与诗歌相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了写作背景,理解了诗句,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背第 1、2 句写友情的句子)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他和辛渐之间的深厚感情。 3.深入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你能把作者与友人深深的离别之情读出来吗? 自

9、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教学诗歌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 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同学互相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学会塞下曲中的生字、生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能背诵这首诗。 3.能正确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读懂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10、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激趣导入、激趣导入 师: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第三首。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介绍作者,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二、教学古诗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齐读古诗。 2.自学古诗。 (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 (3)学习“单于、欲、将、逐”的意

11、思。 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 欲:想要;希望。 将:带领。 逐:追赶。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哪个词、哪句诗的意思。 (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扬扬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 弓和刀。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熟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朗读中理解诗意。 三、深入品味古诗三、深入品味古诗, ,欣赏诗歌欣赏诗歌 1.第 1、2 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通逃”

12、,写敌军的溃退。 “月黑”,无光也。 “雁飞高” , 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静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 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2.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将士们察觉了。第 3、4 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 弓刀”,写将士们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边关将士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 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3.诗人不写大军如何出击,也不写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 当时的气氛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3、【思路【思路 2 2】 1.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真实生动。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2.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大雁被惊起,飞得 高远。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匈奴的首 领,这里泛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 3.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 领轻骑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落满了弓和刀。最后一句“大雪满弓 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四、拓展

14、欣赏四、拓展欣赏 1.唐代有很多边塞诗。 如:(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凉州词 (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从 军行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分类学习古诗。 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并体会情感。 2.收集边塞诗,抄写积累。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寒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第第 3 3 课时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学会墨梅中的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5、。 3.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领悟本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 法。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诗意。 难点:领悟本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欣赏美图欣赏美图, ,激趣揭题激趣揭题 1.欣赏一组梅花图。(出示课件) 2.让学生用词语赞美梅花。(生自由说) 3.出示一组赞美梅花的词语让学生诵读。 4.介绍诗人,揭示诗题。 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喜欢梅花,他们写诗赞美梅花的颜色、香气、品格,王冕格外 喜欢梅花,他的屋前屋后种了许许多多梅花,取名为“梅花屋”,并称自己为“梅花屋主” 。 王冕还十分擅长画梅花。诗人为自己画的梅花写了一首题画

16、诗墨梅 。 (板书:墨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5.想想诗的题目“墨梅”是什么意思?(水墨画的梅花) 6.水墨画的梅花与我们先前看到的梅花有什么不同呢? (板书:淡雅) 王冕为什么会喜欢这种淡雅而不艳丽的梅花呢? 二、自读古诗二、自读古诗, ,自主质疑自主质疑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提出质疑。 2.用“/”划出古诗的停顿,按照停顿将诗读正确,读流利。 3.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标出。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学有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 三、汇报交流三、汇报交流, ,读懂诗意读懂诗意 1.汇报交流,指导诵读 (1)请学生划分节奏并诵读,再让全班听课文的范读,指名读,齐读,然后让学生变换多 种方式读。 (2)有时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感悟来进行个性化的诵读。 如果我们想要表现王冕很自豪地 说这棵梅花树是他家的,就可以重读哪个词语的读音(示范),想要表现每一朵花就要重读哪 个词语。 (3)学生自由诵读。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达到熟读成诵这一目的,并渗透对诗意的理解。 2.设问质疑,引导理解 现在,老师还想考考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