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滩规划报告PPT2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38255072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滩规划报告PPT2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黑龙滩规划报告PPT2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黑龙滩规划报告PPT2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黑龙滩规划报告PPT2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黑龙滩规划报告PPT2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滩规划报告PPT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滩规划报告PPT2(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仁寿县黑龙滩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大纲),规划大纲主要内容,旅游发展环境条件 旅游资源系统及其评价 旅游市场分析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旅游活动项目规划 旅游功能区规划,旅游发展环境条件 (一):区位条件,黑龙滩水库距仁寿县城5公里,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市68公里,南距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乐山大佛、峨眉山89公里,西距三苏故里眉山30公里,位于四川旅游南环线中的最佳位置。经国道213线、成乐高速公路、省道163线以及环湖西路,分别可从南、北、西三个方向进入黑龙滩水库景区。随着环湖西路的建成,从成都乘车仅1小时车程便可到达,交通十分方便。,旅游发展环境条件 (二):发展条件,.经济条件 人口 仁

2、寿县2001年总人口15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4.72万人,非农业人口15.18万人,全县人口密度(2001年)每平方公里613人。 国民经济状况 2001年全县GDP达512924万元。工业主导产业有采煤、化工、建材、电力、机械、纺织等。2001年仁寿工业总产值126278万元,比2000年增长6.7%。农业以小麦、玉米、稻谷等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甘蔗、花生、枇杷为主。养殖业以淡水鱼、蚕、猪、兔等为主。特产有仁寿芝麻糕、干巴牛肉等。 产业构成 仁寿县是四川省农业大县,近年来产业经济快速发展。2001年第一产业产值16.8409亿元,第二产业13.6330亿元,第三产业16.0605亿

3、元,分别相当于当年GDP的37.0%,27.2%,35.3%,属“一三二”产业结构。,2.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龙泉山脉由东北向西南斜贯仁寿县境西北部,在黑龙滩水库由北而东呈现环抱之势,绕湖往南横亘。低山、深丘、浅丘高低错落,层次丰富,使黑龙滩水库成为一个由群山环抱、山岭屏嶂所构成的地理单元空间。 气候 仁寿县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黑龙滩库区又有丰茂的林木植被和广阔的水面调剂空气与气温,因而使景区内具有无严寒酷暑的优越气候条件,加之景区周边范围无工业污染,所以水体、大气、环境质量较好,空气清新,雨量适中。 气温: 全年平均17.2,七月平均26.7,一月平均6.9。 降雨量:全年平均103

4、3mm,七月平均249mm,一月平均9.3mm。 相对温度:全年平均77%,七月平均81%,一月平均77%。 植被 土壤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和动物生存,现有林木5062公顷,占总面积64.4%,森林覆盖率98%,有300多种珍稀花、树、鸟类60余种。 水文 水库水体属岷江支流鲫江河上游,水域面积23.6平方公里,湖岸周长逾310公里,水体南北纵长25公里。整个湖面呈多枝节形,湾岔迂回多变,岸线蜿蜒曲折,有7坝、7峡、85岛之谓。,3.历史文化 仁寿县历史悠久,先秦时为蜀国辖地。考其命名缘由,最为妥当一说为隋文帝时营建仁寿宫,且隋高祖晚年常居仁寿宫,故蜀王秀请改辖地名为仁寿以合其意。悠悠数千载,文

5、人学者,代有其人;民间文化习俗,持久不衰,蕴育了瑰丽独特的地方文化。 龙文化:以黑龙滩景区为中心,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蓝本,以源远流长的仁寿风土为背景,长期积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黑龙文化。黑龙滩水库区域一山一水都有一段龙的传说,这些传说栩栩如生,形象生动,与景物相映成趣,成为景观的传神之笔: 荫溪沟龙洞 石板坡、鲫江与陈大山 太乙坝龙岩报恩寺 戏曲、曲艺、杂技、文学、民歌等方面也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和川南古朴民风的精华,成为仁寿人民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正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文化繁荣景象。,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旅游发展的角

6、度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黑龙滩水库的旅游开发即已起步,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近年来黑龙滩邮电局与黑龙滩电视中心的胜利竣工,以及程控电话网,移动通讯A网、C网、无线寻呼网,电视微波网,有线网的全面开通,为旅游投资创造了良好环境。库区内目前共有宾馆、饭店8家,大小游船93只,接待能力已有一定规模。 但就目前旅游开发来看,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布局; 2、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3、深厚的文化底蕴未得到充分发掘与展示; 4、缺乏有特色旅游产品、形象不突出。,旅游开发投资的机遇与环境,目前,黑龙滩风景区旅游发展面临着大好机遇: 1、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西部发展

7、经济的倾斜政策; 2、中国加入WTO使旅游业与国际接轨,更多外方的参与和投资; 3、眉山市委、市政府与仁寿县委、县政府对黑龙滩景区旅游业发展的支持; 4、群众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的拉动效益并积极拥护。 同时,黑龙滩风景区也具备了较好的投资环境: 1、良好的区位条件以及国道213线、省道163线与环湖西路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提高了黑龙滩旅游区的可进入性,使之具备了依托成都平原经济圈为主要客源市场开发旅游的条件。 2、黑龙滩具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既可作为单一主题开展旅游活动,又能通过与区域内其他景区景点形成有特色的、多品种的互补性旅游板块,提高其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3、仁寿县委、县政府制定了

8、积极支持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即:允许各地外商在划定区域内经批准可开设特种行业;大规模开发的景区内土地出让价可下浮10%;涉及成片土地开发的旅游业项目,可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租赁或参股取得使用权;利用区内荒坡、荒土搞农业综合开发和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来土地使用费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改善了黑龙滩旅游区投资的政策环境。 4、黑龙滩开发区的设立,从组织上便于景区的统一规划、整体开发、集中管理,有效地提供了黑龙滩景区开发投资环境的组织保障。,旅游资源系统及其评价 (一):旅游资源调查与分类,按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特征分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案。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与国家

9、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提出的分类标准,仁寿县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2大类、16小类、100多处景区景点。 仁寿县主要旅游资源一览表.doc 其中,黑龙滩景区具有的资源横跨自然、人文两大类,有水景、山景、岛屿、峡谷、摩岩石刻、寺庙、塔、水电工程、农林园艺等9个小类。,旅游资源系统及其评价 (二):自然旅游资源,水景 黑龙滩水库库区幅员186.4平方公里,湖面23.6平方公里,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3公里,湖边长310公里。库区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林壑清幽,湖岸回环,鸟鸣燕舞,如梦如幻,湖中有7峡7坝85岛,形成北、西、东、中四大景段。有大坝雄姿、溢洪瀑布、龙岩古迹、蟠龙绿岛、报恩

10、寺院、八仙群岛、三湾积翠、双燕湖光、青龙花木、山王果园等十大景点40余处景观。湖区四周林木葱郁,四季妩媚清新,湖中有野鸭、白鹭,灰鹤、天鹅等上百种鸟类栖息。 岛屿 1、黑龙滩三大湾 位于黑龙滩水库腹心地带,是库区最大岛屿之一。该岛形貌奇特,湾多水深,岸线曲折,与西部丘陵一堤相连,孤而不离,不仅处处都可泊船,且有公路直达岛上。岛上有花果山、披风山、阿弥陀佛山、小连山、草坪山、小蓬莱山等,山山相望,林木茂盛,环境幽雅,是黑龙滩最美的景段之一,为省级森林公园。 2、青龙嘴 位于太乙坝水域的主航线上,距三大湾相距不远,是一个周边有宽阔水面的半岛,也是省林业厅林木实验场的试验基地。岛上300多种珍稀林木

11、花卉,混杂繁茂,四季景色多姿多彩,而且背靠山峦,有公路可通,有码头可泊,环境优美,使人流连忘返。 3、太乙坝大梁子山 大梁子山岛面积85公顷,为黑龙滩85岛之最。岛屿东部丘陵横亘,茂林沃野;西部遍地石岩,草木不生。临水岩壁,有著名的龙岩石刻,上面刻有长约10多米的无头巨龙,龙身恰在水位最高处。旁有明代及唐代的摩岩石刻坐佛、碑碣等,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山景 1、陈大山 位于黑龙滩水库大坝东北,与大坝隔湖遥峙。山麓三面环水,峰巅报恩寺宝塔高耸,为黑龙滩第一峰。2、土地坎 位于陈大山北麓,有三峰临湖屏起,前景湖水涟漪,后枕杨家、张家、黄连三山,峰有古桐如伞盖然,山腰山下,果树满坡,且存有普照寺遗址

12、。临山远眺三大湾,俯视青龙嘴,遥遥十数里,历历在目。土地坎南,背山面水,林木茂盛,山石嶙峋,有古仁寿(陵州)至成都的驿道,据传为蜀汉诸葛亮之盐道运输线,现依稀可认出其遗址。 峡谷洞穴 萌溪沟俗称迷津渡,位于黑龙滩东南众峰包围、沟谷遍是的峡谷中,四周山脉横亘,两岸青山夹峙,山坳曲水中野林成壁,一派幽深的天然风韵。在峡谷中隐有龙洞,洞长3华里,直通水库库底。,旅游资源系统及其评价 (三):人文旅游资源,仁寿县历史悠久,秦汉时为武阳县东境,距今1450年。定名仁寿,在隋开皇十八年,距今1389年。县内人文旅游资源众多,经初步调查统计,共有摩岩石刻(造像)、古代宗教建筑、历代军事遗址、塔、古墓葬、民居

13、、城市公园、民间艺术、土特产品、水电工程、农林场14小类,130余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唐代牛角寨摩崖造像、清代的奎星阁。最具旅游开发价值的是牛角寨摩崖造像(高家大佛)。 牛角寨摩崖造像(高家大佛) 牛角寨摩崖造像,位于今县城北35公里的文宫区高家乡鹰头村,海拔760米,南、北、西三方群山连接,层峦迭嶂。东面俯视,沃野千里,近观鹰头水库,远眺简阳三岔湖,银光闪闪。 牛角寨的东侧岩壁,依山造有一尊大佛,半身坐像,坐西向乐,双手齐胸合十,坐高15.85米,宽11米,面形丰富,眉似弯月,双目微睁,平视东方,嘴角微向上翘,发成螺髻,神态安祥,线条流畅,是修造乐山大佛的蓝本,系唐代作品。牛角寨摩

14、崖造像共101龛1519尊,多为镂雕,精品甚多。 太乙坝龙岩 黑龙滩库区北部的太乙坝,是文物荟萃之地,有唐代镌刻的龙崖、坐佛、碑碣。依崖所刻的石龙长约10米,鳞甲鲜明,跃然崖上;湖水上涨时,龙身少许浸入碧波,大部腾跃湖面,宛若戏水,蔚为壮观。在龙崖附近的一座佛龛两边,石壁光洁,了无痕迹,如果泼水上去,就渐渐显露出苍劲的竹枝和潇潇的竹叶,这一奇迹被称为“泼水现竹”。据说是北宋画竹圣手文同在仁寿做官时留下的手迹。至于为何“泼水”能够“现竹”,则是一个未解的谜。,奎星阁 奎星阁位于仁寿县城中心地位,属奎星街一段。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后毁于战火,于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1988年将古

15、阁修葺一新,重放光彩。 奎星阁阁基占地196平方米,基宽14米。由须弥座、阁身、宝顶三部份组成。高29米,为四重檐八面体攒尖式木结构建筑,青灰简瓦屋面,维修后改为琉璃瓦。底层用八檐柱、八廊柱、八金柱构成主体,其中,八金柱贯通阁身,每层构架迭次向内缩收一个步架到第四层,接底金柱则成为檐柱,故另设八根金柱,该金柱在山檐重力下起杠杆作用,将其挑起,使之微微离地,成为真武阁式的悬柱建筑,这是奎星阁的建筑特色之一,而奎星阁八面宽度互不相等,又是该阁的又一建筑特色。 虞允文墓 虞允文墓,位于虞丞乡玉屏山麓。据资料记载,墓有陵园,宽广数百尺。陵内有祠,墓高五尺,宽二丈,墓前有石人石马从侍,石羊石猪作供,筑有

16、拜台及华表三座,四周砌石围墙为护。今俱毁,惟墓台、墓碑犹存。 双石牌坊 双石牌坊,位于仁寿县城东南部50余公里的禾加区中华乡牌坊村,距牌坊村小学东方200米,南北向,两坊上下对列,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板大道贯穿其间。两坊间距44.5米,依所处地势由低到高分别编为一号坊和二号坊。 一号坊建于清光绪七年(1882年),是清王朝为表彰徐母杨氏夫死从子和孝敬老翁钦旨建造的“节孝坊”。坊高11.17米,宽7.16米,四柱三开间格局,明间空(宽)2.52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顶,牌楼式仿木结构,筑宝瓶式坊顶 二号坊建于清光绪八年(1883年),是朝廷旌表徐母余老太君(一号坊杨氏之婶娘)所建之节孝坊。坊高12.53米,建造风格与一号坊略同,不同点在于:坊顶筑宝塔。,土特产品 1、文宫枇杷 文宫在仁寿县境内二峨山南麓,此区域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宜种植枇杷,种植历史已有100余年。生长快、投产早、单株产量高、果实硕大、风味独特,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文宫镇已被命名为中国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