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二三复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8255002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二三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二三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二三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二三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二三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二三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二三复习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各朝代特点:三次分裂,四次统一,奴隶社会(BC2070年-BC476年) 夏(BC21世纪-BC16世纪)-统一奴隶 商(BC16世纪-BC11世纪) 国家 西周(BC11世纪-BC771年) 东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春秋五霸 三、封建社会(BC475年-公元1840年) 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战国七 雄,奴隶社会,国家分裂,秦汉(西东汉)(25年-220年)-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1年)- 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隋唐(581年-907年)-封建国家的繁荣 五代十国宋辽夏金 (9071276)-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

2、合加强 元明清(1271-1840)-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1、夏朝的建立及其政治文化时间:BC2070-BC1600,禹建立 桀时灭亡,政治文化:舜禹:禅让制 (公天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禹启:王位继承制(家天下),宗法制,西周:分封制,2、商(BC1600-1046)汤-纣:殷墟、甲骨文、占卜、人牲 (1)、商代-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各宗族都是政治实体)。(2)、神权和王权的结合,三、西周(BC1046-BC771)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分封制(王室贵族、功臣、先代贵族、边远部落首领 建

3、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服从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宗法制,相权削弱 君权加强,君权,创立:秦始皇,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高度集权,弊端:皇帝的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政治决策,与相权,君相关系:矛盾,发展 演变,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形成“中朝”制度 东汉:尚书台 唐:三省六部制 宋:“中书门下省”、“参知政事” 明:废丞相、内阁 清:军机处,监察体制,变化:御史大夫、汉刺史、御史台、都察院走向健全,评价:实际效能有限,选官制度,世官制:世卿世禄先秦 察举制:推荐任命两汉。含义、评价 演变九品中正制:凭据品级魏晋 科举制:考试选官隋唐以后。评价,地方制度,郡县制度:秦汉唐宋

4、行省制:元创、有(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制) 明清沿用至今、意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建立,1-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法令出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三公”和“九卿.郡县-确立 1.皇帝:继承、独尊(行、司、军)、决策,2.特点:君主独制,2.汉武帝加强君权,古代政治定律:独断性-随意性,二、君权和相权(帝王调整相权 加强统治提高效益),1.君权-独揽-限制相权-强,相权-帝王政治助手-不断减弱,内朝(决策),亲信近臣,外朝(执行),丞相、御史大夫,3.唐“三省六部制”,三省,门下(审批),尚书(执行),六部,吏,礼,刑,兵,工,户,中书(起草),宰相-同平章事,4

5、.宋朝,副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军事,三司-财政,5明:废丞相,设内阁,卫厂,八股 清:军机处,文字狱,八股取士,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过程:,(贵族),(才德、孝:汉武帝),2.科举的作用:a.保证官源;b.提高官员素质;c.扩大统治基础; d.读书重教;e.破除世家垄断;f.公平公正,世官-察举(九品中正制)-科举(隋唐),四、行省的设置(元明清民国现在),秦:郡县两级 东汉:州郡县 唐:道州县 宋:路州县 元:中书省(中央) 行中书省(地方),明:承宣布政使司(行省)、 府、县三级 清:省、道、府、县四级 礼藩院边疆少数民族(蒙疆藏),地方行政规划,(考试),宣政院(藏川青)、腹

6、里 台湾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历代地方行政体制沿革表,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列强入侵的原因,外因,a、西方资本主义发展,b、更多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内因,a、封建制度衰落,b、统治危机,2.鸦片战争(1840.61842.8) 南京条约开始半殖半封建,A、三元里抗英-第一次自发抵抗;爱国精神;不畏强暴;抵御外诲 (1841.5),B、南京条约内容 1842.8,(1)割地:香港岛-领土主权,(3)开埠:五口通商-打开国门,(2)赔款:2100万元-负担,(4)协定关税-关税主权,(1)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3)租界(国中之国),(2)片面最惠国,(4)

7、巡查贸易-领海主权,(5)传教-文化侵略,C、南京条约 附件,3.甲午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半殖半封,A、黄海海战(1894.9) a、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叶祖珪 b、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退守威海卫,失去黄海制海权 c、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B、马关条约,(1)割地:台湾及附属岛屿、辽东半岛(三国干涉),(2)赔款:二亿两,(3)重庆、沙市、苏、杭-势力进入长江上游,(4)通商口岸办厂-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马约 危害:,瓜分狂潮,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民族危机严重,D、反割台斗争义军:徐骧、丘逢甲;黑旗军:刘永福 战役:新竹、台中、彰化、台南、

8、大甲溪,4.瓜分狂潮:德国-胶州湾 俄-强租旅顺、大连;,5.门户开放(1899美),机会均等、利益均沾-共同宰割中国,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辛丑条约内容,C、辛丑条约危害:,7义和团运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a、原因:19c末,列强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经过:(1)兴起:1898,山东;1899,袁世凯镇压 (2)发展:1899,京津地区,矛头直指列强 (3)落垡、廊坊-保卫战(扒铁路、毁电线) (4)包围西什库教堂 (5)结果: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 c、意义:粉碎列强瓜分中国野心;爱国精神:维护主权

9、捍卫尊严,太平天国运动(1851.1-1864)洪秀全: 拜上帝会-基督教和中民间宗教(儒家.农民平均)相结合 原因:天灾人祸阶级矛盾三个阶段: (东西南北翼) 1.从金田到天京 (1851.1-1853.3)永安建制.初具立国 天朝田亩制度(1853)按人口平均分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最高峰(无法实现的空想)目 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3.从天京事变到天京保卫战(1856-1864)A.天京事变1856-由盛转衰 B.资政新篇 1859洪仁玕进步:发展资本主义第一案 外交: 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政治:中央集权、广开言路.经济: 发展工商业、准许私人办厂.文教:兴办学馆、医

10、院、福利机构.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产物 缺乏相应社会基础 处于战争环境。 C.中处反动势力勾结1860湘军.淮军.戈登”常胜军”.天京保卫战1864.夏-规模空前.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894,1905,1911、4,1912、1、1,1911、10、10,1912、2、12,1912、3,1912、3,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东京.三民主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文学社.共进会.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纪元:中华民国(公历)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清帝退位,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临时约法颁布第一部资阶宪法 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灭亡君主专

11、制.确立民主共和-民主化,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性质及意义: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影响亚洲民解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中共创建期(1919-1924)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中共建立: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方向和任务,发展,国民革命(1924-1927):国共第一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土地革命(1927-1937):正确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1937-1

12、945):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近代第一次反侵略重大胜利 解放战争(1946-1949):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推翻了三座大山 新中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五四爆发的背景,1、社会背景,国际 国内,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华 反帝情绪高涨 俄十月革命 指明了方向 封建军阀黑暗统治 阶级矛盾尖锐(根本) 民族工业的发展 工人阶级壮大(阶级) 新文化运动 思想解放(思想),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3.经过:5.46.3北京(学生-先锋)-上海(工人-主力),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 罢免 拒绝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任务.提出的口号没有完全实现,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异同

13、,说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按规律是资产阶级领导完成。历史说明中国资产阶级本身固有软弱、妥协性,所以这一任务只有由无产阶级代表资产阶级完成。由于领导的不同,故将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加上“新”字,以区别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那么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呢?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共诞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组织基础-:中共早期组织建立外部条件:十月革命影响 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1921.7建立:中共“一大”1921.7-上海.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工运).领导机构、领导人作用:革

14、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性质:无产阶级政党,中共二大1922.7:上海:-民主革命纲领 最高:-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第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三、国民革命(1924-1927) 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党内合作) 国民党一大1924.1广州-革命统一战线(同意中共个人加入)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1926.7-1927 北伐目标:打倒军阀、除列强.统一全中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攻克:武昌.九江.南昌.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珠江流域-长江流域 胜利原因:A.中共组织工运和

15、农运,配合北伐战争。 B.北伐将士英勇战斗 C.人民支持D.正确作战方针 3、国民革命的失败(1927”4.12”7.15”)(1)失败标志: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背叛革命; (2)失败的原因:客观: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中共缺乏经验,共产国际错误指示,陈独秀犯了右侧机会主义错误(在革命后期放弃领导权)。 4、历史功绩(1)特点: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 (2)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3)教训:坚持党的领导和武装斗争,1、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南昌起义(1927.8.1)秋收起义(1927.9毛泽东湘赣边) 八七会议(1927.8.7汉口-土地革命.武装反抗)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0),毛泽东:游击战.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1930十几块)。 土地革命路线 (1931) :贫雇农政治上翻身,分到土地-参军参战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11瑞金)性质:工农群众的民主政权。 二、红军的长征(1934.101935.10-1936.10) 1.红军粉碎四次围剿(1930-1933) 毛泽东正确军事路线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