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知识}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254951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知识}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总结(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绪论掌握:世界经济的内涵、微观主体的界定、发展现状以及相应的假设。尤其是对于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特点重点掌握。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途径。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对象、方法等1. 世界经济的内涵: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联接。它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2. 微观主体的界定&发展现状&假设: 国家&跨国企业&国际组织 世界经济发展现状:1 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2 国际分工的深刻变化 3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2、4国际资本流动的快速发展 5 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 6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7 国际协调机制加强假设:1 经济人假设 2 稀缺性假定 3 国际无政府状态 4 不确定性3.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1 高科技迅猛发展并成为争夺焦点 2 市场经济体系在全球范围形成和扩大 3 贸易全球化进程加快 4 生产与投资全球化 5 金融全球化 6 科技全球化 7 劳动力流动全球化 8 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9 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10 南北矛盾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4.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途径:从中国近20多年的发展实践看,改革和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车轮。 改革开放的不断

3、深入与扩大,中国和世界经济接轨、融合的程度日益加深,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加入wto三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翻了一番, 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人民生活巨大的改善。事实进一步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世界经济加快全球化的情况下,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更深更广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去。 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市场逐步开放、积极参与世界贸易,为各国带来无限商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简而言之,世界的发展更需要中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据世界银行统计,从1986年至2003年,中国商品对世界商

4、品的贡献率达407,而美国和日本仅为14和69。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提高了世界贸易的福利水平。近年来,中国进口额连年以20至30的较大幅度增长,2004年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给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巨大的新兴市场和发展机会。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具有“两头在外”的明显特点,原料大量进口,物美价廉的制成品大量出口,表明中国贸易增长产生的利润分布广泛,使很多国家,包括一些中小发展中国家受益,促进了全球贸易福利水平的提高。另: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居世界首位,今后这一贡献作用会越来越大。2中国出口贸易比重占世界比重大幅上升,3中国为世界减贫事业做了

5、巨大贡献,扭转了50多年来世界贫困人口持续上升的局面 4中国崛起对世界经济影响:通过贸易、金融以及贸易金融产生的动态效应的影响来影响世界第2章 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掌握:历程中的马尔萨斯陷阱、工业革命以及大分流表现以及原因。重点掌握科技在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李约瑟之谜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借鉴等。了解:战前的科技革命的内容、全要素生产率等。1.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长会导致工资水平的下降 1、每个社会的出生率(B)是特定的。出生率由这个社会的生育习俗决定,但会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2、各个社会的死亡率(D)会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

6、平的提高而降低。 3、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会随着人口增长而下降。2. 工业革命&大分流的表现&原因:工业革命: 1770-1860年 英国人口翻了三番,国内实际收入增加。大分流:自工业革命以来出现的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分流不断扩大并持续到现在。工业革命缩小了国内收入差距但是扩大了国家间的差距。原因:1 与马尔萨斯时代的脱离 2 现代机器技术水平的提高极大的降低了热带非洲等地区的生存工资水平 3 工业革命后引入的新生产技术提高了质量劳动力的收益。3. 科技在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4. 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特点&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内容:1945 1955,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和平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利用核能

7、的新时代;1955 1965,以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向外层空间进军;1965 1975,以DNA重组实验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19751985,以微处理器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为标志,揭开了扩大人脑智慧的新篇章;19851995,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信息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特点:影响的全面性(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领域);内容的综合性(交叉与融合);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科技革命要求大力开发科技人才资源;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和干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 科技革命影响世

8、界经济的范式:影响经济活动的深层规律2 科技革命与生产力进步:生产力诸要素变革;生产力内在结构变革3 科技革命与产业结构的变革:产业机构不断走向高级化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变化:第一向第二 再向第三产业转变 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产业产值和就业人口比重缓慢下降;第二产业由上升转为下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 产业结构的融合与软化趋势: 农业产业化;经济服务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软化4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一) 对各国经济的发展: 1 科技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2 科技革命引起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3 战后科技革命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2

9、) 科技革命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1、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国际化。2、科技革命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3、科技领域的竞争和争夺日益激烈 5. 李约瑟之谜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借鉴:(1)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导致缺乏发展动力。(2) 对科学技术的轻视不利于科学发展(3) 封建文化专制主义阻碍了科学进步(4) 中国古代科学在思想和方法上存在缺陷(5) 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科技战略:1、基础投入关于技术获取的争论:市场换技术(1)技术的购买(2)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技术差距门槛和人力资本门槛)2、制度支持(1)科学发明的制度支持:资助制度的完善与效率(2)科学发明的制度保护:保护知识产权

10、(3)科学发明的政策支撑:金融的作用第3章 :经济危机与世界周期性波动重点掌握:经济周期中的若干概念、战后历次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原因、长波理论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现实发展的借鉴、美国新经济的表现、原因和借鉴等。了解:经济周期的相关理论,最好能在具体分析中能够用到这些理论,还有美国金融危机这个大背景也需要了解。1. 经济周期:是一个由工商企业占主体的国家的整体经济活动出现波动的现象。2. 波峰和波谷:在某一时期内,经济增长(绝对数或增长率)的最高点就称为该周期经济波动的峰值,也叫做波峰。与此相对,经济增长(绝对数或增长率)的最低点称为谷值或波谷。3. 周期波动的长度:是指每一个具体的经济周期从一个

11、波峰到另一个波峰(或从一个波谷到另一个波谷)所经历的时间长度。4. 周期波动幅度:是指同一个周期内从峰值到谷值的指标差额。5. 平均位势:指某一个周期内所有时间序列指标数值的算术平均值,它可以用来衡量某一个经济周期的整体经济增长状况。6. 周期波动的涨落比:是指该周期内扩张阶段的长度与收缩阶段的长度之比;某一特定时期内周期的平均涨落比,是指该时期内所包含周期的平均扩张长度与平均收缩长度之比。7. 标准差:国民经济实际经济增长率围绕长期趋势上下波动的量值,它是衡量周期波动对历史增长趋势偏离程度的标准化指标。8. 战后历次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原因:第一次: 1948-1952年 :危机的普遍性第二

12、次: 1957-1958年 :美国首先爆发了经济危机,很快引起了连锁反应,迅速波及到加拿大、日本等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甚至象比利时、荷兰等国也先后卷入到这次经济危机第三次: 1969-1971年 :这次危机结束了战后第二个经济周期,标志着第三个经济周期的开始;危机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呈现出同步性;危机由加拿大拉开序幕,但对美国的经济影响最大;第四次: 1973-1975年 :这次危机标志着1969年开始的战后第三个经济周期的结束和第四个周期的开始;危机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呈现出明显的同步性; 这次危机的广泛性、深刻性和持续性都超过了战后前三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在危机期间,出现了“滞胀”现

13、象。第五次: 1979-1982年:这次危机标志着战后第四个经济周期的结束和第五个经济周期的开始;危机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滞胀更为严重,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危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同步性;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指数普遍下降,危机持续时间大大延长;企业大量倒闭;世界贸易严重萎缩,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急剧上涨。 第六次: 1990-1993年 :这次危机是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危机具有一定的同步性;美国迅速从危机中复苏过来。日本在这次危机中持续的时间最长。第七次:20002002年 :此次经济危机在西方各国发生的时间有先有后,危机持续的时间也长短不一,危机程度并不严重。第八次:2

14、0082009年 :此次经济危机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但其直接诱因则是由2007年4月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特点:(一)经济周期的阶段性不明显 (二)生产下降幅度较小 ,打击程度较轻 (三)生产过剩危机和财政金融危机交织发生 (四)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发生 (五)“滞胀”一度成为普遍现象 (六)经济周期与科技产业息息相关原因:9. 长波理论的内容: 康德拉季耶夫利用大量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材料证明了长波的存在,并把1780 年至1920 年这140 年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归结为两个半长

15、周期波动:第一个长波上升期是从18 世纪80 年代末或90 年代初开始,持续到18101817 年,下降期从18101817 年开始,持续到18441851 年;第二次长波上升期从18441851 年持续到18701875 年,下降期从18701875 年开始直到18901896 年;第三次长波上升期从18901896 年持续到19151920 年,而下降期大约从19141920 年开始。康德拉季耶夫著书之时正处于第三次长波的衰落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危机频频发作,尤其是1929 年起连续数年的“大萧条”,这些事实都证明了康德拉季耶夫预测的准确性。10. 长波理论对中国发展的借鉴:历史发展到21世纪,种种迹象表明,随着作为本轮经济长波核心国的美国出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