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38252102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诗歌阅读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 “ 岱宗 ” 指哪一座山? (2)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 (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 (1)泰山 (2)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 (3)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解析】 【分析】( 1)岱宗:指的是泰山,五岳之首,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 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 岱宗 ” 。据此可作答。 (2)诗句 “ 齐鲁青未了 ” 一句

2、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两 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两句, 用“ 决眦 ” 二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缥缈的景观。据此,泰山的特点可概括为:山势雄伟 高大,景色秀美壮丽。意对即可。 (3)末句的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在突出了泰山 的高峻的同时,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将众山的小和 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据 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泰山 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 对未来充满信心,

3、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点评】 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根据文下注释明确。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明确泰山特点。 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 ” 体会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

4、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未选择的路是_(填作家国籍)诗人_(人名)写的一首具有象征 意味的哲理诗。 (2)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_,_。 (3)请说说你对题目中“ 路” 的理解。 (4)古今中外有许多诗人作家曾经对“ 路” 有过精彩的描述,请举出一例让我们共勉。(诗 词曲文皆可) 【答案】 (1)美国;弗罗斯特 (2)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3)示例:表面指大自然中的路,实则喻指人生之路。“ 路” 象征着人生的

5、选择。 (4)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解析】 【分析】( 1)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 弗罗斯特创作的诗歌,这首深 邃的哲理诗展现了现实生话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 (2)诗的前三节似乎仅在平直地描写林中的那两条路的不同,但其中却蕴含着极大的比 喻意义,第四节诗人笔锋一转,从林中之路跃到描写人生之路,“ 而我选择了足迹更少的一 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这结句寄寓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 理性。它告诉人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往往只能

6、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 谨慎;同时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判断。因而 结尾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3)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诗人通过选择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 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所以标题中的“ 路” 表面指大自然中的路,实际是象征人 生之路。 ( 4)答题时应注意,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不能写错别 字。示例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示例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 在? 故答案为: 美国;弗罗斯特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示例:表面指大自然中的路,实则喻指人生之路。“

7、 路 ” 象征着人生的选择。 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 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 合写作的背景进星分析。 本题考查对本题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的内容,作者表达的赏析情感进行 分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应注意,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 句,不能写错别字。 3阅读下面

8、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第二联既描写了花鸟,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是什么写法?请你赏析一下。 【答案】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安 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 花儿原本娇艳明媚;春天的鸟儿应该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 感时 ” 、 “ 恨别 ” 都浓聚着杜甫 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

9、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 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 更多的痛苦,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 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故答案为: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 安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意思对即 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 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 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 人、对偶、夸张、对

10、比、比兴等;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 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 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 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 未眠 ” 的原因。 【答案】( 1)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

11、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 浩 浩” 、“ 冥冥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 景。 (2)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解析】 【分析】( 1)根据 “ 浩浩风起波 ”“冥冥日沉夕 ” , 可想到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 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出作者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2)首联, “ 孤 ” 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落帆 ”“停舫 ” 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 停靠,暗含远离故乡之意;颔联,“ 风起波 ”“日沉夕 ” 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傍晚因路途风 波,不得不停舫孤驿

12、,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晚风劲吹,水波浩荡, 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的心情。颈 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 人归 ”“雁下 ” 写日落黄昏,是人回家鸟回巢的时刻, 反观自身却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家不能回,借人归雁下表达作者客居异乡的凄苦惆 怅;尾联 “ 独夜 ”“听钟 ”“未眠 ” ,写出羁旅在外乡思客愁之深。 故答案为: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 浩 浩” 、“ 冥冥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 景。 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

13、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语言的分析和理解。考生要懂得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 效果,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教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注意对关 键语句的分析。 5诗歌鉴赏 古诗赏析 即事 宋 徐侨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 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 徐侨: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 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 贫亦好 ” 情趣的一联是:_ (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

14、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2)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 淡然 ” 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 【解析】 【分析】( 1)“ 在家贫亦好 ” 的意思是在家里贫穷也好。在下文中有体现,“ 布被 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粗布衣被也不妨碍温度,青菜羹也富有余味。从中可以体现出作者安 贫乐道的情操。 (2)诗中提到 “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 ,不管是在家还是居官贫穷对人都是好的。诗 人为何能有如此心境主要是作者有安贫乐道的情操,淡泊名利的情怀。因此最能体现诗人 心境的词语是 “ 淡然 ” 。 故答案为: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最能体现诗人心境

15、的词语是“ 淡然 ” 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 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理解全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6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解释下面的词语: 龙钟: _ 凭: _ (2)第一二句 “ 龙钟 ”“泪不干 ” 的浓重色彩与第三四句“ 凭君传语报平安” 的轻描淡写似乎有 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 (1) 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 凭:请求,烦劳。 (2)不矛

16、盾。 “ 马上相逢 ” 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 达了思家的深情。这“ 传语 ” 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 平安 ” 二字,却是家人 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 【分析】( 1) “ 双袖龙钟泪不干” 意思是: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龙钟 ” 的原 意是指流泪的样子。这里的意思是沾湿。作者此时身居边塞,远离家乡,每每念及,双袖 就为泪水所沾湿。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凭君传语报平安” :只托你给我的 家人报个平安。凭:托,烦,请。 ( 2)因为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正因为有浓重的思乡念亲之 情,才在无纸笔顾不上写信的情景之下,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 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者 报的是平安,是因为不想让家人挂念,这也是亲人最关心的问题。所以三四句是把一二句 中的浓重情感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并不矛盾。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