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20200710171206)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38251235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0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20200710171206)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20200710171206)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20200710171206)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20200710171206)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20200710171206)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202007101712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20200710171206)(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2、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山门圮于河 _ 阅十余岁 _ 转转不已 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 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 棹”“曳”“寻” 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

3、述打 捞经过,以 “ 无迹 ” 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 据理臆 断” 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 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答案】 (1)倒塌;经过;停止 (2)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 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3)D 【解析】 【分析】( 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 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

4、弄清句子的意思来 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 已 ” 是“ 停止 ” ;“ 阅” 是古今异义词,“ 经历 ” 的意思。 (2) 句中的 “ 是、柿、岂、携、去” 几个词是赋分点; 句中的 “ 然则、但、者、臆断、 欤” 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 信、达、雅 ” 。 (3)D 项,文章中讲学家只是提出了“ 石兽埋在沙里只能越来越深” 的看法,并未盲目采取 行动。据此,答案为D。 故答案为:( 1)倒塌;经过;停止 (2)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 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3)D。 【点评】( 1)本题考查

5、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回忆注释和译文,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可 以提取实词的含义,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比如, 小题,阅,属于一词多义, 义项有:看;检阅;经历,句子中的意思是“ 经历 ” 。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回忆注释和译文,可以提取句子的意思,翻译时注意 特殊句式,通假字等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省略成分也要翻译出来。比如,本题 ,是 非,古今异义,现代汉语里的意思指对错,句子中要分开理解,是,代词,这;非,不 是。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写作特点和人物形象的能力。ABC 三项都是写作技巧考查,D 项分 析人物形象,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再具体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沧州

6、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 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 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 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 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 大家 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

7、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 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 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 是更荒唐吗? ”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 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八哥与蝉对话 鸲鹆 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 而调 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

8、数声而止;终 日所言,唯数句而已。蝉鸣于树,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之所言犹若未 言也。曷若 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注】 本文据叔苴子改编。 鸲鹆( q y ):即八哥。 罗:张网捕捉。 调:调教。 曷若:怎么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久之能效人言效: _ 但能效数声而止但: _ 唯数句而已唯: _ 鸟俯首而惭俯: _ (2)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蝉 谓 之 曰 子 能 人 言 甚 善 然 子 之 所 言 犹 若 未 言 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蝉鸣于树,鸟闻而笑之。 曷若我自鸣其意哉? (4)八哥为什么“

9、俯首而惭 ” ?你由此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1)仿效,模仿;但是,只;只,仅仅;低下 (2)蝉谓之曰 /子能人言 /甚善 /然子之所言 /犹若未言也。 (3) 蝉在树上鸣叫,八哥听见了嘲笑它。 怎么能像我一样鸣唱自己的心意呢? (4)八哥听了蝉的话,意识到自己虽然能够学人说几句话,但是极为浅薄,没有抒发心 意。启发:人要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风格,单单“ 鹦鹉学舌 ” 是不行的。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 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 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

10、 但 ” :只。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 效” 在现代汉语里有“ 仿效,模仿 ” 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 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 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 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蝉谓之曰/子能人言 /甚善 /然 子之所言 /犹若未言也。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 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

11、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 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 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 笑 ”“曷”“意” 等字词的翻译。 “ 蝉鸣于树 ” 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 (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探究启示。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 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 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八哥“ 俯首而惭 ” 是因为八哥听了蝉的话,才意识 到自己的浅薄,没有能抒发出心意。启发可从人要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风格的角度作 答。 故答

12、案为:( 1)仿效,模仿;但是,只;只,仅仅;低下 (2)蝉谓之曰 /子能人言 /甚善 /然子之所言 /犹若未言也。 (3) 蝉在树上鸣叫,八哥听见了嘲笑它。 怎么能像我一样鸣唱自己的心意呢? (4)八哥听了蝉的话,意识到自己虽然能够学人说几句话,但是极为浅薄,没有抒发心 意。启发:人要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风格,单单“ 鹦鹉学舌 ” 是不行的。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答题时应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 今异义词等, “ 但” 古今义不同,“ 效” 、“ 俯” 是动词。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翻译划分:蝉对它说, 你能像人一样说话,

13、非常好,然而你所谓的说话,仍然像没有说话一样。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鸣于树:在树上鸣叫,曷若 我:怎么能像我一样,自鸣其意:鸣唱自己的心意。 (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探究启示。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要抓 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附参考译文】 八哥这种鸟生长在南方,有人张网捕捉后调教它的舌头,时间长了,它能像人一样说 话,但是只能仿效几声就停止了;整天说的话,只有那么几句罢了。蝉在树上鸣叫,八哥 听见了嘲笑它。蝉对它说,你能像人一样说话,非常好,然而你所谓的说话,仍然像没有 说话一样。怎么能像我一样鸣唱自

14、己的心意呢?八哥低下头感到惭愧,以后再也不学人说 话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 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 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 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 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 , 傍有积薪。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默然不应。俄 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 , 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15、。人谓主人曰:“ 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 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 (汉书 霍光传) 【注】 害:妒忌,怨恨。 报闻: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 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 突:烟囱。 上行( hng ):上位。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霍氏秉权日久 _ 主人乃寤而请之_ 客谓主人 _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3) “ 曲突徙薪 ”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 曲突徙薪 ” 的故事用意是什 么? 【答案】 (1)执掌;同 “ 悟” ,醒悟;告诉,对 说 (2

16、)把烟囱改为弯曲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3)说明了凡事要先考虑到危险的存在,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的道理。作者借这 个故事委婉劝诫皇上,为徐生鸣不平,希望皇上能对上疏霍氏权盛隐患的徐生进行嘉赏。 【解析】 【分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 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 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 寤” :同 “ 悟 ” ,醒悟。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 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 把 词 语 放 到 语 境 中 , 根 据 上 下 文 推 断 也 不 失 是 一 种 较 好 的 方 法 。 注 意 “ 更 ”“曲 突”“徙”“不 ”“且” 等字词的翻译。 (3)此题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