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备课讲稿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8229133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饲料备课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饲料备课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饲料备课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饲料备课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饲料备课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饲料备课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备课讲稿(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秀精品课件文档资料,第二章 饲料,畜牧学概论,第一节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消化能、代谢能、净能、蛋白质生物价 2、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方法有哪些? 3、近似分析法有哪些优点、缺点?,饲料营养价值的定义 指饲料被动物采食后,经过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过程,能够满足动物机体对养分和能量需要的程度以及用于畜产品生产的能力大小。 不同饲料所包含的养分的种类、含量、消化率和利用率不同,其营养价值也不同。,一、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二、化学分析方法,借助于化学实验手段和某些仪器手段来检测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对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客观评价的方

2、法。 不能评定饲料养分的消化、利用率。 包括以下三种方法: 近似分析法: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等 范氏分析法:代替传统的粗纤维分析 其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含量的测定,(一)近似分析法 又称为概略养分分析法或常规分析法。 经典和常用的分析方法,由德国科学家于1860年创建。 通过近似分析法,可以将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区分为:水分、粗蛋白质(CP)、粗脂肪(乙醚浸出物,EE)、粗纤维(CF)、无氮浸出物(NFE)和粗灰分等6类概略养分,分别用来反映饲料中水、蛋白质、脂肪、纤维物质、易消化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的含量。,近似分析法的优点: 分析方法简单,所需的仪器设备便宜,

3、大多数实验室具备。 分析测定的结果容易评价,较为客观。 通过此法所获得的实验数据非常充足。 是进一步评价饲料营养品质的基础,如消化试验、代谢试验、总可消化养分体系(TDN)的建立等。,近似分析法的缺点: 粗纤维的测定结果不准确,以致无氮浸出物的计算结果也不准确,不能准确反映饲料的实际情况。 不能确定各种纯营养物质的含量。如粗灰分只代表所有矿物质元素的总和,无法测定维生素的含量。 不能区分真蛋白质与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无法知晓饲料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平衡性。 不能获得饲料适口性、养分消化率和利用率的信息。 测定过程长,大约需要7d时间。,(二)范氏分析法 又称Van Soest洗涤纤维分析法。

4、 用于代替传统的粗纤维分析法。 现为青、粗饲料纤维性成分评定的标准方法,以后可望用于所有饲料。 通过用中性、酸性洗涤剂溶液或72的浓硫酸分别处理饲料样品,所得的不溶性残渣分别称为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由此推算出饲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三)其他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饲料氨基酸的测定:个别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采用普通的比色法或层析法;所有氨基酸的含量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主要用于单胃动物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矿物质含量的测定:微量的金属元素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非金属元素(如硒、碘)常用荧光分光光度法。 维生素的测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或实验动物进行评

5、定。个别维生素(如核黄素)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三、消化试验,饲料被动物采食后,其养分被动物消化吸收的部分占摄入饲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比称为饲料养分的消化率。 通过消化试验可测定饲料中各种养分和能量的消化率,进而计算饲料中可消化养分或消化能的含量,能较真实地反映饲料的营养价值。 这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常用方法包括:全收粪法;指示剂法;尼龙袋法;离体消化试验法,以“全收粪法”为例: 将供试饲料按试验要求饲喂给动物,然后测定家畜在一定期间内摄入饲料的干物质和其他养分的数量以及从粪中排出的干物质和其他养分的数量,以二者的差值来反映饲料中可被动物消化的营养物质(即可消化养分)数量

6、,以可消化养分的数量与家畜摄人饲料养分的总量之比求得饲料养分的消化率。 消化率可分为表观消化率和真实消化率两种。,按常规方法测定的消化率,因为测定过程中未将非直接饲料来源的物质(即代谢性粪产物,包括肠道脱落的黏膜上皮、消化液和微生物等)扣除,故称为表观消化率; 而将粪中非直接饲料来源的物质扣除后计算的消化率,称为真实消化率。,N1采食饲料养分量 N2粪中排出养分量 N3代谢性粪产物,表观消化率低于真实消化率,但因测定程序简便,多采用。,四、代谢试验,消化试验不能反映动物对不同饲料中可消化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 进行代谢试验,可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一)代谢试验的原理 动物

7、从饲料中摄入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一部分被动物机体利用,另一部分则以粪、尿和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 食入量与排出量的差值,即为被动物机体代谢利用的部分,这种对比试验方法称为平衡试验法。 若摄入的养分量大于排出的养分量,则说明有部分养分被动物机体所利用,称为“正平衡”; 反之,称为“负平衡”;若摄入的养分量等于排出的养分量,则称为“等平衡”。 代谢试验是在消化试验的基础上,再增加集尿和集气装置。 方法:氮平衡试验、碳氮平衡试验和能量平衡试验。,(二)氮平衡试验(Nitrogen balance test) 依据物质不灭定律,根据动物摄入的饲料氮与粪氮和尿氮排出量之间的差异,来反映动物

8、体组织中蛋白质数量的增减情况,从而评定饲料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利用效率。 该法需要将试验动物饲养在消化代谢笼中,分别收集粪、尿进行含氮量的测定,因此最好用公畜和颗粒饲料进行试验,以便于粪、尿的分别收集。,NR沉积氮 NI食人的饲料氮 FN粪氮排出量 UN尿氮排出量,沉积氮(NR)=NI-(FN+UN),(三)碳氮平衡试验(Carbon-nitrogen balance test) 碳氮平衡试验是估计动物对能量的需要和评定饲料能量利用效率的试验方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生长肥育动物。 碳氮平衡试验实际上是碳平衡试验与氮平衡试验的同步结合,通过氮平衡试验可以测定动物体内蛋白质的沉积量;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碳

9、平衡试验,则可以测定出动物体内脂肪的沉积量,进而可以推算能量的沉积量。,(四)能量平衡试验(Energy balance test) 用于研究动物机体内能量代谢过程的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动物机体对能量的需要和饲料的能量利用效率。 根据动物摄人饲料能量的去向,可以按照下列试验方案进行能量平衡试验: 消化能(DE)饲料总能粪能 代谢能(ME)消化能尿能甲烷气体能 净能(NE)代谢能体增热 产热量(HP)体增热维持净能 能量沉积(Er)代谢能产热量 最关键的试验环节是要测定动物机体的产热量(HP),目前主要有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两种方法。,五、饲养试验,将待测饲料直接饲喂给动物,然后根据试验动物的采

10、食量、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的表现,来评定饲料的生产效率。,(一)饲养试验设计 单因子试验设计。包括配对分组、非配对分组和随机分组3种方式。 复因子试验设计:通过一次试验测定2种或2种以上的试验处理因素对动物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能较全面地反映待测饲料的营养效应。试验处理因子数一般很少超过3个。 拉丁方设计:常用于产蛋家禽和泌乳母牛短期的饲养试验以及饲料养分消化率和代谢率的测定。,(二)试验动物的选择和要求 试验动物的数量要求:对于牛要求每组5头以上,猪和羊要求每组1015头以上,笼养蛋鸡要求每组30羽以上,对于平养蛋鸡或肉用仔鸡则以每组5060羽以上为宜。 健康要求:试验动物必须健康无病,生长发育

11、正常,采食量和食欲正常。 一致性:试验动物的品种、类型和性别应相同;个体发育阶段和年龄应基本一致;个体间生产性能应相同或相似。 个体差异:组间差异以不超过平均体重的5,组内差异以不超过平均体重的10为宜。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个体编号、分群、驱虫、防疫注射及试验饲粮的配制等,用作肥育试验的动物还需按时进行去势。,(三)试验动物的分组与试验期别 试验动物的分组:应按照试验目的和试验设计的要求进行随机分组。 试验期别:试验期应分为预试期和正试期,预试期一般要求持续1015d。预试期末应对试验动物进行个体称重,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要求组间差异不显著,必要时应对组间个体进行适当的调整。预试期结束即

12、可转入正试期,按试验设计要求确定各组试验饲料(饲粮),并按试验要求做好各项试验测定和记录,包括定期称重、测定采食量和产品量等。正试期的长短应根据试验动物和试验目的确定,动物生长试验一般要求30d以上。,(四)试验测定项目及结果计算 体重及增重:试验期间应定期(1530d测一次)精确测量试验动物的体重变化,进而计算不同时期的日增重。一般应以试验动物早晨饲喂前空腹称重为准,并以连续2d空腹称重的平均值作为试验期初和期末的体重。 采食量和饲料消耗量:定期测定采食量(1530d测一次),通过精确称量喂料量和收集、测定剩料量,计算试验动物的采食量。 生产性能测定:包括产乳量和乳脂率、产蛋率和蛋重、产毛量

13、等,由试验动物的种类决定。 结果计算:试验期结束,应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并计算平均日增重、饲料报酬或饲料效率。(P49),六、屠宰试验,通过测定动物的生长肥育速度、产品数量和产品质量来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 它不仅测定动物增重的数量,而且也测定动物增重的内容,因此,其试验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饲料的营养价值,可以弥补饲养试验的不足。 通过屠宰试验可以测定试验动物的屠宰率、瘦肉率、胴体成分及待测饲料的净能值。 但是,本方法需要屠宰大量的试验动物,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只能用于生长肥育动物,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在评定猪、鸡的饲料营养价值或测定生长肥育动物的营养需要时,常

14、应用此法。,(一)屠宰试验的适用范围 研究动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体成分的变化规律:包括总体成分和各组织器官成分的变化规律,需要定期屠宰有代表性的试验动物。 比较不同营养水平对体成分的影响:一般是在生长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屠宰试验,可获得更多、更详细的试验数据。 比较不同品种、品系的动物体内沉积蛋白质和脂肪的能力:通常对不同品种、品系的生长动物饲喂同样的饲粮,然后进行屠宰测定。,(二)屠宰试验的测定项目 胴体品质测定:测定项目主要包括胴体重(指放血、脱毛后,除去头、蹄、尾部和内脏,仅包括板油和肾脏在内的重量)、瘦肉重(指胴体剥离皮、骨骼和分离脂肪后所剩的重量)、胴体长度和宽度(cm)、屠宰率和瘦肉率;

15、眼肌面积、肌间脂肪和背膘厚等。同时采取背最长肌样品,进行感观和理化检验,包括肉色、滋味、pH、系水率和含水量等测定。 内脏的测定:主要是测定胃、心、肝、肾、脾和膀胱等的重量,小肠和大肠的重量及长度等。 屠体成分测定:分别测定屠体中皮、骨、瘦肉、脂肪和内脏组织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并从各部分中分别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测定其中水分、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能量的含量。,七、饲料能量价值的评定,饲料能量的实质是指饲料有机物质中的化学能,包括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中的化学能。当动物采食饲料后,饲料中的化学能可以不同的效率代谢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在此转化过程中均符合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守恒原理,这是评定饲料

16、能量价值的基础。评定饲料能量价值的基本根据是饲料能量在动物机体内的生理利用过程和生理阶段,具体而言,就是指饲料中消化能、代谢能、净能与产品净能等生理能值指标的划分和测定,这是饲料能值评定的基本依据。,1.总能(gross energy,GE) 总能是评定饲料能值的最基础指标,是计算所有其他能值指标的基础。饲料的总能是指饲料在纯氧条件下完全燃烧(或完全氧化)所释放出的全部热量,它可通过氧弹式热量计进行直接测定,也可按下列公式进行间接推算 GE(kj/kg)=23.641+39.332+17.453+17.494 其中,X1、X2、X3、X4分别代表饲料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的含量(g/kg)。 总能不能准确衡量饲料能值的价值。,2.消化能(digestibleenergy,DE) 饲料总能减去粪能即为消化能。 也可以用下列公式间接估算: DE(kj/kg)=23.431+39.332+17.153+17.154 其中X1、X2、X3、X4分别代表饲料中的可消化粗蛋白质、可消化粗脂肪、可消化粗纤维、可消化无氮浸出物的含量(g/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