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文言文综合阅读训练一.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8217303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整理)文言文综合阅读训练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0年整理)文言文综合阅读训练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0年整理)文言文综合阅读训练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整理)文言文综合阅读训练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整理)文言文综合阅读训练一.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言文综合阅读训练(一)一、(邹城一中月考)(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论根本策 石 介民者,国之根本也。善为天下者,不视其治乱,视民而已矣。天下虽乱,民心未离,不足忧也;天下虽治,民心离,可忧也。人皆曰“天下国家”,孰为天下?孰为国家?民而已。有民则有天下,有国家;无民则天下空虚矣,国家名号矣。空虚不可居,名号不足守。然则民其与天下存亡乎!其与国家衰盛乎!自古四夷不能亡国,大臣不能亡国,惟民能亡国。民,国之根本也,未有根本亡而枝叶存者。故桀之亡以民也,纣之亡,亦以民也,秦之亡,亦以民也。汉有平城之危、诸吕之难、七国之乱、王莽之篡,汉终不亡,民心未去也。唐有武氏

2、之变,禄山之祸,思明、朱泚、宗权、希烈诸侯之叛,唐终不亡,民心未去也。夫四夷、大臣非不能亡国,民心尚在也。观汉高祖、文、景、唐太宗,其有以结民心之固。王莽篡夺,汉已亡矣,而民尚思汉恩未已,故光武乘之中兴。武氏、希烈之乱,唐已亡矣,而民尚思唐德未已,故终至于三百年。莽等不能亡汉,武氏、禄山诸寇不能亡唐是也。民之叛也,虽以百里,虽以匹夫,犹能亡国。汤以七十里亡夏,文王以百里亡商,陈胜以匹夫亡秦是也。噫!民之未叛也,虽四夷、诸侯、大臣,不能亡国,况匹夫乎!民之叛也,虽匹夫犹能亡国,况四夷乎! 噫!为天下国家者,可不务民乎?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之谓,盖不敢( )万乘骄民也,故古之

3、天子重民( ),不敢轻侮( )鳏寡。民虽匹夫也,有义勇,有豪杰,有奸雄。伊尹、吕望,义勇也;陈胜,豪杰也;黄巢,奸雄也。伊尹、吕望不忍桀纣之民涂炭,愤于耕钓,佐汤武,放桀伐纣,义勇矣。夫黄巢伺唐之隙,因民之饥,聚兵以扰天下,奸雄矣。吁!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呜呼!民可忽哉?臣观太祖、太宗、真宗陛下养民勤矣,爱民至矣,然而天下之民困,其何故哉?郡守县令滥也,差役重也,贡献劳也,兼并盛也,游惰众也。今欲息民之困,在择郡守县令,省差役,罢贡献,宽馆驿,久使任,抑兼并,斥游惰。臣谨求其利病而各著于篇。 (选自中华书局徂徕石先生文集,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

4、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空虚不可居,名号不足守 居:居住 B.为天下国家者,可不务民乎 务:致力 C.夫黄巢伺唐之隙 伺:探察 D.今欲息民之困 息:使停止10.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孟子之谓,盖不敢( )万乘骄民也,故古之天子重民( ),不敢轻侮( )鳏寡 A.因 也 以 B.以 也 于 C.因 焉 之 D.以 矣 于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 B.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 C

5、.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 D.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提出观点“民者,国之根本也”,论述了民心之离否与天下治乱的关系,分析了 “天下国家”的本质,认为有民众才能有天下。 B.作者在第二段针对民众与天下存亡、国家盛衰的关系展开了阐述。他列举历史上“得 民心”与“失民心”的诸多事例进行对比论证。 C.作者希望太祖、太宗、真宗洞察历史,深晓“民乃根本”之理,永存“养民”之“爱 心”,采取措施来巩固民心,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6、D.全文观点鲜明,作者在结尾点明了写作意图。作者运用引用、对比等手法论证,排比 句、感叹句的使用增添了文本的感染力与说服力。1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善为天下者,不视其治乱,视民而已矣。(3分) (2)民之叛也,虽匹夫犹能亡国,况四夷乎?(3分) (3)伊尹、吕望不忍桀纣之民涂炭,愤于耕钓,佐汤武,放桀伐纣,义勇矣。(4分) 二、临沂一中10月考(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簿。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

7、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除廷尉,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迁散骑侍郎。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曰:“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今之升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臣等敢冒陈闻。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帝不纳。以豫

8、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竟称疾不起。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攀居心平允,莅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巴西陈寿、阎义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选自晋书何攀传,有删改)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为别驾 辟:征召B.而王浑恚于

9、后机 恚:生气C.今之升制,当垂于后 垂:将近D.迁散骑侍郎 迁:升任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B.今承洪基,此乃天授 今君乃亡赵走燕C.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D.今之升制,当垂于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1请选出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 A.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B.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C.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D.濬谋伐吴遣/攀奉

10、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濬谋划讨伐吴国,派遣何攀带着奏章到中央口述计谋,皇帝又召见何攀,命令他与张华筹划讨伐事宜。B.何攀与石崇的奏章提出即使不能遵循远古的典制,也应当依照泰始初及平吴时的封赏旧制的建议,皇帝没有采纳。C.何攀在改任兖州刺史、加封鹰扬将军的时候,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就职,皇帝也下诏催促,他竟然声称自己有病而不赴任。D.陈寿、阎义都是西州名士,被乡里诽谤,何攀任梁州、益州中正的时候,为他们辩明曲直,使他们的冤狱得到昭雪。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3分)_(2)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4分)_(3)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3分)_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