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导则》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8213300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导则》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导则》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导则》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导则》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导则》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导则》编制说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标准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2018年12月2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第四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函201883号),“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导则”项目被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8年第四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计划编号为20184569-T-416。2.起草单位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3.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王强、赵洋、李海宏、顾宇丹、杨辰、曲凌鸽、潘顺、樊蕴馨、汪雅、金诚、陆文

2、婧,其分工如下:王 强负责信息调研、组织讨论、标准大纲设计、标准修改和审核把关;赵 洋负责信息调研、组织讨论、标准大纲设计、标准修改和审核把关;李海宏负责标准的具体起草、文字统稿校对、编制说明等附件编写和标准套模;顾宇丹负责标准修改和审核把关;杨 辰负责标准修改和审核把关;曲凌鸽负责标准修改和协助审核把关;潘 顺负责标准修改和协助审核把关;樊蕴馨负责标准修改和协助审核把关;汪 雅负责标准修改和协助审核把关;金 诚负责标准修改和协助审核把关;陆文婧负责标准修改和协助审核把关。4.主要工作过程(1)项目申请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聚集,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负担不断加剧,城市对于气

3、象及其衍生灾害影响的敏感度和脆弱性凸显。在城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中,社区是基本的组织单元,提高社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是城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中国气象局从2013年开始探索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社区的建设,主要以中国气象局为主导、在试点城市选取试点社区开展建设工作。上海作为试点城市之一,按照中国气象局“七有”标准,结合实际,选取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开展社区试点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2014年,上海在五角场试点社区基础上,增加了新江湾城试点社区,并将新江湾城气象防灾减灾的建设工作融入其智慧社区建设中。2015-2018年,上海将气象防灾减灾社区试点的建设覆盖杨浦、黄浦和徐汇全区。2018年中国

4、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印发了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规范和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建设指南,旨在建立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的基本链条和体系,上海也稳步推进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经过八年时间的建设,试点社区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我国目前有相关气象行业标准QX/T 356-2016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导则,该标准作为气象行业标准实施难度较大。基于上述工作基础及实际需求,2018年初,中国气象局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交了关于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导则推荐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2018年4月19日通过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召开的立项评估会答辩,被列入2018

5、年第四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2)成立标准起草小组2019年1月,成立标准起草小组,并召开内部会议,明确任务分工,制定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3)完成初稿2019年2月-8月,标准起草小组对全国城市气象防灾减灾试点社区建设情况、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建设情况、民政局和应急管理局职能划分进行充分调研、咨询和学习,撰写标准初稿。(4)完成征求意见稿2019年9-10月,根据调研情况,结合原有气象行业标准内容,重新确定了标准编写方向和主要内容框架,形成征求意见稿讨论稿(第一稿)。2019年11-12月,标准起草小组召开2次讨论会,根据反馈意见修改标准结构和内容,形成征求意见稿讨论稿(第二稿)。202

6、0年1-3月,邀请深圳市气象局和贵州省气象局相关专家进行指导,根据反馈意见修改标准内容,形成征求意见稿讨论稿(第三稿)。2020年4月,邀请上海市徐汇区、金山区、杨浦区和黄浦区的社区干部进行指导,根据反馈意见修改标准内容,形成征求意见稿讨论稿(第四稿)。2020年5月,邀请上海市气象气象局专家进行指导,根据反馈意见修改标准内容,形成征求意见稿讨论稿(第五稿)。2020年6月, 标准起草小组召开讨论会,明确标准结构和内容,形成征求意见稿。二、编制原则和确定本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1.标准编制原则国家标准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导则起草的目的是为气象防灾减灾社区建设和推广提供指导和参考,因此本标准在编

7、制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下原则:(1)规范性原则:本标准依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符合标准编写要求。(2)科学性和协调性原则: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指南、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全国不同省份的实际情况,适用面广,既符合目前气象防灾减灾社区的工作现状,也能适应气象防灾减灾社区未来的发展要求。(3)可操作性原则:从标准便于实施的角度出发,对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的建设进行要求,可行性强。2、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组织保障、风险普查、风险评估、

8、防御准备、信息传播、应急处置和宣传教育七个方面。3、主要内容确定的依据本标准在国务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湖南省气象管理办法基础上,依据中国气象局减灾司印发的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社区建设指南(2014年)、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规范(2018年)、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建设指南(2018年),结合上海、江苏、广东、贵州、天津、辽宁、陕西等地气象防灾减灾试点社区建设成果及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建设经验编制。编制过程中重点参考了民政部行业标准MZ/T 026-2011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规范、中国气象局行

9、业标准QX/T 356-2016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导则、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2746-2015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县(市、区)建设与评价规范、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 906-2015城镇社区防灾减灾指南和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THE WMO GUIDELINES ON MULTI-HAZARD IMPACT-BASED FORECAST AND WARNING SERVICES等材料。三、主要试验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参考了国家、贵州、山西、广东、上海、湖南的气象法律法规,民政、气象部门相关

10、行业标准和江苏、上海相关地方标准,对全国气象防灾减灾试点社区建设情况、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讨论,同时邀请各地区各部门相关专家进行指导,综合考虑了全国不同地区气象防灾减灾建设基础和差异,具有较好的普适性。该标准出台后,将对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社区的建设起到较好的指导和示范作用,从而提升基层社区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推进我国城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无。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本标准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符合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规定,与其他相关的强制性标准无冲突。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七、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建议本标准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推广应用。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无。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无。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