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市水利局)大关县水务局2011年工作总结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8202923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市水利局)大关县水务局2011年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报市水利局)大关县水务局2011年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报市水利局)大关县水务局2011年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报市水利局)大关县水务局2011年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报市水利局)大关县水务局2011年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报市水利局)大关县水务局2011年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市水利局)大关县水务局2011年工作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关县水务局2011年工作总结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大关县水务局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水利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及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等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兴水强滇”战略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兴水强昭”战略的意见,抢抓一系列水利发展改革重大历史机遇,重学习、强素质、硬作风、树形象,全面实现“十二五”水务工作良好开局,竭力突显水务工作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立足实际,全面实现“十二五”水务工作的良好开局(一)明晰思路,确定发展目标。1.十二五远景目标。确立“十二五

2、”时期全县水利改革发展“12345”的基本思路。即:围绕一个主题(科学治水、依法管水、节约用水、人水和谐),紧扣两大目标(“十二五”水利投资力争达到10个亿、到“十二五”末水利化程度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实现三个强化(强化项目储备和争取落地、强化工程进度和项目监管、强化机制创新和后续管理),实施四大工程(骨干水源工程、“五小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生态治理工程),提升五大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依法治水和科学管水能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能力)。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建成太华、广东坝、夏家河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完成出水堰、罗汉坝、梭锅坝三大灌

3、区配套建设和加固防渗,解决9万人以上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新增蓄水容积2000万立方米,蓄水总量突破3000万立方米,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突破1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灌溉总面积达到17万亩,水利化程度达到35%左右,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60平方千米,水资源合理配置利用体系、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土保持和水生态建设保障体系逐步健全。2.年度发展目标。为实现“十二五”水务工作良好开局,水务局年初制定了“12345”年度工作目标。即:“一个力争”:力争太华水库在2011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2012年开工建设。“两个深化”: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农村小型

4、水利工程管理职责,促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效益发挥;深化水务一体化改革,全面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务管理体制,推进全县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改革。“三个确保”:千方百计克服项目缺口资金等系列困难和问题,确保翠屏山水库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切实做好2011年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年度项目计划顺利实施;强化工程安全运行管理,确保现有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四个强化”: 强化作风转变,力求勤俭办事、多办实事;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领导议事、工程建设管理、考勤考核、机关学习等活动;强化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积极争取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支持,保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化项目工程建设管理,

5、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基本程序。“五个明显”:通过扎实、有力、有效的工作,力争实现机关作风和机关形象明显转变;勤政廉政、甘于奉献的正气明显抬头;水利投入明显增长;项目管理明显规范;机关制度建设及人、才、物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二)抢抓机遇,努力争取项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兴水强滇”战略的决定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兴水强昭”战略的意见出台,政策含量高,在水利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给水利改革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基础设施薄弱,洪涝灾害频繁,认真贯彻落实 “决定和意见”,积极论证一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中央和省级支

6、持,大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供水和防汛抗旱保障能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我们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今年以来,水务局抢抓机遇,重点做好以下项目争取和实施。一是加快太华水库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确保项目来年能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建议书已经通过省水利厅、长江流域委员会和省发改委审查。二是全面完成大关县2012年度基本烟田水利配套工程实施方案设计编撰工作,并通过省级评审,同时,开展了“十二五”烟水工程规划,广东坝小(一)型水库水源工程可研报告通过市级评审。三是全面完成3.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编报审批工作,现已启动实施。四是天星、吉利河段河堤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7月进行省级评审,正在修

7、改完善资料,有望在2012年内立项并开工建设。五是干支渠防渗加固工程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大。六是全面实施并争取把出水堰干渠改造及灌区配套作为全省山区干、支渠防渗示范点打造;七是不断继续努力争取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迫切希望能早日落地大关建设;八是多方汇报,努力争取山洪灾害防御体系试点县建设。九是完成石漠化治理项目申报工作,现项目计划已经下达,批复水利方面投资为:161.39万元。(三)转变作风,工作整体推进。1.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完成水利投资1.2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55万亩,解决3.3311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34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2.02万亩(其中:水利完

8、成0. 47万亩),完成干支渠防渗19公里,新增农村水电装机2.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9.62亿度,征收水资源费463万元,完成蓄水512万立方米。2.重点工作进展顺利。一是翠屏山水库工程于10月16日顺利实现大坝封顶,年内完成投资500万元,完成总投资4244.85万元。二是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通过县级验收,正查缺补漏迎接市级验收;三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9月30日顺利通过市级验收,三大灌区管理体制实行县、乡双重管理的模式,有效确保了工程安全正常运行和常年通水;四是水利普查工作实现了工作排名由全市倒数跃变到全市前列的跨越,从被动到主动,得到省市的表彰奖励,并在省级进行了

9、经验交流;五是顺利完成吉利河段河堤(一期)工程建设,完成投资(政府垫支建设)1350万元;六是干支渠防渗工程全面启动,整合资金2000余万元,对出水堰、天星镇罗汉坝水库东西干渠、寿山乡梭锅坝水库南北干渠、悦乐镇新坪堰进行防渗加固处理。七是批复投资为1549.09万元,计划解决9个乡镇185个村组3.067万人农村人口及28所农村学校0.64万名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的2011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启动建设。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一是翠华镇金海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和天星镇祥云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工,共完成投资460万元。二是斜文塘坝防渗灌浆工程全面完成,完成投资43万元。三是2010-2

10、011年冬春修建设计划1686件,实际完工1706件(完成计划数1686件的101%),投入大面冬春修建设补助资金近50万元。四是出水堰、天星东西堰、寿山南北干渠等重点输水干渠已于3月初恢复通水,比往年提前通水时间近1个月,有效确保了群众春灌用水。五是2011-2012冬春修兴建各类水利工程2246件,计划完成总工程量109.12万立方米,完成总投资5590.05万元,计划新增防渗渠道32.7公里,新增灌溉面积7510亩,改善灌溉面积1865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52平方公里,新增蓄水1.99万立方米,新增节水能力4.58万方,新增受益人口6.26万人。4.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强部署重落实。

11、今年我县遭受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大部分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干旱,矮山河谷地区出现了严重春、夏、秋连旱;7月20日、21日,部分乡镇遭受冰雹、大风灾害。持续旱情及冰雹、大风造成农作物、房屋等受灾,经济损失达1.08亿元。面对严重的旱情和潜在的洪涝灾害,水务局党组一班人带领水务系统党员干部职工,反应及时、组织有力、措施得当,先后3次召开防汛抗旱减灾专题会议,研究“防汛抗旱减灾”相关事项,通报全县旱情,落实组织灾情核查和组建应急处置机构等应急处置措施。及时采取了“提水保灌、送水保苗、快速开展灾情核查、修复损毁水利设施、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强化纪律保障”等有力措施,有效缓解了灾区农业生产用水问题和保障了

12、灾区人畜饮水,用实际行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截止目前,水务局已投入防汛抗旱资金近200万元。下步工作中,将按照省、市的一系列要求和部署,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的思想,切实抓好抗旱防汛救灾各项措施的落实。一是加快冬春修建设步伐,做好农田水利保通工作,重点是做好县内的重要干支渠防渗、除险、加固保通。二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切实做好库塘蓄水,做到应蓄尽蓄,确保来年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特别是人畜饮水的储备。三是加大旱地龙、抽水泵、发电机等抗旱物资储备,将“工程抗旱”与“科技抗旱”有机结合,切实提高抗旱成效。四是启动“水窖保水”工程,利用水车送水,补充农户水窖水源,保障群众生活用

13、水。5.水资源、水生态保护工作力度加大。一是做到宣传广泛深入。组织水政、水保、防汛等部门,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大力宣传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河道安全管理条例等水法规,让全民爱护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和依法治水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3月22日,组织开展“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悬挂标语12幅,发放宣传单份10000余份,发送手机短信4000余条,张贴宣传画520张。二是做到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合法的原则,严格执法,依法办事,严格按照水资源管理和水保、防汛等相关法规规定,切实加强水资源、水土保持和防汛执法监督,重点针对县城建筑垃圾乱堆、乱倒和进入河道的突

14、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活动,查处水事案件18起,处罚18起。三是做到严格行政审批。对取水许可、河道采砂许可和各种项目建设水保方案审批等,始终坚持依法、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各项审批在群众的监督和法律的约束下进行;办理取水许可证11本(其中:新办证6本,换发证5本)。6.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加快。一是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项目马家坪电站的管理,至12月12日,马家坪低水头电站取水坝、输水隧洞、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厂房、水轮发电机组已基本完成和安装完备,拟定于12月20日试运行,28日并入大关县供电公司供电。二是加大“十二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项目和小水电代燃料建设项目争取力度。通过

15、努力争取,十二五期间,我县列入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项目是:新开河二级电站,工程批复投资1802.7万元,已到位资金70万元,该项目正在进行可研初设审查,实施方案已通过省发改委和省水利厅审查;我县列入小水电代燃料建设的项目是小河新街电站,该电站装机容量6400kw,建成后可解决寿山全乡5473户农户的小水电代燃料问题,批复投资4172万元,到位资金275万元,该项目正在进行可研初设审查,三通一平建设已基本完成。二、强化措施,为实现水务改革跨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为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促进机关作风根本转变,水务局高度重视,积极探索“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

16、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年初,对制度建设作了专题研究和部署,落实专人负责,建立和完善了大关县水务局机关管理制度、大关县水务局水利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制度、大关县水务局车辆管理制度等18项制度,并汇编成册发放到水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在制度中,对领导议事决策、项目招投标管理、财务经费管理、机关工作纪律、下乡工作纪律等作了明确规定。通过制度的完善和贯彻落实,有效规范了机关纪律秩序,按制度办事、靠纪律管人的氛围已基本形成。通过定目标、建制度,重管理、严要求,实现了机关作风和机关形象明显转变,勤政廉政、甘于奉献的正气明显抬头,促进了水利投资明显增长、项目管理明显规范、机关制度建设及人、才、物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重学习、强素质、硬作风、树形象的风气促进了 “十二五”大关水务工作的良好开局。(二)评先选优,树立榜样。通过制度完善和管理及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开展,结合当前水利改革发展新形势,水务局干部职工树立了认真学习的理念、时不待我的理念、质量安全第一的理念、项目强水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