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湖南省选调生申论真题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8201676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湖南省选调生申论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7年湖南省选调生申论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7年湖南省选调生申论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7年湖南省选调生申论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7年湖南省选调生申论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湖南省选调生申论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湖南省选调生申论真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湖南省选调生申论真题总分100分限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应考者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材料一:据人民日报报道,到1986年,全国共选调1.27万名选调生,到2002年底,这个数字增长到近4万名,从2003年起,全国选调生总数量以每年1万名的速度在增长。1986年以前的选调生,目前有近七成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1980年以来,湖南省陆续从高等院校选拔了23批近3000名优秀应届毕业生充实到基层。目前,这些

2、选调生大多数已成长为各级领导干部或基层、机关工作骨干。据湖南日报报道,2007年选调生考试,我省共有2800多人报考,是历年来报考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报名者中,有187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还有湘籍的韩国、澳门的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报名,高学历、名校学生报名是今年选调生工作的一大特点。材料二: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生工作的通知指出: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主要是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培养高素质的领导骨干,同时,为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优秀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湖南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07年选调生工作的通知指出

3、:为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2007年继续选调一批品学兼优的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以下简称选调生)到乡镇(街道)工作。今年的选调生,原则上安排到乡镇(街道)工作,所需编制由所在县(市、区)从现有乡镇(街道)行政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选调生报到后,各市州委组织部要先组织培训,再派遣到所分配的单位工作。各地应将选调生安排到领导班子团结、党政主要领导热心培养年轻干部的乡镇(街道),在综合性较强、能较快熟悉全面工作的岗位上锻炼。材料三:几位选调生的自白:1、基层很苦,那是参加工作前,朋友们给我的“忠告”。可是,2006年7月15日,当我被选调到宜昌市五峰县仁和平镇工作时,

4、让我感觉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车子在坎坷的石沙路上颠簸几个小时后,我全身像散了架一般,酸疼了好几天。镇上没几家像样的商店,连日常用品都不容易买到。一间破旧的四合院就是我的家,夜晚独居一室,踩着木地板“吱吱”作响,让人提心吊胆。墙上的窟窿随处可见,老鼠、蟑螂、蜈蚣肆无忌惮地穿行其间。在这里,一住就是半年,许多男同事都对我佩服不已。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不仅坚持下来了,而且日益融入工作,现在每天都能感受到一种新的快乐。有一次,在走访偏远山区的小山冲时,得知该村一名小女孩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于是,我从每月的工资中,抽一部分来资助该女孩上学。一个月后,女孩拎了一篮子鸡蛋,硬是要塞给我。那种淳朴而真实的感情,让

5、我感动了很久。在基层工作时间长了,与当地百姓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我越发感觉离不开这里。如今,我已在仁和平镇工作两年多,是该镇的党委组织、宣传委员。2、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特别是从大学校门步入社会后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对每个人的人生至关重要,所以大学毕业生们对选择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比四年前他们选择报考的大学还要谨慎。城市的工作固然安逸,农村的工作也大有可为。农村的环境虽然艰苦,但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造就人才,越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回头看看我们身边那些从基层埋头苦干,一步步走向领导岗位的典型们,没有深厚的基层功底,就没有今天的辉煌成就。3、我刚到四口镇时,在办公室值班,主要工作是接电话、收

6、发信件、接待上访等。不久,就担任镇党委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党务和宣传工作。上任后,我充分发挥主动性,收集整理了大量信息,开展宣传报道。以往,该镇在媒体上总是“默默无闻”,在我的努力下,当地报纸、电视台每周都有该镇的报道,有效地扩大了该镇的影响。同时,我提出并协助创建四口信息网,在全县率先实现电子政务公开。此后,该网成为该镇招商引资的电子咨询平台,不少外地客商就是通过这个平台,认识四口,并到这里投资的。由于表现出色,几个月后,我被调到市委组织部工作。2005年10月,我被推选为优秀选调生代表出席全省选调生工作座谈会并发言。4、我是一名2004年河北省的选调生,2004年9月,我来到了冀西北最远的地

7、方竹云县,到县委组织部报到后,我们一行四人便来到了乡镇工作,不到九个月,就是今年5月,同来的四个人走了三个,只留下了一个女生,她的家是竹云的,所以没有走。我们现在都在外边打工。当年,我个人的辞职理由主要是:待遇太低,每个月只有500多元,作为选调生,大多不是本地人,工作后面临吃饭,租房,社交等等,我们期盼已久的年终奖,已经减半再减半了。发展空间太小,人员流动性不大,论资排辈,想升职,等30岁后再说吧。省市里在搞选调时,对选调生有一定的培养计划,但在竹云,根本没有执行。到现在为止,发展得最好的也才进县直机关。地方对选调生不重视。一是对选调生的忠诚不相信。绝大多数优秀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加入到选调生队

8、伍时都放弃了许多东西。我们加入到选调生队伍时都抱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同时也想在农村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地方党委不相信我们走进选调生队伍是真心想干事业的。他们不敢用、暂缓使用、不想用,更别提提拔重用!二是选调生的成长环境不好。有的本地干部为了媚上,让有关系、有后台、有背景、有门路的先上;有的为了保护小团体的既得利益,拉帮结派,堵住别人成长的道路;有的为了搞平衡,一个让上一个不让上;有的为了控制选调生,怕被原先由自己领导的选调生成为自己的上级,恶意诋毁,千方百计地阻挠选调生成长。5、2年前,我毕业了。当时,我真的是满怀豪情,心想去基层之后,得到重用,一定努力干一番事业。2年过去了,什么都没有

9、改变,想走了。以前的豪情都不知道哪里去了,只想快一点离开这个鬼地方。2年给我的感觉是:选调生只是一个名字,没有什么内容,连形式都没有多少。没有培养,省里有培训计划,但没有严格执行,市、县没有任何培养计划,乡镇就更不用说了。谈不上重视,有的话也只是口头上的。我感觉市对省、县对市、镇对县很多时候都是在应付,不知道他们对选调生政策真正理解了多少。选调生辞职,如同共产党员退党一样敏感,是件大事。选调生是有很多顾虑的,有来自领导的压力,有来自家庭的压力,有来自是否有后遗症的担忧。入门好像容易,但出门就不那么从容了。20年前,大学生是社会精英,那时的选调生应该说是真正当作领导干部来培养的。今天,社会形势变

10、了,大学生由象牙塔走向普通大众,变成很平常的人了,现在的选调生就不那么值钱了。国家更多的是出于就业的考虑来开展选调生工作,因而大规模的招录选调生,在分配资源的时候,平均分配,只是保障你的基本生活。事实上,我觉得基层容纳不了那么多所谓的后备干部,也不需要那么多。现在,还冒出了一个志愿者,并且宣传志愿者的声势远远大过宣传选调生。我认为,既然有了志愿者,就不要有选调生了,或者将志愿者与选调生合并到一起。总之,不管是志愿者政策,还是选调生政策,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改一改了,改成真正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的政策。材料四:为了解往届选调生锻炼、工作、生活的真实感受,回顾和总结选调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

11、炼的做法,去年,吉林省委组织部对部分选调生进行了回访,以下是部分回访内容:鞠海云(2004年选调生,经过三年的基层锻炼,去年9月担任乡党委办宣传委员兼文化站站长):农村乡镇的工作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枯燥乏味,农民朋友也不是很多人说的那样无知。工作单位虽在基层,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里工作,我受到许多磨练,工作能力也不断提高。刚到乡里来的时候,我只随老同志负责计生工作,因为年轻,刚开始工作时还羞羞答答、缩手缩脚,现在经过三年的锻炼,我已经能够独立开展多项工作,并成为乡里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工作忙时,我一个人承担了多项业务工作,曾经同时对口区里的八个部门,同志们都笑着称我为“鞠八摊”。另外,

12、乡镇干部有很多独特的工作方法,既方便,又见效,是书本上和其他方式学不到的,在这里,你潜移默化地就学会了。这是一笔能伴我终生的财富。计划生育工作是农村工作的“三难”之一。我刚参加农村锻炼就是负责乡里的计划生育工作。那时,我还没结婚,一些计生工作的专用名词一说就脸红,别说下去抓工作了。由于严抓计划生育时,孕妇白天都不在家,有一次,我们几个人夜里去做一位超生孕妇的工作,当时她家里来了一些亲戚朋友,知道我们是来抓“超生”的,不由分说就把我们打了,而且我的裙子也被撕破了。当时我还是个小姑娘,哪受过这样的委屈,我因此伤心地哭了好几天,是领导和同志们给我关心和鼓励,让我振作精神,重新开始了工作。农村工作的确

13、难,但是能力和水平就是在难中历练出来的。这件事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这是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吃苦。史丽媚(2004年选调生,2006年调到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处工作):两年的农村基层锻炼让我与农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真的觉得,到农村锻炼和工作是建立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与农民朋友血肉联系的最有效方式。与书本打了十六年交道的大学生刚走出校门,我们对社会知之不多,更谈不上了解农村工作的艰苦,通过锻炼,我们与群众同生活、同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夕相处,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现在我所工作的处就是负责村民自治的,下派锻炼的经历对我现在的工作帮助特别大。就拿接待上访群众来说,因为有了朝夕相处

14、的两年,我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疾苦与痛楚,我知道大多数的群众,如果没有真正的苦处,是不会采取这种方式的。因此,每次遇到上访的群众,我总是细心地解答,耐心地说服,正因为我们的感情相通,他们对我的解答大都很满意。李大国(2005年选调生):大学生选择到农村去工作,就要发挥所长,努力地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我第一年到乡镇时,经过考察论证和认真研究,向农户们提出了种特色瓜的建议,当年就收到了成效,农民们为了感谢我,特意从地头给我摘了一车瓜,送到我的宿舍,我非常感动,这说明我这个“学生官”得到了认可。另外,我们学生所特有的遵守纪律,讲求效率,热爱学习的好习惯,也给乡镇机关带去了新的风气和新的文化气息。崔艳

15、丽(2005年选调生):在选拔之前,我已经与南方的一个相当不错的公司签订了协议,而且是经过了考试与面试等多个环节,从140多人中脱颖而出的,相当不容易。得知选调生工作这件事后,当时谁都不知道今后能否有机会回到省直机关工作,觉得最有可能的是分配到县、乡两级做公务员。我犹豫了好长时间,最终还是放弃了条件优厚的公司而选择了选调之路。我想,企业工作环境和待遇虽好,但过于单一,选调道路虽苦,却非常有意义,选调生工作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大学生寄予厚望,能为更多的人谋福利、办实事,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我非常崇尚一句话,“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我坚定自己的选择,现在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公务员。材料五:几位在校学生谈选调生工作:姜甜甜(某大学2007届新闻专业学生):以前我认为进国家机关成为一名公务员是非常神圣的,他们或坐在窗明几净的宽敞办公室里审查一份份文件,或坐在高档次的电脑、打印机前起草各种公文,或是悠闲地看着关于时事的报纸,旁边飘来淡淡的茶香,那是一份稳定得不能再稳定的工作。我们都曾向往过。但学哥学姐们的选调经历毫不留情地证明了我当初想法的单纯和幼稚,原来基层也有公务员,上面的公务员也要到基层去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这太苦了。我觉得我和他们的差距实在太大,我恐怕没有他们那样的勇气,但是还希望能象他们那样成熟和接受锻炼,心理很矛盾。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