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十一五规划建议学习第一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8201452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十一五规划建议学习第一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1十一五规划建议学习第一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1十一五规划建议学习第一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01十一五规划建议学习第一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01十一五规划建议学习第一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十一五规划建议学习第一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十一五规划建议学习第一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专门网复习参考题及答案目录第一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三、“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第二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二、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三、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第三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人第四讲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以自主

2、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二、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三、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任务第五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 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四、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五、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六、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六讲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三、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第七讲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三、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五、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六、加

3、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七、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第八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一、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二、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四、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九讲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工作三、“十一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第十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而奋斗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五、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

4、荣稳定六、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七、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附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05 年10 月1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 建议 ),对我国“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把握,明确提出“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断,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十一五” 建议 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觉性。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建议 指

5、出,“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提出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们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从容应对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国家财政收人大幅度增加,

6、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从指导思想和理论创新方面看“十五”时期的巨大成就“十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继续抓好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不断推进理论创新。2000 年以来,江泽民同志提出并不断阐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

7、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再一次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十六大提出要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几年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深人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同时,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这一重要思想日益深人人心,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生动实践,成为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特别是

9、在十六大以后,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围绕主题、把握灵魂、狠抓落实,兴起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也是贯穿十六大报告的一条主线。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核心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引向深入,最重要的是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根据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中央决定,从2005 年l 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始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10、活动。经过全党同志的努力,现在,先进性教育活动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

11、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的。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对20 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在抗击非典斗争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得到的重要启示,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这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

12、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2005 年2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

13、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肩负的使命,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并就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提出了具体要求。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14、,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二)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程和成果方面看“十五”时期的巨大成就“十五”时期,我们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与转化。它既指经济发展,又包括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等诸多内容,是社会整体、协调、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

15、务。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靠发展。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中国历史前进要靠发展。解决当今中国面临的所有问题,关键在于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强烈使命感。“十五”时期,我们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地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这篇大文章,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从2001 到2005 年的五年,值得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大书一笔: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五”期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2004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 巧亿元,比2003 年增长9 . 5 。主要产业结构变动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预期要求,该升温的有所升温,该降温的有所降温。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2004 年工业增加值628 15 亿元,比2003 年增长1 1 . 5 。“十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农业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