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38201423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一、课程说明“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属于省管课程。本课程的主教材采用的是由李平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讲评(中央电大出版社2006年版)。二、考试说明(一)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专科阶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及主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讲评,李平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06年)等多种媒体教材编制的,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学生可同时使用广东电大在网上的其他媒体进行复习。(二)考核形式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

2、核”(平时作业)和“终结性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1)形成性考核采取“开卷”形式。每学期4次,由广东电大统一安排,占考核总成绩的20%。四次作业分别为:第一次是导论至第6章;第二次是第7章至第12章;第三次是13章至第19章;第四次是第20章至第25章。(2)终结性考核采取“闭卷”形式。试题难度分为较易、适中、较难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30%、30%、40%。试题类型共为六种,各题型占卷面总成绩的比例为:“填空题”20%、“单项选择题”5%、“多项选择题”10%、“名词解释”12%、“简答题”28%、“分析题”25%。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及名词解释属于“客观性试题”,

3、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史知识的熟悉程度;分析题属于“主观性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如果仅仅是简单地照抄教材,不能给高分,甚至完全不给分。而简答题则兼有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的双重特点。终结性考核卷面分数为100分,占总考核成绩的80%。时间为90分钟(一个半小时)。(三)考核要求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1)“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有一般的、全面的认识;(2)“掌握”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并具

4、有归纳总结的能力;(3)“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并具有结合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试题类型与三个层次的考核要求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涉及包括“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所要求的全部教学内容。分析题,则只涉及“重点掌握”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即本课程的三大重点:“鲁迅与呐喊、彷徨”、“曹禺与雷雨、日出”、“艾青与北方”)。三、复习要点导 论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一、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前五四文学;文学革命与新文化运动;新青年与“新青年作家群”;文学研究会与小说月报;创造社;新文学的文学

5、斗争与内部分化;语丝与现代评论;“革命文学”的主张与社团;近代的“四大名旦”与现代的“四大副刊”;报章体、随感录与五四美文;初期白话诗与尝试集;繁星与雪朝;湖畔诗社;最初的叙事诗;诗镌与新月诗派;新小说与小说界革命;人生派与写实小说;鲁迅小说与问题小说和乡土文学;艺术派与抒情小说;话剧的引入与“文明戏”;“易卜生热”与问题剧;“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二、第二个十年的文学“革命文学”的论争与“左联”;左翼文艺运动与文艺斗争;东北作家群与抗战文艺运动;“两个口号”的论争;象征诗派与现代诗派;革命诗人、乡土诗人与中国诗歌会;左翼小说、新感觉派小说、京派小说与独立作家;海派与鸳鸯蝴蝶派;左翼戏剧运动与

6、“剧联”;雷雨与话剧中国化;京派戏剧与左翼戏剧;鲁迅杂文;周作人与京派散文;论语派、太白派与开明派;游记散文与报告文学;三、第三个十年的文学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与孤岛文学;文协与抗战文艺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与整风运动;讽刺暴露性小说;女作家的突破和知名作家的新收获;“赵树理方向”与解放区小说;“朗诵诗运动”;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民歌体叙事诗与民谣体讽刺诗;太平天国史剧与战国史剧;现实生活剧与讽刺剧;解放区的戏剧改革与民族新歌剧的诞生;报告文学的崛起与杂文的“鲁迅风”;艺术散文的收获;第一次文代会。第1章 鲁迅与呐喊、彷徨故乡生活与南京求学;留学日本与“弃医从文”;古籍钩沉与白话创作;“女

7、师大事件”与“三一八惨案”;上海十年与后期杂文;呐喊的概况与题名含义;狂人日记的创作目的、表现手法和划时代意义;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的“革命”与阿Q正传在鲁迅小说中的代表性、彷徨的概况与题名含义;孤独者与在酒楼上、伤逝的比较和魏连殳的悲剧色彩;示众的艺术创新;鲁迅小说与其他五四小说的区别;知识分子形象的三种类型;鲁迅小说的启蒙主义特点、在题材上的突破、独特的冷峻风格,以及在小说体式和语言上的艺术创新。第2章 郭沫若与女神留学日本与转向文学;泛神论的影响与五四运动的鼓舞;组织创造社与倡导革命文学;星空、瓶、前茅和恢复;投身救亡运动与历史剧创作;女神的概况、时代精神和艺术创新;凤凰涅槃与创造

8、精神;天狗与个性解放思想 郭沫若与初期白话诗人的比较;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与文学贡献。第3章 郁达夫与沉沦随长兄赴日留学与小说处女作银灰色的死;发起成立创造社;回国的辗转流浪与写作;三次婚姻和与王映霞的相思和相爱;左联的发起与退出;在印尼的抗日活动与被杀害;纤细敏感的气质与作品中的个人色彩;小说集沉沦的概况与文学史地位;小说沉沦的主要内容、个性特点以及引起争议的原因;沉沦主人公“他”产生性苦闷的原因和作家的具体描写;“零余者”与“自叙传”;沉沦的艺术表现方式与郁达夫小说的成就;郁达夫小说与五四风采。第4章 朱自清与背影一生从教与病中辞世;诗歌创作与雪朝;散文集背影的概况与文学史地位;背影中的小

9、品文、亲情散文与写景美文;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朱自清散文风格的演变、风格特点与对现代汉语写作的贡献。第5章 徐志摩与志摩的诗第一次婚姻与赴美留学;剑桥婚外恋与诗情爆发;新月社与第二次婚姻;诗镌与新月书店;诗歌创作的四部诗集与三个阶段;雪花的快乐与爱情讴歌;为要寻一颗明星与理想追求;沙扬娜拉抒情魅力;新月派与新月诗派;志摩的诗和徐志摩诗歌的风格特点;徐志摩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第6章 闻一多与死水清华学习与赴美留学;诗镌与新月诗派;西南联大与最后一次的讲演;新诗研究与古典文学研究;红烛与“红烛”时期;死水与“死水”时期; 死水与格律体试验;发现与爱国诗情;诗的格律与“三美”主张;闻

10、一多与郭沫若的爱国主义比较。第7章 张恨水与啼笑因缘报人职业与通俗小说创作;心爱之作春明外史与成就代表金粉世家;红楼梦等章回小说顶峰之作的影响;啼笑因缘的情节、人物、心理描写和地方色彩;章回小说的特点;张恨水改良章回小说的成就和贡献。第8章 丁玲与在黑暗中“安福蒋家”与母亲的自立;王剑虹与胡也频;“红黑书店” 与左联;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时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黑暗中与梦珂、韦护;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女性视角与彷徨心态;丁玲小说的创作变化。第9章 茅盾与子夜北大预科与商务印书馆;政坛上的文学家与文坛上的革命家;文学研究会与民众戏剧社;“蚀三部曲”与从牯岭到东京;林家铺子与“农村三部曲”;“皖南

11、事变”与腐蚀;子夜与“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史诗风格与“社会科学家”的气质、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新女性形象、资本家形象与破产农民形象。第10章 巴金与家、寒夜大家庭的生活、五四思潮的影响与政府主义的信仰;赴法留学与灭亡;爱情的三部曲、激流三部曲与“人间三部曲”;文学季刊、文季月刊与文化生活出版社;家的三个主要情节、三种情感基调与新旧两代人的冲突,以及觉新的形象;寒夜的人物形象与心理冲突;巴金小说风格由外在到内敛的变化过程;巴金小说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贡献。第11章 曹禺与雷雨、日出父亲赋闲与母亲早逝;南开新剧团与转学清华;原野与琼斯皇;蜕变与家;北京人的悲剧基调、喜剧性批判与“废人”的形象;美国

12、讲学与明朗的天、胆剑篇和王昭君;雷雨的发表与轰动;周朴园、侍萍、蘩漪的形象与关系;日出的结构、悲喜剧特点与风格变化;日出对卖淫制度、金钱制度的揭露与陈白露、潘月亭、李石清等形象;曹禺话剧诗与现实融合的特点与对中国话剧的意义。第12章 老舍与骆驼祥子满族平民家庭与北京生活;留学伦敦与长篇创作;山东教学与假期写作;主持“文协”与话剧创作;话剧龙须沟、茶馆与小说正红旗下;祥子的“三起三落”、命运悲剧与老舍的悲观主义情绪;离婚与“求救于北平”和“返归幽默”;月牙儿与底层市民悲剧命运的系列;断魂枪的结构布局、细节处理与主题意蕴;四世同堂在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中的地位;老舍前期小说的三大主题。第13章 沈

13、从文与边城湘西边地、军人家庭与少数民族血统;闯荡北京与蜜柑;长河与西南联大;精神崩溃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边城的故事与主题意蕴;翠翠与萧萧的比较;京派的形成与艺术追求、创作特征;柏子、萧萧、丈夫等湘西题材与绅士的太太、八骏图等都市题材的不同特点;湘行散记、湘西与沈从文的散文创作。第14章 戴望舒与望舒草加入共青团与被捕、保释、再遭通缉;璎珞、无轨列车、新文艺与现代;望舒草的写作背景与诗人的革命理想和生活理想;我底记忆、寻梦者、乐园鸟的爱情描写与暗示、对比、烘托和联想的手法;灾难的岁月在主题和情调上的新突破;诗集我底记忆与雨巷。第15章 穆时英与公墓年少多产与“新感觉派的圣手”;死亡之谜与沉冤昭雪

14、;小说集南北极、公墓与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的异同;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与大都市的瞬间印象和“恶之花”的美;穆时英在小说的语言组织、结构方式上的特点;日本的新感觉派小说与中国的新感觉派小说;刘呐鸥与施蛰存。第16章 萧红与生死场离家出走与文学创作;萧军与跋涉;新女性周刊与麦场;奴隶社与“奴隶丛书”;与呼兰河传;萧军、端木蕻良与情变;商市街、牛车上与小城三月、回忆鲁迅先生、马伯乐;生死场的时间形式与独特结构;女性生产的描写与“人与物”的互喻;女性的命运与金枝的形象;“东北作家群”与七月。第17章 李劼人与死水微澜游历官场与投身传媒;留学法国与兴办实业;福楼拜等法国文学的影响与李劼人小说创作的四个阶段;暴风雨前与大波的主要内容;蔡大嫂、罗歪嘴、顾天成的形象与死水微澜的特点;李劼人“大河小说”的主要成就和影响。第18章 艾青与北方寄养农家与赴法学画;被捕入狱与诗歌创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与艾青诗歌的变化;家庭生活与情感世界的变故;诗集北方的简况、特点与地位;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与乞丐;我爱这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