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届三中全会版面文字Microsoft Word 文档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8201384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届三中全会版面文字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8届三中全会版面文字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8届三中全会版面文字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8届三中全会版面文字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8届三中全会版面文字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届三中全会版面文字Microsoft Word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届三中全会版面文字Microsoft Word 文档(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会议指出,2013年,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整体设计、系统规划、跟进监督,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则,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

2、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扭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不放,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变化和希望;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毫不手软惩治腐败,形成震慑;狠抓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很好完成了中央交给的各项任务。袁贵仁:深化教育改革必须有利于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决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直面现代化建设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关切和期盼,在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方面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充

3、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党和人民事业全局高度,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决心和战略考虑。(一)改革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回顾改革开放35年的辉煌历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方针,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坚定不移推进教育改革。我国教育快速发展,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进军,这完全得益于持续深化的教育改革所注入的活力动力。(二)教育改革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

4、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教育也深度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潮之中。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3)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的可靠保障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是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依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发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求。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决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集中反映了今后教育领域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

5、力的总体思路,也明确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全面深化改革 共筑中国梦改革的实践在基层,基层改革者任重道远。人们不会忘记,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是安徽小岗村农民对包干到户的大胆探索,掀起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中国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正是建立在这样许许多多基层改革者的探索之上。如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仍然需要千千万万的基层改革者去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不断细化、完善、落实。能否让更多的基层改革者站出来,点燃他们心中投身改革的激情,从而凝聚起一切推动改革全面深化的力量,将成为本轮改革迈向成功的关键。要让一切心有梦想的基层改革者脱颖而出。中国改革进入全面深化的新时期,要突破的不仅有思想

6、领域的条条框框,更有现实利益的盘 根错节。今天的改革者往往也是被改革者,需要面对在各种利益表达中调整利益格局、取舍利益分配的巨大压力。人们有理由期待,顶层设计能够为基层改革者创造相对宽容、宽松的体制机制,允许犯错,允许摸着石头过河,让更多的改革者打消顾虑、轻装上阵,为全面深化改革汇聚一切正面力量。要让基层改革探索的活力充分迸发涌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基层干部群众对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已经有了充分认识,对于改革的诉求也都有各自利益立场上的深度表达,甚至可以说“人人都是改革者”,改革的内在驱动力并不缺乏。但是,面对相对固化的利益格局和不断增强的改革阻力,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对于改革的信心不足,因而缺

7、乏参与改革探索的主动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充分激发基层改革探索的活力,创造一个人人参与改革、个个奉献智慧的改革新格局,这就需要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为基层干部群众参与改革提供充分的空间,打造广阔的平台,畅通无限的渠道,全面激活基层改革探索的热情,让一切有利于改革探索的创新能量迸发涌流。重大意义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重点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总体思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产权保护制度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混合所有制经济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非公有制经济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

8、发展。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市场决定价格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设用地市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金融市场体系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科技体制改革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宏观调控体系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政府职能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政府组织结构要优化政府组织结构。预算管理制度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要完善税收制度。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要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民财产权利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城乡要素和公共资源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镇化发展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投资准

9、入要放宽投资准入。自由贸易区要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内陆沿边开放要扩大内陆沿边开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协商民主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基层民主要发展基层民主。维护宪法权威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行政执法体制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审判权检察权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司法权力要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人权司法保障要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权力制约和协调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反腐败要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改进作风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文化管理体制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文化市场体系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构建现

10、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开放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教育领域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业创业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收入分配格局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社会保障制度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医药卫生体制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社会治理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社会组织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化解社会矛盾要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公共安全体系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自然资源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生态保护红线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要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保护管理体制要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军队体制编制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11、。军队政策制度要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军民融合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党领导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宽容改革失误要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 改革方位:危机倒逼改革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给全体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社会财富和更多元化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积聚着种种矛盾和压力。可以说,不深化改革就发展转型不下去,不深化改革就利益调整不下去,不深化改革就危机化解不下去。新一轮改革箭在弦上,蓄势待发。此轮改革的历史方位何在,该承载怎样的负荷与责任?历史的呼唤“从历史经验来看,大概每10年中央有一次整体性改革的决定。从2003年

12、到现在又是十年了,应该是中央作出改革决定的时候了。”曾多次参与起草中央重要文件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从今年4月份就开始思考如何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言。他指出,30多年来,中央做出整体性改革的决定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98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二次是1993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三次是2003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八大已经破了题,现在到了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全面部署的历史节点。”“经济学上有个理论叫帕累托改进,它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大意是指在不损害所有人利益的前提下,使一部分人的状况得到优

13、化。我们最初的改革能让大家都受益,但如今的改革似乎越来越难达到这一理想王国。”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教授王学杰认为,现在即将迎来改革的第五个阶段,并且迫在眉睫。他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介绍,第一个阶段是1984年前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十二届三中全会后,改革进入第二阶段,由农村转入城市,围绕搞活企业为中心,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也是经济体制的重大突破。随着邓小平的1992年南方谈话,改革进入第三阶段,在城市开始了全面的市场经济改革。从这个阶段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改革越来越复杂。进入2000年,改革进入第四个阶段,局面更加复杂了,还出现了既得利益群

14、体,改革遇到强大阻力。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内外环境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改革的难度、风险日趋加大。转型与改革交织融合,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都直接依赖于重大改革的突破。改革面临的利益矛盾更为突出,未来能否在调整利益关系、解决利益失衡上取得重要进展,将牵动和影响发展稳定大局。改革的时间与空间约束增强,改革与危机赛跑并不是危言耸听。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认为,一方面中国现在是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要从大国向强国迈进,我们本身的体制机制也要调整,这是主动进取的改革状态;另一方面,现在也面临着复杂的形势,的确存在着危机问题,在危机的压迫下

15、改革是被动的。应当把主动的和被动的改革两个加在一起。反思“中国模式”“必须反思改革,才能深化改革;必须继续改革,才能完善改革。”长期研究改革进程的香港学者卢麟元指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接受半月谈记者专访时指出,依靠强势政府、海量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的做法早已走到了尽头。他举例,西部地区某省的经济正在起飞,近几年每年的基本做法,是依靠作为“发动机”的政府和作为“助推器”的市场,用海量投资拉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而一个沿海的地级市在去年第3季度提出“大干100天,大投资、大建设、大发展”的口号,组织了18个城投公司,融入巨额资金,进行大拆大建,希望以此来保持经济繁荣。采用这样的方式,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杠杆率就变得愈来愈高。 “所以,根本的问题在体制,根本的出路在于改革。”吴敬琏认为,体制缺陷的存在,导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两个突出的问题。第一,由于“体制性障碍”,使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转型变得步履维艰,使增长难于持续,而且有可能引发社会危机。第二,国家权力对经济活动干预和控制的加强,使寻租活动的制度基础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