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结构及相关病理常识PPT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38201213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脏结构及相关病理常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肝脏结构及相关病理常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肝脏结构及相关病理常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肝脏结构及相关病理常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肝脏结构及相关病理常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脏结构及相关病理常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脏结构及相关病理常识PPT(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肝脏的解剖学、组织学结构及相关病理常识,本期学习内容,肝脏解剖学,肝脏人体内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消化腺,具有分泌胆汁、储存肝糖原及解毒等重要功能 我国成年人肝脏约占体积的1.8%3.1% 男性:重1154-1447克,体积 258x152x58mm 女性:重1029-1379克,体积 258x152x58mm 胎儿和新生儿的肝相对较大,可占体重的4%5% 如:1个月、身长51厘米的男婴肝脏重约140克 特点:最大的消化腺(最大腺体),肝脏位置,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达左季肋区 肝大部分被肋所掩盖,仅在腹上区的左、右肋弓之间有小部分露于剑突下 在呼吸时肝可随膈肌上下移动,平静呼吸时

2、肝的上下移动范围为23cm,右季肋区,腹上区,右腰区,右髂区,左季肋区,左腰区,左髂区,腹下区,脐区,在成人腹上区,肝下缘可在左右肋弓间触及,但右肋弓下缘不应该触及肝脏。故成人肝上界位置正常情况下,如在肋弓下触及,可认为是病理性肝大。幼儿肝下缘位置较低,路出到右肋下一般属正常情况,肝脏形态结构,肝脏由于血液丰富,固活体肝呈现红褐色,质地柔软而脆弱 肝略呈现楔形,右端园钝而厚,左端逐渐变窄而薄 肝可分为上下两面,(膈面、脏面),前后左右4缘 膈面上有矢状位的镰状韧带,肝脏膈面 接膈的下面与膈穹窿相适应,呈向上的隆凸,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 肝右叶、肝左叶 膈面的上部与右侧膈胸膜、右肺底相邻, 故肝

3、脓肿或囊肿可经膈破溃到右侧胸膜腔及右膈,肝脏脏面 与腹腔器官相邻,表现凹凸不平,此面略呈H形沟,中部呈横位的沟称肝门,有肝管、淋巴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的神经等出入 肝的脏面借H形的横沟分为四叶,左纵沟左侧为左叶,右纵沟右侧为右叶,左右纵沟之间肝门前方的部分为方叶,肝门后方为尾状叶,肝脏分段,肝表面形态的简单分叶,不完全符合肝内管道系统的配布情况。,肝内管道系统,Glisson 系统,肝门静脉 肝固有动脉 肝管及其分支,肝静脉系统-,肝左静脉 肝中静脉 肝右静脉,在腔静脉沟的上端出肝,分别注入下腔静脉,通常以肝脏内缺少GLISSON系统分布的肝裂为界线,将肝分为叶和段,肝脏分段(五叶

4、六段),现代肝脏外科即依据这些分叶及分段方式,施行半肝、肝叶或肝段切除术,肝的血管,门静脉的侧支吻合,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存在侧支吻合,当门静脉因为某种原因产生门脉高压时,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存在的丰富吻合支,可发生交通。 当门静脉高压时,此处静脉丛破裂可产生大量呕血 ,直肠下静脉及肛静脉,当门脉高压时,此处静脉丛破裂可导致便血,腹壁浅静脉、胸、腹壁静脉,当门脉高压时,脐周静脉怒张,并形成“海龙头” 肠系膜上下静脉的小属支与膈下静脉、腰静脉、肾静脉、睾丸静脉等小属支吻合 由于门静脉循环障碍、血流受阻,可以引起脾大、胃肠淤血,成为产生门脉高压性腹水的原因,肝脏组织学肝脏结构和功能单位,肝脏外层

5、富含弹性纤维的致密结缔组织-被膜 肝小叶六角形棱柱状(2x1mm),成人50 - 100万,中央静脉 肝板(肝细胞索),界板 肝血窦 胆小管,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门管区,肝小叶,肝脏组织学肝脏结构和功能单位,经典肝小叶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并不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认为基本单位应该为以门管区为中心的“门管小叶”,或以门管区终末管道为中心的“肝腺泡”,肝脏组织学肝脏结构和功能单位,肝细胞是肝脏的实质细胞,约占小叶体积80%,占肝内所有细胞的90% 体积较大(2030m),多面体形,25%肝细胞有双核 三种不同的功能面:血窦面、胆小管面、肝细胞之间的连接面 肝

6、细胞质丰富:线粒体丰富 粗面内质网多 滑膜内质网数量少于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溶酶体数量和大小不一 过氧化物酶 糖原、脂滴、色素等,肝 细 胞,肝组织模式图,血窦位于肝板之间的陷窝,血窦内血流从肝小叶周边汇入中央静脉 肝窦内腔大不规则,窦壁由内皮细胞构成,肝窦内有肝巨噬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肝 血 窦,窦内皮细胞:为有孔内皮,细胞扁而薄,腔面可见少量微 绒毛,部分细胞因有窗孔而成筛状 肝内巨噬细胞(枯否细胞,kupffer 细胞):是定居肝内的 巨噬细胞,位于血窦内或血窦璧上,来源于 血液单核细胞,是机体肿瘤免疫监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肝脏癌细胞识别、监视、杀伤的能力 肝内的大颗粒淋

7、巴细胞:曾被认为是肝内散在的内分泌细 胞,称为“pit”细胞,证实具有NK细胞活性,能够抗病毒和溶解、杀伤肿瘤细胞,肝细胞及其周围结构与细胞,窦周隙又称Disse 间隙(狄氏腔):肝细胞与血窦内皮细胞之间的狭窄间隙(0.4m)光镜下极难辨认 贮脂细胞(储脂细胞)又称Ito细胞、窦周细胞、间质细胞: 在窦周隙散在存在,形态不规则。光镜下普通染色 不易鉴别。电镜下胞质内含许多大脂滴。 功能:摄取、贮存、释放维生素A、参与肝脏的脂肪代谢和转运。此外,可产生结缔组织纤维和机制。现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成纤维细胞,在肝脏纤维化病变中有重要作用。,又称毛细胆管,相邻肝细胞间局部质膜凹陷形成槽并相互对接、

8、封闭而成的微细的小管,在肝板内连接成网状管道。胆管直径0.51m。,胆小管,胆小管(ATP酶染色),形成胆小管的相邻肝细胞之间紧密连接、桥粒,以防止胆汁通过肝细胞间溢入窦周间隙。当胆小管正常结构破坏胆汁溢入窦周间隙入血黄疸,胆汁通路如下,胆囊管,胆囊,肝的淋巴,肝小叶内无淋巴管 肝内淋巴管分布于被膜内和小叶间血管周围,形成淋巴丛 肝内淋巴(液)主要来自窦周间隙内的血浆 血浆在小叶周边经终末血管周间隙,入小叶间结缔组织,进而被吸收至小叶间淋巴管内形成淋巴 肝产生的淋巴量很大, 淋巴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几乎于血浆近似,肝脏间质的结缔组织较少,仅有少量的致密结缔组织从肝脏表面的被摸和肝门部深入到门管区

9、。,肝脏结缔组织,在病例情况下,肝脏结缔组织增多,分隔肝小叶的界限特别清楚;若人肝脏的肝小叶间的界限与猪的肝小叶界限一样清楚,则为病例现象,即形成所谓的肝硬化。,肝脏结缔组织,制造胆汁 储存和浓缩胆汁 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参与脂类、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的代谢 药物与激素的转化与解毒,肝胆系统的主要功能, 制造并分泌胆汁,日分泌量:600-1200ml;肝胆汁黄棕色,胆囊胆汁色深。 成分:有机成分为胆盐、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等;无机成分有钠、钾、钙、氯和少量重金属等。, 储存和浓缩胆汁,胆囊容量:1560ml(35ml); 浓缩部位:胆囊壁重吸收水分; 浓缩能力:510倍; 电解质吸收:Na+主动转运;Cl-被动转运。, 胆汁的主要作用-脂肪的消化吸收,促进脂肪的消化:胆盐、卵磷脂、胆固醇乳化脂肪颗粒裂解,增加脂肪酶的作用面积,有利于脂肪的分解。 促进脂肪分解物的吸收:胆盐形成微胶粒,将脂肪酸、甘油等结合成水溶性复合物,加速了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 胆汁的其它功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 防止胆固醇沉积; 胆红素、药物激素的转化与排泄; 参与脂类、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的代谢; 吞噬、防御及造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