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教学文稿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8200788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教学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教学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教学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教学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教学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教学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教学文稿(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 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台州市实验中学 应昆龙,必修(湘教版),湿地的类型,沼泽湿地,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 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珊瑚礁红树林),人工湿地(池塘水库稻田),中国湿地分布,分布广泛 东多西少,气候湿润 地势低洼,湿地的作用,调节气候 调蓄洪水 涵养水源 净化水质 美化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供水 旅游 航运、发电 提供农产品,地球之肺,森林的作用,防风固沙 调节气候 调蓄洪水 涵养水源 净化空气 美化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林产品,旅游,材料一 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湖。20世纪5080年代,人口增长诱

2、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到了20世纪末,洞庭湖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 材料二 1998年长江流域暴发特大洪水,国家对洞庭湖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增长到约3000平方千米。治理后许多耕地改为鱼塘,在行洪期间蓄水分洪,在水位较低时,又可发展水产养殖业。 1)洞庭湖为什么变小了?有何直接危害? 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加剧洪灾、局部气候恶化、 水资源减少、危害生物多样性 )洞庭湖是怎样变大的?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湖、生态移民 )材料二 中湖泊利用方式的改变有何好处? 既可蓄水分洪,又可发展水产养殖,既保护了湿地的生态效益,又充分发挥了湿地的经济效益。,练习1,练习,三江

3、平原的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两个迥然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年,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把“北大荒”建设成“北大仓”。 第二阶段,2000年国家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荒地,并且在部分地区有计划的实施退耕还湿,恢复湿地的原有状态。 针对三江平原两种迥然不同的开发方式,谈谈你的认识。,1.短期看,增产粮食,提高经济效益。 2.长期看,造成生态恶化,经济效益也无法实现。 .开发湿地必须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其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产出价值,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D,练习:,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A、三峡水库 B、海南岛红树林 C、水稻田 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 2、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海洋 耕地 河流 湖泊 森林 A、 B、 C、 D、,C,小结,小结,小结,小结,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类型,作用,沼泽 湖泊 河流 浅海、滩涂 人工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