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20140612)2014年百所“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工作安排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8200628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确定20140612)2014年百所“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工作安排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确定20140612)2014年百所“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工作安排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确定20140612)2014年百所“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工作安排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确定20140612)2014年百所“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工作安排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确定20140612)2014年百所“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工作安排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确定20140612)2014年百所“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工作安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定20140612)2014年百所“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工作安排(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师范学院2014年百所“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工作安排各学院、相关部门:2013年暑期,我校百所“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共计开办“行知学堂”123个,遍布安徽省15个地市48个县区百余个村镇,有效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青年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取得了显著成效,被人民网、新华网、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获得社会、家长的高度好评,被中共安徽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确立为全省14个教育实践活动重大典型之一。2014年,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深入推进校园行知文化建设,完善行知文化践行机制,培养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知行合一”的应

2、用型人才,暑期我校将继续举办百所“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具体工作安排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行知精神”为引领,培育和弘扬“爱满天下、服务社会”的人文精神,树立和落实“知行合一、注重实践”的育人理念,以“服务留守儿童、促进自身成长”为目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注重实效,不断增强校园行知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形成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行知文化建设的优秀活动品牌。二、活动主题以行知勤学修德 用实践明辨笃实三、活动对象以师范生为主,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四、组织领导学校成立2014年百所“行知学堂”实践活动领导组,由校团委、学生工作处、招生与就业处和实验实训中心组成,负责“行知学堂”活动的统筹规划

3、和总体实施,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各学院百所“行知学堂”活动领导小组由本单位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具体负责本学院“行知学堂”活动的发动、组织、培训、指导、宣传和考核等工作。五、活动原则(一)坚持全面推进与注重实效相结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省城乡,今年将在去年行知学堂的基础上扩大地域范围,做到本省各地市全覆盖,并在外省学生生源地新建一批学堂。各学院既要保证学堂的开办数量,更要注重学堂的质量和学生参与面。学堂开办时间最短为10天,最长不超过一个月;各学堂要结合实际,因地、因人制宜,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注重实效,切实发挥服务留守儿童、锻炼自身能力的作用。(二)坚持个人创办与集体组织相结合。坚持以

4、学生自主创办为主,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鼓励学生以家庭所在地为中心,个人自办或同学联办;今年各学院要在去年示范、优秀行知学堂的基础上,保持延续性,坚持动态发展、有效发展,继续组织若干服务团队重点建设基地性行知学堂。(三)坚持形式规范与内容丰富相结合。学堂统一标识为“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小先生上课需穿戴统一的T裇衫、帽子,佩戴统一的工作证;学堂内容应当侧重于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和素质培养,课业辅导为辅;在有益于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前提下,鼓励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四)坚持短期活动与长效化建设相结合。以暑假为重点,集中组织和发动学生开展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同时要把行知学堂与学生的日常社会实践

5、活动、教学实践活动等相结合。各学院要在学校周边建设若干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的学堂,确保行知学堂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六、活动内容(一)学堂建设1、固化一批学堂。今年要对去年基础好、资源好、效果好的行知学堂进一步巩固、加强和深化,2013年被评为示范和优秀行知学堂的原则上要继续开展好活动。各学院要在去年基础上建设15所学堂,并继续组织若干服务团队以去年示范、优秀行知学堂为基础重点建设2所基地性学堂。2、新建一批学堂。今年将在去年行知学堂建设的基础上新建五类学堂。以在外省招生的学院为基础,在生源地所在省新建一批学堂;与企业、公益组织等社会资源相结合新建一批学堂(如今年跟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

6、开展的“三星梦想课堂”);以去年优秀、示范行知学堂中的实践团队为基础,在特定区域重新启动或新建一批特色学堂,并以团队命名为“团队行知学堂”;以2013年优秀“行知学堂”小先生、感动合师十大青年、国家奖助学金获得者、优秀团学干部等先进典型人物为基础,新建一批典型学堂,并以其个人命名为“行知学堂”;以学校研究生教学科研工作为依托,试行探索建设“研究生行知学堂”。3、宣传一批学堂。今年在行知学堂实践活动过程中,各学院要加强对典型人物、典型团队、典型做法、特色实效的宣传推广力度,特别是感动合师十大青年、国家奖助学金获得者、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等在活动过程中的典型事迹,充分运用和发挥各种宣传阵地,尤其是国

7、家级重要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二)学堂内容行知学堂内容应当立足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成长需要,特别是假期缺乏教育辅导和安全管理的实际,多方面、灵活性、有针对地开展相关活动,主要内容如下:1、课业辅导。根据留守儿童学业情况,开展相关的课业辅导,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2、情感教育。通过讲故事、谈心等活动,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心灵沟通,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求真、向善、崇美之心。3、心理辅导。根据留守儿童情感需求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培养他们健康、阳光的生活态度。4、科学普及。结合留守儿童的生活实际和接受程度,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8、的知识普及,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5、兴趣培养。根据留守儿童兴趣和“小先生”自身特长,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体育等,对留守儿童开展兴趣培养和特长引导。6、劳动教育。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品质,增强对父母劳动的理解和感恩意识。7、公益实践。根据学堂所在地实际情况,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慰问孤寡老人、义务劳动等公益实践活动,从小培养他们服务社会、感恩社会意识。各学堂可根据实际有选择地开展上述内容,同时也可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一些其他有益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七、活动安排(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1、组织申报。

9、各学院按照学校总体安排,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去年行知学堂基础上组织申报15所学堂,名称为“合肥师范学院院系(地点)行知学堂”,于6月16号(星期一)将实施方案和申报材料一并报至校团委。2、活动启动。学校将于6月下旬举行2014年百所“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向“行知学堂”团队和“小先生”们授牌、授旗;同时发放相关指导材料,开展相关培训。(二)组织实施阶段(7月8月)各行知学堂按既定计划开展实践活动,积极实施活动内容,如实记录活动过程,保存活动材料。行知学堂小先生要填写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鉴定表,由活动所在地(村居委)和活动组织单位(所属学院)开具证明或鉴定意见。活动结束后

10、每人提交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心得体会。(三)总结表彰阶段(9月)各学院要先行召开行知学堂实践活动总结交流会,做好活动总结,开展活动评比,打造3-5个“行知学堂”典型,向学校推荐典型“行知学堂”2个,优秀小先生和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具体名额另行通知)和优秀小先生心得体会10篇(图文并茂)。学校层面将组织开展行知学堂专项评比,表彰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堂和个人;组织“我与行知学堂”演讲比赛和评选优秀小先生心得体会汇编成书(行知学堂点亮乡村夜空)。八、工作要求(一)广泛发动,齐抓共推“行知学堂”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

11、深化行知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学院要从提升办学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新型合师的高度,切实予以重视;要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宣传发动,动员广大同学自觉参加“行知学堂”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行知学堂的指导工作,努力提高行知学堂的师生参与面。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联系,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形成联动机制。 (二)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各学院要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抓好落实,确保行知学堂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各学院要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握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精心组织实施,要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和指导,切实保证每个学堂的办学质量和活动实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

12、观念,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检查,除学院组织的集体活动外,严禁学生在家庭所在地之外的异地开办学堂。活动期间,各学院党政团负责同志要亲自指导一个学堂,并深入现场。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也将深入所联系学院开办的学堂,开展走访和慰问活动。(三)营造氛围,长效建设各学院在行知学堂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特别是主流媒体,在校内广泛宣传的同时,积极向校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推荐,增强宣传教育效果,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培育“爱满天下,知行合一”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要树立品牌意识,丰富和完善行知学堂建设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基地性学堂;建立和完善行知学堂考核评价机制,将行知学堂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实

13、践育人工作体系和行知文化建设体系,纳入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和综合素质测评,使行知学堂成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形成学校重视、部门主抓和学生主动参与的长效机制。九、相关事项(一)根据团中央统一部署,今年全国“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组织深入开展“助力中国梦 勇当排头兵”基层宣讲、“弘扬志愿精神 共建和谐社会”志愿服务、“追忆峥嵘岁月 秉承优良传统”追寻红色足迹、“文化下乡 陶冶情操”文化惠民、“履职尽责求实效 科学发展绘蓝图”社会调研、“博业明理 天道酬勤”职业发展实践、“关注生态文明 共筑美丽中国”绿色环保、“助力科技下乡 推进农村改革”科技支农、“寻找社会点滴 洞悉身边

14、最美”微视角记录等九类活动。各学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可有选择的按照上述主题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学校今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相关要求将另行通知。(二)今年学校“资助工作百千万走访活动”、“毕业生状况调研”将与各学院开展的暑期“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同时进行,具体工作安排学生工作处、招生与就业处将另行通知。附件: 1、 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建设标准; 、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建设申请表; 、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建设申请汇总表; 4、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活动鉴定表; 5、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指导教师登记表; 6、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学生安全责任书; 7、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

15、堂”考核细则。共青团合肥师范学院委员会2014年6月12日附件1: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建设标准为促进“行知学堂”科学建设、合理布局、有序运行、保证安全,各学院举办“行知学堂”应按照以下建设标准,并联系实际予以充实完善。一、机制健全有效。各学院应根据学校总体方案和年度计划,联系本单位实际,加强领导,落实人员,制定方案,保障学堂建设和运行的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二、布局均衡广泛。注重学院之间沟通协调,努力实现在全省不同的市、县、社区、乡(镇)和村庄中建设行知学堂;联系师生实际,注重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参与建设的行知学堂数目、区域、地点合理均衡性;突出重点区域,加大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城乡结合部和乡村的建设力度。三、场所因地制宜。各学堂场所应因人、因时、因地依托当地乡村中小学、行政村村部、农家庄户院、田舍村地头、社区中心、活动广场等,机动灵活地确立。四、内容灵活多样。各学堂传授内容应以我校师范生专业知识为基础,以适应留守儿童认知实际为前提,以拓展留守儿童兴趣为重点,广泛开展课业辅导、文化教育、科学普及、心理辅导、书画学习、文体活动等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系列活动。五、标识完整统一。建设百所“行知学堂”是学校“行知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学堂标识统一为“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附件2: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建设申请表学院: (党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