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教学课例.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8193916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行四边形教学课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平行四边形教学课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平行四边形教学课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平行四边形教学课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平行四边形教学课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行四边形教学课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行四边形教学课例.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行四边形教学课例【背景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平行四边行的概念,这里继续进行平行四边行概念的探究,不仅仅是简单的复习,而且让学生经历其概念性质的探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要求学生参加特定的数学活动,并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等活动发现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这就要求我们用新的理念去理解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设计,达到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广阔又多姿多彩的交流平台,而学生也在一次次的交流活动中互相引导,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包括教师也在这样的

2、交流中受益匪浅。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第十九章的第一课时,其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相关性质。平行四边形性质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首先,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需要借助已学过的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以及平移旋转的知识进行探索。其次又为我们接下来学习矩形、菱形等特殊四边形奠定基础。此外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是计算、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和方法。因此平行四边形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教学对象分析 因为学生在小学学习过平行四边形,对于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感性认知,所以,对以此为基础的

3、新知识平行四边形及性质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学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发展水平。虽然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但在主动学习上还存在着一定差别,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先让学生明晰一般四边形与特殊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多种手段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全方位把握,相信学生还是能很好的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的。3.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能根据定义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平行四边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了解平行四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数学思考经历运用平行四边形描述现实世

4、界的过程,发展学生抽象和形象思维。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归纳、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进行讨论和质疑,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3)解决问题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能从数学角度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其他性质,并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证明和计算,发展应用意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4)情感态度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教学重难点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难点:平行四边形的

5、性质的探究4.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并运用多媒体辅助展开教学,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观察度量、猜想、归纳和证明,使本节课探究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简单化、形象化,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主体、和谐、高效”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亲身实践知识的发生、发展,使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和本质相关的认知过程。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师:在现实世界中,各式各样的图形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其中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图形。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几幅图片中,都包含有什么图形?(多媒体展示图片)生:学生观看图片并回答问题

6、四边形,教师总结指明学习任务幷引引出了课题【评析:通过观看实际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图形,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2.新课探究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般四边形到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评析:培养学生观察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板书: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7、”。2)巩固定义 师:数一数,图中共有多少个平行四边形?(多媒体展示图形)生:学生到讲台指出共有几个平行四边形。【评析:进一步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引导发现新知师: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它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教师引导学生先利用定义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测量其四条边的长度、四个内角的度数,之后,让学生回答测量的结果。(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猜想)生:学生讨论如何证明猜想的结论并完成证明过程。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多媒体进行演示)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边平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评析:使学生不仅感受到

8、了亲自动手测量的乐趣,而且通过对性质的归纳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使难点得以突破。】4)总结归纳师: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通常是利用全等的方法,而图形中没有三角形,只有四边形,因此需添加辅助线连接对角线,构造三角形,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使问题得以突破。5)性质运用师: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根据已知条件,你能得到哪些结论?为什么?AB=30cm, BC=32cm ,B=56生:可以求出另外两条边和其余三个角师:归纳 平行四边形中已知其中一角可求出另外三个角的度数,已知其中相邻两边可求出另外两边的长度。【评析:进一步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会运用性质进行计算。】

9、6)知识运用例题讲解例1 小明用一根36m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地,其中一条边AB长为8m,其他三条边各长多少?教师板书: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AB=8mCD=8m又AB+BC+CD+AD=36mAD=BC=10m【评析:学生审题是关键,通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快乐训练生:(1)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40 CD=30, B=60,则BC= AB= A= C= D= (2)在平行四边ABCD 中,ADC=120,CAD=20,则ABC=ACB= (3)课本84页练习1(4)在平行四边形ABCD

10、中,A:B=7:2,则C的度数=(5)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132度,则其他三个角的度数=【评析: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和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4.拓展延伸 师: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EAB,点E为垂足,如果A=125,则BCE的度数为多少?板书: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 A+B=180又A=125EB= 55 CEAB BEC= 90BCE= 9055 = 35【评析:通过练习实现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有理有据。】5.回顾小结1通过探究,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在运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题时,经常做的辅助线是什么?

11、教师聆听,并与学生交流。(多媒体播放本节所学平行四边形定义及重要性质)【评析:这一环节重在对本节课的反思和总结,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巩固所学知识。】6.作业布置1必做题:课本90页到91页1、2、6题2选做题:课本92页拓广探索第14题【评析:巩固所学知识,并将课内知识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反思】教学效果: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又是全章的重点。学生在小学就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能对平行四边形进行识别,因此,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平行四边形有关性质的学习,而且学会了能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教学效果较好。教学所得:经历运用平行四边描述世界的过

12、程,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从数学角度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发展了应用意识。教学不足: 在本节课中由于时间安排有些紧,学生活动不充分,使有的同学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导致对较复杂的题目不能准确解答。改进措施:针对本节课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得出对边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的猜想。然后在证明“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时,一方面引入了对角线,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数学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突出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过程,重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使证明成为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的自然延续,把实验几何和论证几何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操作、讨论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加以说明和验证,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又能正确解答复杂的题目,从而达到本节课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