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7)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8193874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7)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7)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7)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7)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7)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7)(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1“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负迁移D逆向迁移2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含义是()。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3皮亚杰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4在学习较复杂的内容时,动机水平()时最有利于学习。

2、A较低B中等C较高D以上都不对5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的现代翻版。A关系转换说B经验内化说C共同要素说D形式训练说6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A正强化B负强化C呈现性惩罚D取消性惩罚7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问题是()。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方法D教学环境8学习“圆的直径是它半径的两倍”是()。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下位学习9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A动机说B痕迹衰退说C提取失败说D干扰说10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A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C

3、发现学习D掌握学习11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这三个字来概括。A班、课、室B师、生、课C师、生、时D班、课、时1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主体性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14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是()。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D

4、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15“不陵节而施”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16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A正迁移B横向迁移C负迁移D纵向迁移17集体是群体发展的()。A最终结果B中间环节C目标D最高阶段18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19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A农村B城镇C大城市D山区20下列哪项不是儿童过度焦虑反应的症状?()A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B睡眠不安稳C活动过多D食欲不振21人的认识的倾向性是()。A兴趣B需要C动机D理想22

5、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期23对接到大学通知书时愉快心情的记忆,这是()。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24()以言语为工具,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发散思维25“在能力和兴趣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改变自我”,这属于下列哪类智力的任务?()A语言智力B社交智力C自我认知智力 D自然观察者智力26我国于()年对义务教育法做了最新修订。A1986B1987C2006 D200727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成分中的()遵循的是“快乐原则”。A本我B忘我C超我D自我28教师提高对自己教学活动的

6、自我观察,发现和改进其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是教师作为()的角色。A设计者B指导者C组织者和管理者D反思者和研究者29对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真实感情和想法的学生,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是()。A肯定性训练B全身松弛训练C系统脱敏法D改变认识法30心理发展是指个个体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A身心变化B机体变化C心理增长D心理变化31个体在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32小组讨论、协商、会谈等属于()。A正式交往B非正式交往C单向交往D双向交往33()是西方第一本以教

7、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它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起教育心理学体系。A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1877年)B彼得罗夫斯基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1972年)C布隆斯基的科学的改革(1920年)D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1903年)34“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35“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反映的是()。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36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A正迁移与负迁移B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37以“好男孩一

8、好女孩”为定向阶段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水平。A前习俗B习俗C后习俗D社会契约38“因材施教”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差异性B不均衡性C阶段性D顺序性39德育的核心或基础是()。A思想政治教育B法律教育C性教育D道德教育40()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用动物来研究学习的人。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托尔曼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外界事物的_,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_。2_学习是指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3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_和_,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4根据课程

9、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5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2简述问题解决的主要过程。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其中考试是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大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

10、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开了谜底。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的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了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没有了来自家庭和考试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试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教育存在的问题。2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

11、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请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来分析。五、写作题(20分)由新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会经历一段艰难甚至痛苦的过程,在这一转折时期,教师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其中包括职业倦怠。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可能会导致教师情绪低落、缺乏意义感、跳槽等问题。请以“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为话题写作,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它是已经学习过的概念、规则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

1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即属于水平迁移。2C解析维果斯基在19311932年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他将其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近发展区是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阐明了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起源,突出了教学的作用,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彰显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者;明确了同伴影响与合作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启发了对儿童学习潜能的动态评估。3A解析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会依次经历四个阶段。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

13、过程,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结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虽然不同的儿童会以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这几个阶段,但是都不可能跳跃某一个发展阶段。在阶段的转折时期,同一个体可能同时进行不同阶段的活动。4A解析根据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5C解析产生式迁移理论认为,先后两种技能的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技能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多。相同要素说认为,一学习之所以有助于另一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相同因素的原因。若两种情境含有共同因素,不管学习者是否觉察到这种因素的共同性,总有迁移现象发生。所以本题选C 6B解析正强化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给予一个积极强化物,这会增加个体做出该行为的频率。负强化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给予一个消极强化物撤去的事件,这也会增加该行为的出现频率。呈现性惩罚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出现惩罚物,这也会减少该行为的出现频率。取消性惩罚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他所期望的东西不出现,这也会减少该行为的出现频率。“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说明行为出现频率增加,属于强化,“不再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