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143643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工程)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结构工程)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结构工程)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结构工程)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结构工程)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工程)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工程)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精品(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DGJJXXXXX-2011 DGJXX/TJXX-2011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程Technical standard for inspection of strengthening building structures (征求意见稿)2011-XX-XX发布 2011-XX-XX施行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审定 发布目 次1 总 则12 术语和符号22.1 术 语22.2 符 号33 基 本 规 定53.1 一 般 规 定53.2 检测工作程序与基本要求53.3 抽样比例及合格判定73.4 检测报告94 新增混凝土质量检测104.1 一 般 规 定104.

2、2 检测内容与方法104.3 结果评定145 外粘纤维复合材质量检测165.1 一 般 规 定165.2 检测内容与方法165.3 结果评定176 外加砂浆面层质量检测186.1 一般规定186.2 检测内容与方法186.3 结果评定227 钢构件加固质量检测237.1 一般规定237.2 检测方法及结果评定238 后锚固质量检测268.1 一般规定268.2 检测方法及结果评定26附录A 瞬态冲击法检测结合面粘结质量27附录B 红外热成像法检测结合面粘结质量30附录C 瞬态冲击法现场检测记录表33附录D 红外成像法检测记录表34附录E 建筑植筋现场检测记录表35本标准用词说明361 总 则1

3、.0.1 为了规范江苏省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现场检测方法,做到技术先进、数据准确,评定可靠,保证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有关新增混凝土、砂浆面层等加固质量的现场检测。1.0.3 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现场检测,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 结构加固工程structure strengthening engineering 对可靠性不足的承重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进行增强或调整其内力,使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并力求保持其适用性。2.1.2 检验批 inspecti

4、on lot检测项目相同、质量要求和生产工艺等基本相同,由一定数量构件等构成的检测对象。2.1.3 基材 substrate涂布胶粘剂或其他粘结材料的被粘物之一。在结构加固工程中,系指被粘接的原构件。若原构件为复合材或组合材,则专指其中被粘合部分的材料。2.1.4 结构胶粘剂 structural adhesives用于承重结构构件胶接的,能长期承受设计应力和环境作用的胶粘剂。在土木工程中,基于现场条件的限制,其所使用的结构胶粘剂,主要指室温固化的结构胶粘剂。2.1.5 纤维复合材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 FRP)以具有所要求特性的连续纤维或其制

5、品为增强材料,与基体结构胶粘剂粘结而成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简称纤维复合材。在工程结构中常用的有碳纤维复合材、玻璃纤维复合材和芳纶纤维复合材等。2.1.6 缺陷 defect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项或检验点,按其程度可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前者对加固后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使用功能有决定性影响,后者则无决定性影响。2.1.7 现场检测 in-site testing 对加固结构实体实施的原位检查、测量和检验等工作。2.1.8 非破损法检测 nondestructive testing 对材料或构件实施的一种不损害其使用性能或用途的检测方法。2.1.9 瞬态冲击法 i

6、mpulse response testing利用锤击产生的瞬态宽频激励,测定瞬态冲击力学参数及构件局部动力响应参数,检测构件缺陷的非破损检测方法。2.1.10 超声法 ultrasonic method通过测定超声脉冲波的有关声学参数检测非金属材料缺陷的方法。2.1.11 雷达法 radar method利用不同介质电磁属性和几何形态的差异,根据反射回波在波幅及波形上变化的原理形成图像,并进行分析的方法。2.1.12 红外热成像法 infrared thermograph利用红外热成像装置将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拍摄成可视图像进行分析的方法。2.2 符 号fcu,i构件i 混凝土的立方抗压强度值

7、fcu,k检验批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s样本标准差k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参数概率分布下分位数c置信水平f2i,c承重构件外加层测区i 的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c砂浆面层抗压强度修正系数3 基 本 规 定3.1 一 般 规 定3.1.1 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现场检测必须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单位(部门)进行。检测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具有相应的资格。3.1.2 现场的检测应根据检测项目、目的及现场条件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宜选用对结构或构件无损伤的检测方法。当选用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时,不得降低结构的安全性。3.1.3 所有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应有产品合格证、计量检定机构的有效检定(校准)证书或自校证书。检测时应确

8、保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并处于正常状态。3.1.4 检测的原始记录,应数据准确、字迹清晰、信息完整。当采用自动记录时,应符合有关要求。原始记录必须由检测及记录人员签字。3.1.5 现场取样的试件或试样应予以标识并妥善保存。3.2 检测工作程序与基本要求3.2.1 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检测工作程序,宜按图3.2.1所示进行。递交检测委托书调查、资料收集制定检测方案确认仪器、设备状况现场检测数据处理、结果评价检测报告补充检测图3.2.1 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检测工作程序框图3.2.2 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前准备工作主要可分为对建筑结构的初步调查、资料检查及检测方案的制定。1

9、明确委托方的检测具体要求,了解之前的检测情况。2 调查被检测建筑结构环境条件,使用期间的加固与维修情况和用途与荷载变更情况。3 检查相关资料,如工程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图和计算书、设计变更、沉降观测记录、施工记录、材料质保书、材料检验文件、竣工图及竣工验收文件等。3.2.3 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现场检测,应根据本规程的要求和合同委托的需要合理确定检测方案;应根据检测项目、检测目的、结构状况和现场条件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检测方案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概况,主要包括工程主体结构情况、施工及监理单位,加固时间等;2 检测目的或委托方的检测要求;3 检测依据,主要包括检测所依据的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

10、料等;4 检测项目和选用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数量;5 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情况;6 检测工作进度计划;7 所需要的配合工作;8 检测中的安全措施;9 检测中的环保措施。3.3 抽样比例及合格判定3.3.1 外部缺陷的检测,宜选用全数检测方案。3.3.2 按检测批检测的项目,应进行随机抽样,且最小样本容量宜符合表3.3.2条的规定。 抽样检测的最小样本容量 表3.3.2检测批的容量检测类别和样本最小容量检测批的容量检测类别和样本最小容量ABCABC28223501120032801259152351201320050125200162535832011000080200315265058131000

11、135000125315500519051320350011500002005008009115082032150001500000315800125015128013325050000050012502000281500205080注:检测类别A适用于一般施工质量的检测。检测类别B适用于结构质量或性能的检测。检测类别C适用于结构质量或性能的严格检测或复检。3.3.3 当发现检测数据数量不足或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补充检测。3.3.4 计数抽样检测时,本规程中无特别要求的,检测批的合格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正常一次抽样应按表3.3.4-1判定。2 正常二次抽样应按表3.3.4-2判定。正常

12、一次性抽样的判定 表3.3.4-1样本容量合格判定数不合格判定数样本容量合格判定数不合格判定数2501807881312125101120232001415323431521225056正常二次性抽样的判定 表3.3.4-2抽样次数与样本容量合格判定数不合格判定数抽样次数与样本容量合格判定数不合格判定数(1)2-601(1)-50(2)-10039610(1)-5(2)-100122(1)-80(2)-160512913(1)-8(2)-160122(1)-125(2)-2507181119(1)-13(2)-260334(1)-200(2)-40011261627(1)-20(2)-4013

13、34(1)-315(2)-63011261627(1)-32(2)-642657注:(1)和(2)表示抽样批次,(2)对应的样本容量为二次抽样的累积数量。3.4 检测报告3.4.1 检测报告应表达清楚、结论准确、用词规范。3.4.2 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委托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名称;2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工程地址、结构形式、原建筑施工日期、加固施工日期、加固工程实景照片等。3 检测原因、目的、以往检测及维修等情况;4 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5 检测项目、检测的具体位置、检测方法及依据标准;6 抽样方案及数量;7 检测数据汇总及检测结果(附图与附表);8 编写、审核和批准人员的签名;9 检测单位盖章。4 新增混凝土质量检测4.1 一 般 规 定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