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原_第一章_第三节_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8137210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马原_第一章_第三节_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大学马原_第一章_第三节_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大学马原_第一章_第三节_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大学马原_第一章_第三节_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大学马原_第一章_第三节_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马原_第一章_第三节_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马原_第一章_第三节_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 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 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辩证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是统 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既包括揭示事物联系发展的基本规律,又包括揭示事物联系发展的基本范畴。,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现象,本质,内容,形式,(二)唯物主义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一些方法论

2、: 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量变和质变:注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不能急于求成,懂得把握时机。 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不能奢望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 矛盾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抓关键、看主流。,二、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一)辩证思维方法,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具体,逻辑,历史,辩证思维方法从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角度揭示事物的关系,侧重于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在确认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世界的某些关系。,(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第

3、一章 ENDING!,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以实践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

4、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 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二、不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E、马克思主义法学,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英国古典政治

5、经济学 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E、法国启蒙思想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阶级斗争学说 E、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好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E、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6、三大理论成果是( )。 A、李大钊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E、“五四”新文化理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 A、运动的绝对性 B、本质的可知性 C、发展的规律性 D、客观实在性 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 A、来源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4、

7、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 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 C、机械唯物论 D、唯心论 5、构成人类的存在形式的是( )。 A、实践活动 B、认识活动 C、价值判断 D、审美活动 6、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B,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C、都是诡辩论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8、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特殊标志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文

8、明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9、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说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C,11、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自然界的进化 B、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劳动 C、语言和思维的形成 D、脑容量的增加 12、关于意识的作用问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 B、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C、承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不懂得意识的能动作用,D,B,14、先

9、有工程设计图,然而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15、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A、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B、承认意识对物质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B,C,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18、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 )。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10、 19、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C,C,a,20、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看( )。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2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C,C,23、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源泉和动力 B、方向和道路 C、结构和功能 D、形式和状态 24、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 A、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B、普遍性和特殊性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D,C,2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肯定和否定的区别 B、肯定和否定的联系C、被否定事物的消灭 D、事物的自我否定,30、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是(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 D、因果规律,D,B,选择=结果,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