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艺标准)大用隧道岩溶地质专项施工方案DOC58页)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136772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工艺标准)大用隧道岩溶地质专项施工方案DOC58页)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施工工艺标准)大用隧道岩溶地质专项施工方案DOC58页)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施工工艺标准)大用隧道岩溶地质专项施工方案DOC58页)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施工工艺标准)大用隧道岩溶地质专项施工方案DOC58页)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施工工艺标准)大用隧道岩溶地质专项施工方案DOC58页)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工艺标准)大用隧道岩溶地质专项施工方案DOC58页)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工艺标准)大用隧道岩溶地质专项施工方案DOC58页)精品(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安顺至六盘水铁路工程ALTJ-2标段 大用隧道岩溶地段专项施工方案目 录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2.1工程概述- 1 -2.2自然状况- 1 -2.3.1地层岩性- 2 -2.3.2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 2 -2.3.3水文特征- 3 -2.3.4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4 -2.3.5岩溶及涌水处理- 4 -2.4.6气象特征- 6 -3.施工对策及措施- 7 -3.1组织机构- 7 -3.2、施工组织措施- 8 -3.2.1岩溶水处理- 8 -3.2.2岩溶洞穴处理- 9 -3.2.3洞穴充填物的处理- 10 -4.溶洞及暗河地段隧道施工注意事项- 13 -5.超前

2、地质预测预报- 15 -5.1地质预测预报方法- 15 -5.2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措施及方法和程序- 15 -6.岩溶监测保证措施- 17 -7.安全保证措施- 17 -7.1安全目标- 17 -7.2安全保证体系- 17 -7.3分项工程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8 -7.3.1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措施- 18 -7.3.2隧道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0 -7.3.3保证人身安全的具体措施- 23 -8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及措施- 26 -8.1环保水保目标- 26 -8.2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和保证体系- 26 -8.2.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 26 -8.2.2建立健全环境

3、保护保证体系- 27 -8.3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27 -8.3.1环境保护措施- 27 -8.3.2水土保持措施- 28 -9.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9 -10.技术资料管理办法- 29 -11.应急预案- 31 -11.1火工品爆炸应急预案- 31 -11.2防洪应急预案- 35 -11.3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8 -11.4隧道坍塌应急预案- 40 -13.5防有害气体危害应急预案- 42 -11.6隧道瓦斯爆炸应急预案- 44 -13.7触电紧急救治预案- 45 -11.8其他紧急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47 -12. 应急演练- 50 -12.1施工现场突发触电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4、策划方案- 50 -12.1.1演练目的- 50 -12.1.2演练时间- 50 -12.1.3演练地点- 50 -12.1.4演练单位- 50 -12.1.5邀请单位- 50 -12.1.6演练要求- 51 -12.1.7演练方案- 51 -12.2施工现场突发隧道塌方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策划方案- 52 -12.2.1演练目的- 52 -12.2.2演练时间- 53 -12.2.3演练单位- 53 -12.2.4邀请单位- 53 -12.2.5演练要求- 53 -12.2.6演练方案- 53 - - 56 -1.编制依据1.1大用隧道工点施工图及其设计说明。1.2 安六铁路施工隧道施工附图。1

5、.3隧道综合接地通用图。1.4铁路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1.5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 。1.6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1.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1.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1.9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1.10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Q/CR9004-2015)。1.11国家及交通部颁发现行的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1.12工地现场踏勘所获取的资料。1.13国家和铁路总公司现行设计规范、高速铁路相关验收标准、施工规范。1.12设计文件(含设计技术交底,施工图会审记录)。2.工程概

6、况2.1工程概述大用隧道起迄里程为DK36+898.000DK39+054.000,隧道线间距为4.6m,全长2156m。隧线分界里程为DK36+898、DK39+054。进口至DK37+500设计为25的下坡,DK37+500至出口设计为10下坡,全隧位于R=3500m的偏右曲线上,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隧道进口接路基工程,出口接路基工程,最大埋深约130m。本隧道洞身穿越可熔岩地层段,岩溶强烈发育。2.2自然状况隧区属于岩溶峰丛地貌,溶丘与沟谷相间分布,岩基裸露,地面标高1295m1310m,高差50m200m不等,地形起伏较大,缓坡地带多为旱地及荒坡。隧道进、出口段地势较陡,纸杯不发育。

7、隧道进口无乡村公路相通,交通不便。2.3地层岩性2.3.1地层岩性隧道区基岩大多裸露,为三叠系中统法郎组(T2f)、关岭组二段(T2g2)、关岭组三段(T2g3)地层,隧道进出口外及洞身沟谷内分布少量坡残积(Q4dl+el)覆土。地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黏土(膨胀土)(Q4dl+el):褐黄色、硬塑,主要成分粘性土,土质较均匀,干强度,韧度中等,稍有光泽,局弱中等膨胀土,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出口外及洞身沟谷内,厚04m不等。属鸡普通土。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泥灰岩(T2f):灰岩、白云质灰岩为灰色、浅灰色、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为主,局部夹薄层状,岩质坚硬,锤击声清脆;泥灰岩为深灰色,泥晶结构

8、,岩质角软,锤击声哑。溶蚀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至较完整,整体弱风化(W2),属V级次坚石。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T2g3):灰红色、棕红色,隐晶质结构,薄层中薄层状构造,岩质较坚硬,锤击声清脆;节理裂隙发育,多见溶蚀现象,节理裂隙充填泥,弱风化(W2),岩体较完整至破碎,属级软石及V次坚石。该地层含石膏,不能用作混凝土骨料。灰岩(T2g2):灰、深灰色,薄层状为主,岩质坚硬,节理裂隙较发育,局部溶蚀较发育;风化作用不强烈,弱风化岩芯较完整,呈柱状及少量块状。整层属V级次坚石。该地层含石膏。2.3.2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1)地质构造洞身横穿六枝向斜核部,由三叠系中统法郎组、关岭组地层

9、组成、向斜轴向约N50W,其NE翼岩层产状有N80W-E-W/1640S(W),ES冀岩层产状有N45W-E-S/2640(N)E,产状主要有N2030E/90、N75W/90、N50E/90、N50W/90、N35W/48SW。(2)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隧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2.3.3水文特征(1)地表水隧址区地表径流条件较好,大气降雨多沿坡面流走,在低洼地带通过岩溶裂隙、溶洞、落水洞。漏斗等转入地下水、故地表水沟水较少,洞身地表大部分为旱地,种植玉米,仅线路左

10、侧为水田,村寨用水靠泉点及雨水,地表无明显沟水。(2)地下水本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岩溶水。 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第四系孔隙水赋予于地形较缓地带的坡残积土层中,透水性较好,水量较小,受季节影响大,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 岩溶水隧址区可溶岩分布广泛,洞身岩性为三叠系中统法郎组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泥灰岩,关岭组三段泥质灰岩夹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关岭组二段灰岩。法郎组及关岭组二段岩溶中等强烈发育,隧道洞身大部分为关岭组三段地层,洞身岩溶、岩溶水弱中等发育。隧道进口段及六枝向斜核部为法郎组和关岭组二段的灰岩、白云质灰岩,地表石芽、溶沟、溶槽极发育,洞身地表发育多个岩溶洼地,洼地底多有岩溶

11、漏斗,为地表水转为地下水的通道。六枝向斜核部,岩体破碎程度高,因核部地层中夹泥灰岩,为测区相对隔水层,使向斜构成贮水构造,推测洞身岩溶水较丰富。洞身大部分处于岩溶水的季节变动带内。在向斜北东翼,沿关岭组和法郎组地层分界线的每个冲沟上游基本发育都有泉点出露,泉点流量0.551/s,泉点流量随季节变化,雨季流量暴增,是旱季流量的510倍,泉点流水被村寨的主要生活用水。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隧址区岩溶水主要通过地表溶蚀裂隙、溶沟、溶槽、洼地等受大气降水补给。在深部岩溶水以网络状岩溶裂隙、岩溶管道运移,运移宏观方向朝区域内最低侵蚀基准面,局部运移方向可不受最低侵蚀基准面控制。受够造带、隔水岩层边界

12、条件控制。 水化学特征关岭组二段(T2g2)、关岭组三段(T2g3)都含石膏,故DK36+904DK38+200和DK38+700DK39+050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侵蚀性等级按H2考虑。DK38+200DK38+700为法郎组(T2g),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隧道涌水量预测本隧正常涌水量Q正常=18375m/d,最大涌水量Q最大=36750m/d。2.3.4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不良地质主要为岩溶及岩溶水。隧道穿越三叠系中统关岭组二段、法郎组可溶性岩地层,地表石芽、溶沟、溶槽极发育,洞身地表发育多个岩溶洼地,洼地底多有熔岩漏斗。属于岩溶中等强烈发育地层。进口段DK36+940+990为地下暗河(石门勘-下波帕暗河),沿暗河地表发育岩溶洼地,消水洞及岩溶漏斗,地下水由线路右侧流向左侧,与线路交角约58。物探资料推测,暗河位于跪地以下50m左右,暗河标高12001300。出口段DK38+500右侧,DK38+800右侧等处洞顶地表均为岩溶洼地,落水洞,隧道出口外DK39+100右侧25m有暗河口及泉点出露,出露标高1310m,推测DK38+550DK39+050线路右侧为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