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宁波市城市生态规划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125589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宁波市城市生态规划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市规划)宁波市城市生态规划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市规划)宁波市城市生态规划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市规划)宁波市城市生态规划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市规划)宁波市城市生态规划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宁波市城市生态规划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宁波市城市生态规划精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一条 宁波市城市生态地带位于宁波中心城三片城市组团之间,不仅为三片城市组团的隔离带,而且是通过楔形绿带向城市内部输送新鲜空气的生态廊道,更是联系各风景区的绿色走廊,为贯彻总体规划中将其建设成“城市生态功能区”的规划要求,控制和引导区内各项建设,特编制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6、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7、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8、基本农田保护条例9、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10、城市绿地分类标准11、浙江省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办法12、浙江省绿化管

2、理办法13、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14、宁波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1-2020)15、宁波市村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规定(试行)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优质的产业生态服务、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悠久的人文生态传统,建设城市生态地带,从而达到改善区域内外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并为宁波建成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型城市打下基础。第四条 规划范围南北向:南以鄞州大道为界,东至新安江路,西至通途路,北濒东海;东西向:东北以余北快速路、澥浦镇、九龙湖镇为界,西南以科技园区东环路、余北快速路及管廊为界,西临九龙湖度假区、慈城-保国寺历

3、史文化游览区。二条生态带在南部交汇,使规划区呈“Y”型,宽1.3-10公里,长约50公里,总占地面积约204.4平方公里(含甬江及南山水库)。第五条 规划期限:与总体规划一致,至2020年,并分为近期与远期,近期为2002-2005年,远期为2006-2020年。第六条 规划要点1、确定生态带的范围,并划出绿线,作为绿化建设和执法管理的依据;2、以生态保护为原则,研究对生态带内居住、工业与市政设施用地的调整、整合与补偿方案;3、研究生态地带内的经济发展模式、准入产业和具体生态保护政策,明确生态区内为非开发建设区,但可通过布置文体、公园、生态农业、经济林业等用地提高生态地带的社会、经济效益,形成

4、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控制模式;4、生态地带内道路交通、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特别要处理好与市政公共设施走廊(高压走廊、供水主干管、排水截污管线、输油管线等)的问题;5、河流、林地等具代表性的生态区域的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第七条 规划目标分为规划期目标与总目标,以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规划期与总体规划一致,至2020年。1、总目标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村镇居民将逐步迁移至城市建成区。在此基础上,实施“退耕还林”策略,使生态地带真正成为动植物繁衍、生息的理想栖息地和人们回归自然的最佳场所。2、规划期目标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城市提供足够的氧源,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优化;发展生态旅游,为人们创造亲近自然、

5、释放心灵、陶冶情操的场所;促进传统农业经济向资源型、知识型和服务型高效持续生态经济的转型,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村镇居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向生态文化的转型,从而建设环境优美,人们有文化、有理想、高素质的生态村;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策略和指标控制体系,以利于管理部门进行操作和管理。第八条 本规划一经批准应作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规划管理、指导城市建设的依据,规划范围内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均应满足本规划的要求,进行重大修改应报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认可。第九条 本规划成果包括文本、说明书、图纸三部分。第十条 本文本的解释权为宁波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第二章 规划内容第

6、一节 用地布局第十一条 功能分区根据城市空间布局要求及生态地带现状特点,将规划区分为游憩功能区、自然环境保护区、防护林带、生态经济作业区、乡镇发展区等五片功能区和通道绿化工程、村庄(工厂)整理绿化工程二大工程实施区。规划功能区用地构成见表11。宁波市城市生态地带规划用地构成表 表11类 别用地面积 (平方公里)占用地比例(%)平 原 用 地152.974.8其中农田耕地80.6生态林地38.9自然保护用地5.6游憩用地20.8村镇及企事业单位7.0山 地38.819.0水 体12.76.2总 用 地204.4100 第十二条 游憩功能区旨在结合生态带建设,在城市各组团之间的中心,结合优越的自然

7、环境条件,创造出充满山野情趣,让久居城市的人回归自然、舒缓身心、滋润心灵、激发灵感的场所,总用地约46.2平方公里,区内允许建设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动植物园、果园、高尔夫球场、名人墓园、鱼塘及总规中要求设置的市政设施。包括野趣公园、森林公园、高尔夫球场、滨海公园、龙山苗圃:1、野趣公园野趣公园作为城市的近郊公园,其规划范围为甬江滨江路东南侧、通途路以北的平原绿化区及江南东侧山体西部的缓坡地带,占地约25.2平方公里,其中小浃江流域是公园的核心区。公园设计应强调与自然的有机衔接,并融为一体,除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外,尽量减少人工开发行为,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并可安排野营、垂钓、运动、戏水等活动

8、,让人们得以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恩赐。2、森林公园通途路以东的双峰山、老鹰山山体连绵,山势起伏,形态优美,规划开辟为森林公园,占地约16.1平方公里。总体思路是:因地制宜,适当改造植被,突出林相与季相变化。生态建设与旅游开发结合,以自然景观为主,适当增建一些人工景点和游览设施,但要与周围环境协调,并应在保护好森林和其他风景资源的前提下,逐步开发利用,建成以自然生态为基础,集游览观光、林业科考、探险采风等功能于一体的郊野公园。3、滨海公园滨海公园位于南北向生态带与东海的接壤处,滨海快速路以北的区域,占地约2.7平方公里。规划结合生态带建设,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开辟海滨公园,以满足人们亲近大海的愿

9、望。4、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球场位于余北快速路以北、灵峰山和老鹰山西侧之间的山岙处,占地约1.1平方公里,按照标准高尔夫球场建设,是人们闲暇挥杆、放松心情的好去处。5、龙山苗圃龙山苗圃位于龙山的西北侧,利用龙山西部的缓坡地段,及龙山与道路之间的平原设置,占地约1.1平方公里,可为城市的绿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苗木资源。第十三条 自然环境保护区为了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人工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在生态地带内划出一定区域进行生态保护,作为生态地带建设的基础,总用地约17.8平方公里,区内允许建设极少量的配套设施及总规中要求设置的市政设施,不允许增建新的企事业单位及进行房地产开发。包括湿地保护区、山林保护区:1

10、、湿地保护区湿地被专家誉为“地球之肾”,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规划结合甬江及甬江两岸水网密布的特色,打造出孕育着自然特征的“人工湿地”,范围为甬江北岸至宁镇公路,甬江南岸至滨江路,占地约5.6平方公里。湿地以水为主题,大自然在此展示出宁静悠远的氛围。2、山林保护区江南东侧山体余北快速路以北的山体,自然植被保持较好,规划为山林保护区,占地约12.2平方公里。首先应丰富森林树种,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对植被生长较好的山头地块,封山育林;大力补植枫香、木荷、合欢、香樟、南酸枣等阔叶树,丰富林相,并使森林景观随着季节变换而

11、呈现不同景象;坡度在25以上的的坡耕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树种可选择一些适宜在低丘缓坡栽植的优质经济林、茶叶、小径竹,也可以种植枫香、木荷等生态树种,或发展花卉、苗圃等。江南公路北仑段南侧多个石塘仍在继续开采,应立即关闭采石场,并逐步对公路边上比较显眼的石塘进行垂直绿化,绿化树种宜选择藤本植物,如常青藤、葛藤、紫藤、爬山虎等。规划区内的公墓地也要加强管理,在公墓地外侧建立绿色隔离带。第十四条 防护林带根据总体规划,甬江北岸生态地带东侧的镇海片主要为化工工业区,而西侧的三江片则为高教园区北区及骆驼镇的生活区,故其中的生态地带应考虑以减少污染为主要功能,且高压走廊、输油管线在其间穿越

12、较多,规划将甬江北岸镇海片与三江片之间、镇海化工工业区与镇海老城区之间的生态地带用地作为防护林带,并向东北延伸至东海岸,总用地约38.9平方公里,区内允许建设一些基本的配套设施及总规中要求设置的市政设施,不允许增建新的企事业单位及进行房地产开发。树种可选用防污、抗污能力较强的树种。第十五条 生态经济作业区发挥生态地带平原土地肥沃、山林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农业、林业结构调整,建设生态经济作业区,总用地约88.5平方公里,区内仅允许建设极少量的配套设施及总规中要求设置的市政设施,不允许增建新的企事业单位及进行房地产开发。包括沿山林特果园区、设施农业区、高新农业示范区:1、沿山林特果园区江南东侧山体

13、东西两侧低山丘陵和部分平原地带规划为沿山林特果园区。该区域共有土地面积约7.9平方公里,高程相对较高,介于山坡和水田之间、土壤质地较好,适宜发展经济林。规划该区域以发展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优质水果、小杂竹和提供城市园林绿化用的花卉苗木为主。从该区的地理特点来看,山脚下地势较高处适宜种植杨梅、桃等经济林;平原地块可以种植桃、梨、小杂竹等;在高程相对较低,地下水位高的农田可以种植早熟蜜梨、黄花梨等优质经济林或发展苗木花卉生产。通过努力,把该区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双增示范基地,沿329国道形成一条四季常青、花果飘香的经济特产林带。2、高新农业示范区宁镇公路、防护林带之间平原规划为高新农

14、业示范区,占地约3.0平方公里,拟建设农业引种、农作物育种、设施园艺、辐照、组织培养等五大中心和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二个功能区。规划通过3-5年建设,将本区块建设成为农业科研创新示范区,集农业科研创新、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农业科研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并兼及观光、学习、科考等功能,发展生态旅游业。3、设施农业区设施农业区分布于甬江两岸,甬江北岸的用地位于防护林带的西侧、九龙湖镇以南,面积约32.4平方公里;甬江南岸的用地位于野趣公园、森林公园的南侧,面积约45.2平方公里。区域内河道较多,地下水位高,土壤透气性比较差,土质大多粘重。传统的种植结构是春粮(绿肥)、早晚连作稻,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15、规划该区域生态建设的重点放在格田成网,构建大网格乔木绿化带上,树种选择要充分考虑平原地区地下水位高的特点,强调品种的耐湿性,并要特别注重排水沟的设计建设,加强河道疏浚,以降低地下水位。区域内的畈心田以粮油生产、瓜果蔬菜种植为主,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形成设施农业基地。并利用其处于城市近郊、生态环境优越的有利条件,可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绿色蔬菜。第十六条 乡镇发展区包括规划区各功能区内予以保留的乡镇及企事业单位用地,总用地约7.0平方公里:1、规划重点发展五乡镇,将其定位为旅游服务基地。规划实施适度发展策略,把五乡镇建成生态地带南部旅游服务基地,城镇建设要突出水乡风情,并应特别加强五乡、宝幢二地的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水环境保护,严格限制污染企业。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平方公里以内,人口规模控制在4万人左右。2、对于行政村及自然村,原则上应限制其发展,鼓励村民向城市建成区迁移,从而可逐步推广“退耕还林”策略,最终实现“城市建在森林中”的美好愿望。3、对于规划期搬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