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制度表格}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古代的土地制度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8125337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制度表格}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产制度表格}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产制度表格}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产制度表格}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产制度表格}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制度表格}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古代的土地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制度表格}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古代的土地制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经济史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编制人:丁健; 审核人:董作进【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梳理】一、精工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从生产力角度讲述中国古代工具水利耕作方式等)(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的起源:由 向 发展。2、地域差异:(1)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 流域和 流域形成规模。(2)形成 的格局。3、家畜饲养业的发展: (二)、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从耒耜到曲辕犁1、以耒耜为主要工具进行生产的时代(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 ,主要使用工具有 。(2)进入文明时代,主要使用工具有

2、商周时期的使用的工具状况是 2、铁农具的使用: 时期,铁农具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3、牛耕技术(1)出现时间: (2) 时期,铁犁用于牛耕;(3) 时期,人们发明了 ,自此以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4、曲辕犁(1)出现的时间: ,主要适用地区: (2)特点: (3)出现的意义: 5、灌溉工具主要有: 、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什么问题? 2、著名的水利工程(1)春秋战国时期有: (2)西汉时期有: (3)黄河的治理: (4)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在新疆是 。3、中国古代治水经验的总结: (四)、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千耦其耘(1)出现时期: (2)

3、产生原因: (3)特点: 2、自耕农经济(1)产生原因: (2)产生时期: (3)特点: (4)评价:积极: 局限: 思考概括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从生产关系上讲述古代生产资料-土地所有制和人与人关系的变化)(一)、古代土地制度演变1、原始社会:2、商周时期:井田制(1)性质:(2)内容(或特点):(3)发展历程:A、 B、 C、 D、(4)瓦解原因:井田制与分封制: 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3、战国以后: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制:所有权属于国家,称为“公田”或“官田”,

4、由国家经营或用于封赏和对百姓授田。如均田制、王田制、屯田制等。土地私有制:(1) 君主土地私有制: 宫廷掌握,用于君主私人开支(2) 地主土地所有制 A、把握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发展历程(主要包括战国、汉代、唐代、宋代及明代): B、土地兼并的危害有哪些? C、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均田、限田D、土地兼并不能抑制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也称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结合第一课掌握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时间、条件、特点及对自耕农经济的评价(二)、古代土地的经营方式1、自耕农私有土地:时间: 形式:2、地主私有土地:(1)田庄式:田庄的劳动者与田庄主形成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5、时间: 特点:(2)租佃关系:即农民租地主土地,向地主纳一定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发展历程: 思考随着租佃关系的发展,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是变强了还是变弱了?这种变化有何积极意义?【重点突破】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经营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2、如何认识土地兼并问题(1)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的表现。(2)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A、土地兼并使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严重破坏了农民的生产

6、和生活,阶级矛盾尖锐化,不利于社会的安定。B、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的征发,不利于国家的统治。(3)土地兼并严重激化社会矛盾主要包括A、一是激化了农民和地主的矛盾,这一矛盾直接导致了农民战争的爆发;B、二是激化了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4)土地兼并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在封建社会土地被视为各种形态财富的最终归宿,大地主力图扩大土地占有面积。对此,封建国家不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故无法根本解决该问题。3、租佃农民与自耕农的区别 (1)背景不同:租佃农民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

7、自耕农是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而产生的。(2)身份、地位不同:租佃农民是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往往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而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3)后期作用不同:租佃农民在明清时期与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有了较大的生产自主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自耕农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4、租佃关系与雇佣关系的不同(1)租佃关系:形成于封建社会前期,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租佃关系下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关系形成剥削与被剥削关系;佃农与地主之间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2)雇佣关系:形成于封建社会

8、晚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雇佣关系是指无地或少地者为雇主做雇工,雇主按时间付给雇工报酬;而雇工与雇主之间没有契约关系,身分更为自由。【命题示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提示:抓住关键词“牵牛尾”。)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

9、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才不远葬,坟墓多绕村。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朱陈村 (2)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象? “朱陈村”的婚姻状态有什么局限性?如何评价“朱陈村”的生产结构? (提示:判断准是回答准确的前提,从材料中所述联系现实婚姻中类似现象之禁忌分析回答。)材料三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

10、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四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3)材料三和四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提示:注意通过材料之来源判断真伪,概括材料的观点就是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4)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提示:宏观上可从农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考虑,答案属开放式,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自主解答 (1)牛耕技术。(2)描写了以男耕女织为基础的农村景象,即“朱陈村”在自然经济环境中恬静、安适的情趣。近亲结婚,不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