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2课件备课讲稿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8125311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2课件备课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兰亭集序2课件备课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兰亭集序2课件备课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兰亭集序2课件备课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兰亭集序2课件备课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2课件备课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2课件备课讲稿(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3月3日,王羲之与江南众名士兰亭聚会,流觞曲饮,赋文作诗,并结成兰亭集,王羲之乘醉挥毫,成就了此中国书法颠峰之作。康德曾说,线条比色彩更具审美价值。书法是这种“线的艺术”高度集中化纯粹化的艺术,为中国所特有他们以极为优美的线条形式,表现出人的种种风神状貌.主要是那种飘逸飞扬、逸伦超群的魏晋风度。 美的历程,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文房四宝,天下第一行书,元赵孟頫 摹本,毛泽东书兰亭序,故事趣闻:以字换鹅 相传王羲之一天乘一叶扁舟,游览水乡景色,只见在茂林修竹之间,一群白鹅戏水在河面上。他目不转睛地观赏白鹅的种种姿态和戏水的情状,掩饰不住一片爱之情。那艄公对他说:“何不

2、将它买下?”一打听,原来鹅的主人是一位道士。道士探明了王羲之的来意之后,心中好不喜欢,但却不露声色地说:“我这鹅是不卖的,倘如右军大人想要,就请写一本道德经来换吧。”王羲之欣然同意。就这样,以字换鹅,兴致勃勃地将白鹅带了回去。王羲之写的这本经,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黄庭经。诗人李白有诗云:“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出典就在此。王羲之何以如此喜欢白鹅呢?据说,这与他钻研书法有关,他以为执笔时食指应如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像鹅掌拨水,方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清代有位书法家叫包世臣的,还对此种情状作诗曰:“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二王碑),暮春之初,

3、茂林修竹,崇山峻岭,清流激湍,曲水流觞,明 文征明兰亭雅集图,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他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 因其善书法,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而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王羲之,关于兰亭集序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 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 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

4、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 的42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为“天下第一行书”。,序,书序,赠序,自序,他序,有关“序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

5、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人雅,景美,信可乐也,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气和,观宇宙之大 察品类之盛 游目骋怀 极视听之娱,思幽,岂不痛哉,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人生百年 乐境易逝 生命短促 感慨万千,悲夫,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 亦由今之视昔,

6、以今及古 以今推来 沧桑感、 厚重感,修禊事也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 列坐其次 丝竹管弦之盛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 夫人之相与,重点实、虚词,古代的一种风俗,高,长,旁边,水边,热闹,繁多,用来,的原因,动词,穷尽,交往,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曾不知老之将至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有的人;会面,乃,竟,动词,至,及,面对;明白,懂得,本来;动词,看作一样,动词,等同,原因,“犹”,如同,好像,对;这,乐,“永和癸丑暮春”,“修禊事也”,“群贤少长”,“此地有,又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信可乐也”,“兰亭”,书法之美-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自然之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风流之美: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真名士风流),玄理之美:人生无常(深沉感叹中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天气之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魏晋风度:追求个性,追求生活情趣,追求哲理。酷爱酒、琴、药、理。 外表放荡不羁,惊世骇俗。如曹氏父子、王羲之、竹林七贤、陶渊明等。,课后作业 复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背诵第二自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