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石材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8119241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知识}石材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生产管理知识}石材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生产管理知识}石材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生产管理知识}石材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生产管理知识}石材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知识}石材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知识}石材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庆安县高老建筑石材厂37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石材厂应急预案体系 石材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017-6-20发布 2017-6-20实施石材厂 发布目 录 1总则71.1编制目的71.2编制依据81.3适用范围81.4应急工作原则8 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9 2.1矿山概况9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10 3应急救援组织工作与职责13 3.1应急组织体系13 3.2指挥机构及职责133.2.1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133.2.2应急救援办公室及职责143.2.3现场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15 3.2.4安全警戒组织及职责16 3.2.5医疗救护组织及职责16 3.2.6后勤保障组织及职责

2、17 3.2.7事故调查组织及职责17 3.2.8善后处理组织及职责18 4预防与预警18 4.1危险源监控18 4.1.1事故的预防措施 19 4.1.2泥石流等水灾主要预防措施20 4.1.3提升运输事故主要预防措施21 4.1.4火灾主要预防措施23 4.1.5矿山机械伤害预防措施24 4.1.6爆破危害主要预防措施24 4.1.7高处坠落事故主要预防措施25 4.1.8触电事故主要预防措施 25 4.1.9炮烟中毒窒息事故主要预防措施 26 4.2 预防与预警 26 4.2.1危险源监测 27 4.2.2预警行动27 4.3信息报告与处置27 4.3.1信息报告与通知27 4.3.2信

3、息上报28 4.3.3信息传递28 5应急响应29 5.1响应分级29 5.2响应程序29 5.2.1应急报告29 5.2.2报告内容.31 5.3应急结束31 6信息发布32 7后期处置33 7.1善后处置347.2应急事件调查与评估.34 8保障措施35 8.1通信与信息保障35 8.2应急队伍保障35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35 8.4经费保障36 8.5其他保障36 9培训与演练36 9.1培训369.2演练379.2.1演练频次.37 9.2.2演练内容要求.37 9.2.3演练总结.38 10 奖惩38 10.1奖励38 10.2处罚39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贯彻执行“安全

4、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我矿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增强高效、有序处置各类事故的能力,预防和控制次生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保障我矿员工和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结合我矿具体情况,特制定庆安县高老建筑石材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22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主席令74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7)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8)国务

5、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9)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1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2)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1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14)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5)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地下矿山实施指南(AQ2007.5-2006)。 1.3适用范围 本庆安县高老建筑石材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适用于本矿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应

6、急处理工作。 1.4应急工作原则 1.4.1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为指导,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把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害,切实加强员工以及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员工的基础作用。 1.4.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矿长负责制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制,指挥部办公室和各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1.4.3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

7、生产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工作。 1.4.4 自身为主,支援为辅。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的领导和指挥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为主,必要时请求地方安监部门指导和社会力量支援。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各有关部门配合、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发生事故的采面是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 1.4.5 依靠科学,提高素质。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救援装备,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科技含量和指挥能力。开展培训教育

8、,定期进行演练,并做好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职工自救、互救和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综合能力。2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性分析 2.1矿山概况本公司位于庆安县平安镇太平村,有简易公路,交通十分方便。矿山年设计能力为16万吨,现有员工17人,现有技术人员9名。矿区地处低山丘陵地带,采区范围内无农户、无高压电线、无通讯设施、无河流、无堤坝,采场工程地质条件好,采空区不会引起大面积滑坡和泥石流,对环境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地压灾害、水害、爆破(炸)伤害、炮烟中毒与窒息、提升运输伤害、机械伤害、电器设备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火灾、压力容器伤害、粉尘危害、噪声、振动等。

9、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坍塌事故、爆破事故、坠落事故等为露天矿场常见重大事故。1、主要危险源(点)种类及分布 按露天矿场常见重大事故类型对危险源(点)的分布进行分析。 1)坍塌事故 采石场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岩层松脱、掏采、放炮等原因均易造成山石脱落,甚至形成坍塌,导致人员伤亡。 主要危险源有:存在浮石的采剥工作面。形成了伞檐、根底和空洞的采剥工作面。有裂隙的采剥工作面。可能产生塌滑的边帮。2)爆破事故 在采石场爆破开采过程中若爆破操作及瞎炮处理不当、爆破器材管理不当,可能引发爆破伤亡事件,直接导致人员伤亡,并可能引发山石迸溅打击等二次事故。主要危险源有爆破的警戒区域;存有瞎炮的区域;爆破后规

10、定的等待时间内的爆破地点;超过规定用药量的爆破地点;结构、位置和方向不能防止飞石危害的避炮洞;爆破器材储存的专用仓库和储存室;未及时清点回库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相邻采石场爆破作业可能危及到的区域等。 3)坠落事故 山腰打炮眼等高处作业中,由于管理指挥不当、防护措施不力、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设备在小工作台面运行、岩层剥落会引发大面积人员坠落、伤亡。主要危险源:距离地面高度2米以上的作业;坡度超过30度的坡面上的作业;安全绳没有拴在牢固地点的作业;多人同时使用一条安全绳的作业;矿场内有坠入危险的钻孔、废弃的井巷、陷坑、泥浆池和水仓等区域内的作业;挖掘机等重型设备距平台边缘小于2米的地段内行驶、停留和

11、工作等。 4)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表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表序号危险有害因素种类现状情况分析存在部位1采场边坡失稳1.边坡没有治理和治理方法不当、爆破震动和地压活动的影响2.暴雨过后要加强边坡清理3.废石杂物堆积和清扫不及时4.违章作业、没有发出危险警告、没有检查管理措施、判断失误、没有截水沟和排水沟5.装药量过大、炮孔深度不当、炮孔排距不当、孔距不当、坑底超挖、断层接触带、矿岩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软弱岩脉穿插、岩溶等均有发生边坡失稳的可能性。采剥工作面2爆破伤害在爆破作业过程中,如果人员和设备未撤离至爆破警戒线之外,会产生爆破飞石伤人,若盲炮、残炮处理不当,会造成突发事件。工作面、爆破器材加工地3机械伤害该矿现采用的采掘机械设备凿岩、空压设备的传动装置、铲装设备的旋臂摆动都可能造成机械伤害。在大设备的维修时,若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护不当,也会造成机械伤害。凿岩、铲装、检修4车辆伤害矿山的运输量很大,若车况、路况不好,或出现人为的违章、超载、调度不科学,均可能造成车辆伤害。废石及矿石的运输环节5触电该矿主要用电部位分别为空压机、照明,若绝缘破损、雨过天晴检查不到位,会出现漏电伤人。避免雷雨天作业。检修房、各照明点6火灾事故该矿现在使用的设备中有运输汽车、装载机、挖掘机,还有一些用电设备,这些设备均有一定量的柴油、润滑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