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生产质量反馈处理作业标准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8119205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知识}生产质量反馈处理作业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产管理知识}生产质量反馈处理作业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产管理知识}生产质量反馈处理作业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产管理知识}生产质量反馈处理作业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产管理知识}生产质量反馈处理作业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知识}生产质量反馈处理作业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知识}生产质量反馈处理作业标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质量反馈处理作业标准一、 目的: 提高生产质量问题处理的效率与规范性,促进质量问题的有效解决,预防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二、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反馈的部品质量问题的受理、分析、反馈、处理与改进过程;三、 职责:1、 技术组:负责反馈受理、分析、反馈与处理,并跟进改进;2、 IQC:负责协助分析,改进;四、 作业标准流程:流程说明:4.1 接受反馈技术组4.1.1 由技术组主管安排及时查工程部共享的生产技术故障表与技术问题反馈表对主送部品部的反馈表打印,由主管安排给相关技术人员。4.1.2 对于制造部门电话通知方式,接收人员问清反馈部门线体、品名并按内部分工知会相应技术人员去处理。以邮

2、件方式反馈的问题,主管应及时查看并安排人员处理。4.2 是否来料问题(现场确认处理)技术组4.2.1 处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30分钟内)赶到质量反馈现场调查问题,认真听取反馈人员的叙述,了解不良现象,查明反馈的机芯、机型、位号、供货厂家、物料编号、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模号、失效模式、失效数量比例等基本情况。4.2.2 现场作及时初步分析判断,尽量现场解决问题,如通过规范工艺操作能解决问题的则不属来料问题。如需要换料或工艺作特别调整的则需进一步分析,并将有代表性的不良品借回部门。4.3 协调改进解决技术组4.3.1 对于不属于材料质量的问题,应会同制造部、工程部的工艺人员进行确认并验证,并协调解

3、决问题。4.4 测试试验分析技术组、IQC4.4.1 将带回的不良品,参照标准与规范、规格书进行检测,必要时进行试验对比、解剖分析,确认材料问题的性质与严重程度、失效模式。4.4.2 技术组主导进行,IQC协助进行。4.5 库存处理技术组4.5.1 库存包括生产线物料与仓库库存物料,需作出不同处理,原则上生产线物料由工程部意见为主,当有不同意见时可提出并协同工程部验证;4.5.2 退回仓库的物料连同原仓库物料,我部需根据质量分析作出不同处理,处理结果有:指定使用需工程部出更改通知;清仓退货适用于绝对物料问题;冻结适用于相对物料问题待确认处理的情况,需在二周内跟进并作进一步处理意见;4.5.3

4、为保证生产顺畅,须及时查库存是否有其他厂或其他批号的合格品可使用,如有则安排换料生产,注意确认代用物料是否存在同样问题。如无代用料则需分析是否厂家派人前来挑选或加工可解决问题,注意及时并与工程部门保持协调联系。4.6 保留不良品技术组4.6.1 为进一步作质量分析或交由供方带回分析,时常需要保留不良品,此时可打借条给生产线。清仓退货或冻结的情况一定要通知厂家取不良品并作分析报告。4.7 生产反馈回复技术组4.7.1 在OA系统尚未加入此流程前,由处理人员作回复,主管确认审核,经理批准后交信息技术员扫描发出。4.7.2 回复内容包括四部分:一是问题描述补充或纠正;二是我部检测试验分析工作描述,失

5、效模式与类型;三是库存物料处理意见;四是纠正预防措施计划。注意写对元件编号、供应商、不良品日期或批号-如无法查清,也要写明。例:经了解分析,属于XXX问题(是XX物料问题),XXXXXX责任,XXX不良发生于XXX,表现为XXX。不良品检测为XXX,与标准相比XXX。(在线物料XXX处理),(库存物料XXX处理)。我部已XXX,将XXX,建议XXX。4.8 检验项目标准检讨技术组、IQC4.8.1 在4.4检测试验的基础上,对于此类物料质量问题发生的类型与比例,技术组应对检验项目与标准作出技术分析,如需完善项目或修订检验方法,则填写内部部品质量控制改进表交经理审核后召集IQC共同讨论分析后转I

6、QC。如无需变化则继续保持。4.8.2 IQC在收到改进表后应在二个工作日内改进计划,填写内部部品质量控制改进表交经理审核后由信息技术员上网存档。技术组应做必要的支持。4.8.3 技术组根据计划进行跟踪并填写,IQC需按事实确认填写。如闭环则填完交经理审核,交信息技术员存档。4.9 责任分类技术组4.9.1 此项实际上在4.7反馈回复时就应该已作初步分类了,不过为了表述清楚放在后面而已。4.9.2 根据实际问题发生的情况,我们将责任分为三大类:漏检、供方责任、设计/工艺/操作/标准等,这是一项多选项,即可能二类或三类责任都存在。4.9.3 漏检:属于检验能检出而未检出的问题,应进行检验核查;供

7、方责任:不论是否漏检,属于供方质量控制不力而不符合要求的;设计:属设计不合理,互配性不良,电路不符合部品正常工作要求;工艺:属工艺不合理,工艺未规定到位;操作:生产操作不符合工艺要求;标准:由于标准不合理所致的不合格。4.10 改进供方4.10.1 由供方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醒其对改进品外箱作标识“改进”并知会部品部技术组,回复分析改进报告。4.11 反馈跟进技术组4.11.1 对于除漏检、供方问题造成的来料不良外的责任分类,由技术组进行反馈并跟进改进结果。涉及到技术参数、结构尺寸、修模的问题与工程部沟通,由其与电路或结构设计师沟通确认改进,如有例会确定由我部沟通的则遵照执行。4.12 核查

8、、后续来料处理技术组、IQC4.12.1 对责任分类为漏检的情况,技术组应对库存料进行核查,即进行监督检验,具体流程按监督检验作业标准进行。4.12.2 后续来料处理:技术组根据责任分类及对生产的影响而作出的对后续来料验收处理的过程。默认情况是正常验收检验,其他情况下技术组需填写问题物料后续质量跟踪表发IQC并做好登记。4.13 拒收IQC、技术组4.13.1 后续来料验收分为直接拒收或清仓完拒收,因公司领导如黄总、熊总质、杨总工书面签发的文件要求暂停供货的,则按要求执行。4.14 试用IQC、技术组4.14.1 后续来料经常规检验合格后要试用,由IQC在补填写问题物料后续质量跟踪表相关项目,

9、然后发技术组,如是试用的由技术组接到后开部品来料试用情况报告编号后给生产线和物料部,并跟进试用结果,要求填写完整,对试用原因及追溯报告要明确写明,试用目的要清晰。试用部门签署试用情况要完整。4.15 新标准技术组、IQC4.15.1 后续来料需按新标准(当项目与方法不变的情况时),填写问题物料后续质量跟踪表交主管经理审核后,转IQC执行,技术组需进行跟踪执行情况。4.16 检验项目完善技术组、IQC4.16.1 如属于原项目不全,需要完善项目的,由技术组负责研究新项目标准与方法。按要求填写内部部品质量控制改进表。4.17 检验方法修订技术组、IQC4.17.1 如属于原检验方法不适合,需要进行

10、修订的,由技术组负责研究新方法并按要求填写内部部品质量控制改进表。4.18 项目手段完善IQC、技术组4.18.1 经理审核后的检验项目完善课题由IQC填写内部部品质量控制改进表,确定计划,并负责实施完善,包括制作相应的工装夹具等,技术组提供技术支持。4.19 执行IQC、技术组4.19.1 对上述流程的执行与跟进,由信息组汇总信息。4.20 质量信息上网技术组、信息组4.20.1 上述质量信息由技术组与信息组上网共享并管理。五、 相关文档管理质量反馈跟踪表由在技术组主管电脑中建立共享,内部部品质量控制改进表、问题物料后续质量跟踪表在信息组电脑中存档(在实施改进试用完后跟踪前存档),“更改”权

11、限在信息组与技术组,信息组与技术组依据经理签署意见进行更改,其他主管及技术人员权限为“只读”;表格原表遵循谁发出谁存档的原则,最后闭环后交信息组存档。每月要对此情况进行小结。六、 其他1、此规范从2006年11月1日起实行;2、未尽事宜按公司及部门其他规定实行;3、 本部门月度办公会议保留修订权与解释权。内部部品质量控制改进表编号: 日期: 技术组填写问题描述(时间、线体、厂家、机芯机型、规格编号、问题、数量):详见(各类反馈的追溯号): 。来料控制改进要求:拟制:审核:IQC填写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可操作、可衡量) 拟制:审核:经理意见技术组填写进度跟踪与反馈:(按计划要求分两次跟进)IQC确认信息组填写跟踪闭环(措施实施之后一个月的情况):经理-适用于检验试验项目方法修改与完善的情况。问题物料后续质量跟踪表技术组填写物料名称元件编号供应商反馈单追溯号质量问题简述IQC填写来料时间检验结果 PASS NG:数 量生产日期或批号技术组填写后续物料处理意见: 试用; 拒收; 按新标准:_; 其他:_ 填报人: 审核: 技术组填写跟进结果:(试用要写上结果与试用报告号) 处理者: 审核:经理填写处理意见: 签名: 日期:总质量师批示批示意见: 签名: 日期:备注:1、 适用于问题物料后续来料使用的质量控制与跟踪;如问题物料在后续来料处理意见为正常验收则不需填写此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