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陕西历史中考西安市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培训讲学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8119026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陕西历史中考西安市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培训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历史陕西历史中考西安市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培训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历史陕西历史中考西安市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培训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历史陕西历史中考西安市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培训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历史陕西历史中考西安市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培训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陕西历史中考西安市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培训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陕西历史中考西安市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培训讲学(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 陕 西 历 史 中 考 西安市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分 析 检 测 数 据 剖 析 答 卷 不 足 搞 好 复 习 备 考 提 高 中 考 成 绩,陕西师大附中初中历史学科组,一、阅卷工作概况回顾,二、阅卷检测数据分析,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一、阅卷工作概况回顾,中考结束后,评卷工作由市教育局统一领导,市考试中心负责实施,市教科所负责阅卷质量监测。 本着“为考生、家长、学校、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采用“统一时间、统一地点、分组评卷、流水作业、质检抽查”的方式,精心组织阅卷工作。 组织评卷中落实了“先试评,统一标准;再评卷,准确赋分;后复查,减少误差”的阅卷程序。 整个阅卷工作组织

2、严密、程序合理、培训到位、纪律严明、责任落实。阅卷中教师严格履行“标准统一、认真细致、宽严有度、公平赋分、始终如一”的阅卷原则。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了阅卷任务。,二、阅卷检测数据分析,1、试卷结构分析,卷型、题型:,时间及分值:,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2011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卷双向细目表,1.历史试题难度分布与预设存在一定差距,使试题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但是,也不可否认,这样的试题对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对教育、教研仍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导向性。,2.海国图志、马克思主义传播、新经济政策、百家争鸣、五四运动、一五计划、两弹研制等相关问题的考查,在材料设置、命题方式、角度、设问上

3、均有一定的创新,虽增加了考生答卷的难度,但也不可否认,这些考试内容仍然是考生应该灵活掌握的历史知识和主干知识。,上述列表可以看出:,2、西安市历史试卷抽样分析,政史合卷整卷分析:,西安市2011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政史试卷整卷分析参数表 分析人数:98,119(人),分数段分布情况:,西安市2011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政史试卷分数段百分比统计表 样本容量:98,119(人) 日期:2011829,历史试卷抽样分析,西安市历史学科试卷参数表(第卷),从数据显示来看:第卷选择题中13题较容易,1418题学生得分率较低。一方面说明试题难度有所增加,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考生的综合能力尚有待进一步提高。,西安市

4、历史学科试卷参数表(第卷),从数据显示来看:第卷难度系数为0.50,比中考说明的要求(0.65)难度略大。从考生答卷情况来看:考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要求广大教师在教法、学法上加以引导,这也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成功之处 :,(1)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准确、扎实。,(2)阅读材料的能力较好,能正确理解题意,明确答题方向,依据材料、依托课本再现知识体系,回顾考点、专题,审视问题、分析问题。,(3)解答问题能做到史实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简练,书写工整。,(4)一些优秀试卷答案,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和

5、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个角度去回答问题。,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如:19题第(2)问选做。“简要谈谈儒家思想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考生不仅答出了“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国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还答出了“在当代,儒家思想中仍有适合于现代生活的内容,它对于稳定社会、改善人际关系、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都有借鉴作用,对人类文明进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优秀答卷说明 :,在教师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历史综合素养、人文素养以及经世致用的学科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令人欣慰。,2、不足之处:,(1)基础知

6、识薄弱,主干知识不扎实,史实混淆,造成失分,如:材料题的19题第(1)问填空第一部分。考查道家思想的主张,问“材料一所示的三位思想家(材料给出了孟子、庄子、墨子的图片及主要言论,并分别用、表示)阐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哪一位?(填字母)(1分)。”,该空本应填“”即道家思想。 但由于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史实混淆不清,竟将道家思想张冠李戴为儒家思想或墨家思想,误选为“”或“”。 更有甚者,在填空处填上了“”、“”、“”这些让人匪夷所思、莫名其妙的错误答案,让阅卷老师深感吃惊。,又如:材料题20题第(1)问,让学生“依据三则材料(新航路开辟、飞机试飞成功、航天事业的发展),概括16世纪至今,人类

7、活动不断扩大的过程(3分)。”,20世纪初年,内燃机有了很大改进。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把他们自制的引擎装到飞机上,驱动螺旋桨,飞行成功了,这是航空科学技术迈出的第一步。,该问题本应答出:“世界相对孤立状况被打破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人类以后又相继进入天空、太空活动,使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但由于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太薄弱,主干知识严重缺失,史实混乱不清,或根本不看材料、不审题,竟将该题所问的人类活动不断扩大的过程,随意的答为: “1763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14年发明旅行者号机车”、“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飞行者1号”、“1970年东方红1号”。 这些答案极有直接抄录

8、劣质速查手册之嫌。,(2)审题不清,答题方向不明,盲目作答,造成失分,如:材料题19题第(2)问,选做。让考生“分析(韩非子思想)对秦朝的影响”(2分)。,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考生由于审题不清,答题方向不明。 将“韩非子思想对秦朝的影响”错答成:“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影响”。 甚至个别同学答成:“秦朝的人都很听话,也非常好管教;国家也就非常的好管理”;“韩非子的思想使秦朝的统治衰减”。 考生盲目作答、避重就轻、南辕北辙。,又如:材料题20题第(2)问。让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三(人类航天技术发展)这类

9、活动的原因和影响”(4分)。,个别学生审题不清,把“原因”错答成了“特点”,写成:“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间相互交叉渗透性强”等。有的学生将“原因”、“影响”答成了“认识”,或将三者混为一谈,书写内容虽着墨不少,但不能挽救造成失分的结果。,再如:材料题21题第(1)问。让考生“依据材料一(国民党一大宣言),概括武昌起义后至1919年,资产阶级为改造中国所进行的实践活动的特点。”,材料一 革命之目的,非仅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得从事于改造中国。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循是以进,必能使半殖民地的中国,变而为独立的中国,以屹然于世界。

10、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不少考生答该题时存在时空界限不清、概念不清、审题不清的严重问题。 竟将答案写成:19111919年“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或“19111919年中国摆脱了贫穷走上了富裕,实现了独立富强”。 更典型的是将实践活动的“特点”答成了活动的“过程”,将答案写成:“共产党人熊秉坤于1911、10在湖北武昌起义;接着1914年发生了新文化运动;1919年在全国人民压力下北洋军阀被迫释放了学生。” 这些答案,在把“特点”与“过程”混淆的同时,还夹杂有不少基本史实叙述上的错误。,(3)文字阅读和材料阅读能力较差,不能

11、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理解偏差,答非所问,造成失分,如:19题第(1)问,个别考生不理解材料的含义,缺乏将图图片及对应文字材料“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中的关键词“天地”、“万物”转化为“自然”的能力;在19题材料二中抓不住体现韩非子思想的关键词“严刑、重罚”;,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在审第20题三则材料时,不会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将材料一中“扩张的时代”“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转化为新航路开辟引起世界联系加强,材料二中“飞机试飞成功”转化成为航空事业发展,材料三中“登上月球”转化成为人类进入了太空活

12、动等;,在审第21题,材料二“新中国19521966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曲线图”时,不能将“时期”19531957年的经济成就转化为“一五计划”的成就等。,由于个别考生严重缺乏基本的文字阅读、材料阅读和材料转换能力,故不能从材料中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结果导致理解偏差,答非所问,造成失分。,(4)历史学科基本素养欠缺,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不足,造成失分,试卷中凡是简单记忆类、一般再现类题目,学生普遍得分较高。 凡是涉及到分析、比较、理解、概括、归纳、运用的开放性问题时,学生则失分较严重。,如:第19题第(1)问,填空第二部分。比较、归纳“春秋战国和五四运动时期的时代特征”。,考生由

13、于缺乏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类比、归纳能力。 竟出现“抗战时期”、“文革时期”、“黄金时代”、“五月的季节”、“危难时期”、“过去的时代”等不着边际的答案。,又如:第20题第(1)问。让考生“依据三则材料,概括16世纪至今,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3分),学生由于缺乏对史料的最基本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 故,答案中只列出了三则材料对应的史实:“新航路开辟,飞机的发明,航天事业的发展”,没有概括出16世纪以来,人类“由海洋到天空再到太空”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造成不应该的失分。,说明:学生的历史学科基本素养,尤其是依据材料分析、比较、理解、概括、归纳、运用等方面的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不断增强

14、和提高。,(5)历史阶段特征、时空概念模糊不清,造成失分,如:前述第19题第(1)问,填空第二部分。比较、归纳“春秋战国和五四运动时期”的阶段特征。 学生答成:“抗战时期;文革时期;黄金时期”等;,又如:第21题第(1)问。“概括武昌起义后至1919年,资产阶级为改造中国所进行的实践活动的特点。” 学生答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繁荣与开放”、“改革开放”等;,再如:第21题第(2)问。让学生依据“新中国19521966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概括时期经济成就。”,考生由于时空概念模糊不清,缺乏将时间转化为空间上对应事件的能力,误将“一五计划”成就、“60年代国防建设成就的意义” 答

15、成:“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了”或与“文革”扯在一起,答成“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慢”等。,还如:第21题第(4)问。让学生“分析1978年后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是如何进行变化和改革的?”(2分) 个别考生既不审时间(1978年后)、空间(中国),也不审范围(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变化和改革)。 而错误答成:“先是轮船,后是火车;接下来是电报、照相和电影、剪发辫”;“实行废藩置县,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6)缺乏答题技巧,灵活性不足,不会合理安排时间,造成失分,学生答卷和统计数据显示,学生答题按部就班,缺乏技巧,灵活性不足,遇到难题不善于转换思维、灵活处理;时间分配前松后紧。结果个

16、别难题占用了学生较多答题时间,使考生产生畏难情绪,直接影响到后面做题速度和质量,结果造成难题不会答,容易的题能答而无时间答或草率作答的情况。造成不应该的失分。,从西安市的统计数据来看,考生在19题第(1)问第二个填空(2分)、第(3)问(2分)、第21题第(1)问(2分)上“卡壳”或占用时间较多,结果造成相对容易的如第21题第(3)(4)问(共4分),也没有答好,西安市平均分仅为2.23分,甚至出现许多空白试卷,造成不应该的严重失分。,(7)语言表述不清,归纳概括能力欠缺,答案口语化倾向严重,造成失分,阅卷中发现,部分学生虽审题准确,也看懂了题目要求,做了回答,但作答时: 由于语言表述不清、归纳概括能力欠缺,要么一字不落照搬照抄原材料或课本,答非所问;要么答题逻辑思维混乱东拉西扯;要么口语化语言严重泛滥。 总之,答案答不到“点”和“意”上,结果导致丢分较多。,如:19题第(2)问,选做。把“韩非子思想对秦朝的影响”答成: “动刑,是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