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中级安全主任试题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8116377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管理}中级安全主任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管理}中级安全主任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管理}中级安全主任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管理}中级安全主任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管理}中级安全主任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管理}中级安全主任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中级安全主任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级安全主任试题一、单选题1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通常由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决定。2某建筑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属于不安全行为。3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中的“预防为主”,是指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地防止事故的发生。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预防为主”的是建设项目“三同时。4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根据这一原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以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

2、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中心。5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做到预防为主,可以通过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有效地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6根据本质安全的定义,切割机械上设置的光控断电装置是属于从本质安全角度出发而采取的安全措施。7在高速运转的机械飞轮外部安装防护罩,属于隔离的安全技术措施。8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应有必要的组织保障,一般包括机构保障和人员保障。9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主要是指安全技术措施。10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造成人员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的长短和频率,以及事故的类别。11利用安全检查表对生产系统

3、进行评价时,检查表应将系统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全部列出。12安全生产检查常采用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通过检查可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现场安全检查方法中,可直接、定量地获取准确信息的方法是仪器检查。13正确选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保证企业员工劳动过程中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企业选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前提是符合标准。1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生产经营单位现场检查时,发现现场作业人员有未按照要求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应当当场予以纠正。15某安全评价机构对一火力发电厂烟囱排出的粉尘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类时,评价人员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

4、861-92)的规定,该危险、有害因素属于物理性因素。16某生产经营单位拟新建一个液氯贮罐区,通过调研提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该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时,应主要考虑布局对安全生产的影响。1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将汽油的临界量定为200吨,乙醇的临界量定为500吨。现一储罐区储存汽油、乙醇两种物质,各150吨,对照该标准,该储罐区构成重大危险源。1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5、-2009)中将汽油的临界量定为200吨,乙醇的临界量定为500吨。现一储罐区储存汽油、乙醇两种物质,各100吨,对照该标准,该储罐区不构成重大危险源。20根据毒害作用机理不同,职业性有害气体可分为窒息性气体和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等气体中,属于刺激性气体的是氮氧化物。21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X射线属于电离辐射。22气象条件不良是作业场所存在的一类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尘肺、苯中毒、噪声性耳聋、高原病等职业病中,高原病属于由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23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由气体排放产生的噪音、生产过程释放的有毒物质

6、、炉前工接触的红外线、电焊时产生的电弧光等危害因素,不属于作业场所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是生产过程释放的有毒物质。24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职业病种类有10大类115种25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危险性极大,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必须对应急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制定出入现场和紧急撤离程序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26安全生产管理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信息等各种管理对象,其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员工。27某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了死亡2人的生产安全事故。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该事故应在规定的时限

7、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28事故调查组一般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公安部门、行政监察部门、工会组织等部门的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不包括做出对责任人的处理决定。29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了死亡9人的生产安全事故。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该事故应由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3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将生产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31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在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时,在操作工

8、操作不当、储存设施不安全、作业场所过于狭窄、劳动组织不合理等情况中,应确定为间接原因的是劳动组织不合理。32事故责任分析是在事故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由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违反操作规程、规章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的事故,应负领导责任的是规章制度不健全。33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即在规定的寿命期限内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性和强度。34联锁安全装置、双手控制安全装置、自动安全装置、隔离安全装置等机械安全防护装置中,仅能对操作者提供保护的是双手控制安全装置。35电焊作业过程中,电击、弧光伤害、火灾是常见的事故,不常见的事故是物体打击。36发生粉尘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9、:充足的氧气、足够能量的点火源和在爆炸浓度范围内的粉尘云。在空气中悬浮的任何粉尘,都可能发生粉尘爆炸的描述是错误的。37锅炉安全附件中,属于保护装置的有:超温报警和联锁装置,高、低水位报警及联锁装置,锅炉熄火装置,排水阀或放水装置则不属于保护装置。38锅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是指在设备的设计使用期限内,每隔一定的时间对其承压部件和安全装置进行检查或做必要的试验。39在人机系统中,人始终起着核心作用。解决人机系统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40本质安全是指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采取安全的技术措施来消除机械危险。在机械产品寿命周期的各环节中,决定机械产品达到本质安全的最关键阶段

10、是设计阶段。41关于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的说法,以机为主体,人只是监视者和管理者的描述是正确的。42在机加工车间内对机器进行安全布置时,除考虑空间、管线布置等以外,在照明、气候、温度、湿度等因素中,首先应考虑照明因素。43根据人机特性和人机功能合理分配的原则,适合于机器做的是快速、高可靠性、高精度的工作。44袋滤法、吸附法、燃烧法、中和法等四种方法中,铸造车间净化含尘气体的除尘方法是袋滤法。45. 密闭、通风排毒,洗涤法净化,静电法净化适用于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的方法,而降温则不适用。46生产性粉尘的种类繁多,理化性状不同,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也不同。易引起变态反应的是大麻粉尘。47. 生产性粉

11、尘的种类繁多,理化性状不同,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也不同。易引起全身中毒的是铅、锰、砷化合物等粉尘。48. 生产性粉尘的种类繁多,理化性状不同,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也不同。易引起尘肺病的是矽尘、煤尘、硅酸盐尘等。49. 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中,以尘肺为最严重,约占职业病患病总人数的三分之二。50. 一般认为,尘肺的发生和发展与从作业人员所接触粉尘的时间、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分散度、防护措施以及劳动者个体条件等因素有关。51. 在有害物质发源地点不固定,或有害物质的扩散不能控制在车间内一定范围的工作场所,宜采用全面通风的方法控制有害物质积累。52、粒子,光子,射线均属于电离辐射

12、53.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有多种危害,如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54. 红外辐射主要是对裸露的人体部位造成局部性危害,所以对红外线辐射,应重点防护的人体部位是皮肤、眼睛等。55为防止风机、水泵等振动所采用的隔振、减振措施,同时可以起到降低或减少噪声危害的作用。56某化工机械厂封头冲压成形车间噪声危害严重。控制此噪声最有效的措施是改锤击成形为液压成形。57密闭空间(confined space)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58化工企业产生有毒气体的设备应布置在厂房的下风向,并做通风、排毒或防腐处理。59在一

13、些可能产生缺氧的场所,特别是人员进入设备作业时,必须进行氧含量的监测,氧含量低于19.5(体积比)时,严禁入内,以免造成缺氧窒息事故。60. 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称为有害因素。61.下传染病媒介物、有毒物质、粉尘与气溶胶、致病微生物中,属于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的是有毒物质。62. 作业环境不良、健康状况异常、心理异常、指挥错误中,属于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的指挥失误。63. 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64. 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一般原理,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率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乘积。65. 在应急管理中,响应阶段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

14、的人群,并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66.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_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67. 呼吸道是人体摄入生产性毒物的最主要、最危险的途径。68. 煤气制造、制造合成氨、炼铁、清理阴沟等操作中,最可能会导致硫化氢中毒,甚至发生“闪电型”死亡是清理阴沟。69. 紫外线主要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可以引起电光性眼炎职业病。70.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指的是,工作地点气温30以上或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2以上,并有较强的辐射热作业。71. 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高毒、剧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72. 荀悦的申鉴杂言指出:“尽忠有三术:一

15、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阐述了预防是首选方案。73.在沉降室内气流速度降低,尘粒、雾滴受重力作用而沉降,从气流中分离,属于重力沉降净化操作。74. 惯性分离:在惰性除尘(雾)器中,气流方向有障碍物或气流突然改变方向时,尘粒或雾滴因惯性作用撞击到障碍物上而从气流中分离出来。75. 旋风分离:利用离心力作用从旋转气流中将尘雾分离。76. 过滤分离:含尘气流经过滤料时尘粉被滤料阻隔而分离。77. 洗涤分离:将含尘、雾的气流与洗涤液体(通常是水)充分接触,使尘粒、雾滴从空气中转移到洗涤液中而将其从空气中分离出来。78. 电场沉降:在线状电晕电极和阳极板之间加一数万伏直流高压,使电晕电极与阳极板之间产生一个非均匀电场,当电压达到临界电晕电压时,电晕电极产生电晕放电,使周围空气电离产生大量电子和正离子,通过电场的尘粒荷上负电,带负电的尘粒流向阳极板,在电极板上放电被还原为中性粒子积聚在电极板上,经振打落入灰斗。79.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高毒、剧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80. 燃烧净化:将可燃的有害气体燃烧氧化转化为无害物,分为直接燃烧、热力燃烧和催化燃烧。81. 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饱和蒸气压,高温时饱和蒸气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