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物质检验鉴别与验证题的解题技巧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8115617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知识}物质检验鉴别与验证题的解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产管理知识}物质检验鉴别与验证题的解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产管理知识}物质检验鉴别与验证题的解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产管理知识}物质检验鉴别与验证题的解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产管理知识}物质检验鉴别与验证题的解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知识}物质检验鉴别与验证题的解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知识}物质检验鉴别与验证题的解题技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策略23物质检验、鉴别、验证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验证,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1物质的检验:要求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中检验出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物质。常通过该物质的特殊性质予以确定。2物质的鉴别: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合,通过实验予以区别、区分。常通过各种不同物质与某一种物质反应的不同现象予以区别。3物质的验证: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组合,通过实验予以确证,并能回答是还是否。对众多物质的组合,还要考虑验证的先后顺序。聚宝盆:1关于未知溶液两两混合的推断题,一般采用列表法解比较简捷,若未知溶液较多,则注意从现象最明显,最容易推断的物质为突破口,然后再顺藤摸瓜推断出其

2、他未知物质。2只允许用一种试剂鉴别的题目,由于限制了试剂的种类,因而也就增加了题目的难度。要熟练解答这类习题,不但要熟练地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和它们与某物质相互反应的规律及实验现象,而且还必须有科学的解题思路。常见的解题思路有以下几种:若几种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时,可选适当的指示剂或pH试纸鉴别。若几种溶液含有不同的阳离子,可考虑用强碱溶液与它们分别反应,根据生成物的颜色、稳定性,及在过量碱液中的溶解情况而加以鉴别。若几种溶液中含有不同的阴离子,可考虑使用强酸,根据生成物的状态、颜色、气味等差别加以鉴别。若几种物质间有的含有相同的阴离子,可考虑用既与相同的阳离子反应,又与相同的阴离子反应的试剂来鉴别

3、。若被鉴别物质中有能强烈水解的盐,可考虑用与之能发生双水解反应且与该组中其他物质发生不同反应的盐溶液鉴别。鉴别有机物时,若被鉴别物质中含有醛基、羧基,应先考虑用新制得的Cu(OH)2悬浊液鉴别。被鉴别物质中含有酚的,可考虑用Fe3+利用显色反应鉴别。经典题:例题1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各组溶液,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 ) AKOH和Al2(SO4)3 B稀H2SO4和NaHCO3CCaCl2和Na2CO3 DBa(OH)2和NaHSO4方法:将选项中的物质通过互滴分析。 捷径:将一种物质的溶液滴入另一种物质的溶液,或将另一种物质的溶液滴入此种物质的溶液,只

4、有A选项中现象不同,故A选项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就能鉴别,选A。总结:有关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物质的试题,要注意的是也不可以用焰色反应。 例题2 :(1996年上海高考)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有色布条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方法:利用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进行鉴别检验。捷径:HClO具有漂白性,而Cl2无漂白性。选项A、B在干燥环境下,Cl2并不能转变为HClO,因无漂白性,无法与HCl气体区别;C中气体通入AgNO3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因为Cl2与H2O反应也产生Cl;D中Cl2与KI反应产生I2,I2

5、遇淀粉变蓝,氯化氢与其不发生反应。故选D。总结:Cl和单质Cl2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而具有不同的性质。利用它们之间不同的性质才是鉴别它们的方法。如Cl2有氧化性,Cl无氧化性,潮湿Cl2具有漂白性,而Cl无漂白性等。例题3 :(1993年全国高考)向某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使溶液呈碱性),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再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可能是 ( )AAg+、Cu2+、Ba2+ BAg+、Ba2+、Al3+CAg+、Al3+、Ca2+ DAl3+、Mg2+、K+方法:从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及其现象求解。捷径:依题意,某溶

6、液依次能跟盐酸、氨水、Na2CO3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可推知溶液中应有Ag+、Al3+、Ba2+或Ca2+。因A项中加入过量的氨水使溶液呈碱性,无白色沉淀生成,可排除A。而D项中加入过量盐酸也无白色沉淀生成,可排除D。仅有BC项符合,故选BC。总结: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或浑浊常见的阳离子有Ag+,阴离子有SiO32等,在S2O32中加入H+有浅黄色浑浊。(若加少量盐酸,AlO2、ZnO22均出现白色沉淀。)加入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出现的常见阳离子有Al3+、Mg2+。加入CO32出现白色沉淀的常见阳离子有Ba2+、Ca2+、Mg2+、Al3+、Zn2+等。例题4 :(1992年三南

7、高考)不用其它试剂, 限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两组内的四瓶溶液 ( )NaOH、NaCl、AgNO3、NH3H2O NaCl、MgCl2、Al2(SO4)3、NH4ClA只有组可以 B只有组可以 C两组均可以 D两组均不可以方法:将选项中的物质通过互滴后分组,再对组内物质通过鉴别出来的物质进行鉴别。捷径:将组内四种溶液取少量互滴,其它三种溶液滴入该溶液中能产生沉淀者为AgNO3。再将AgNO3滴入剩下的三种溶液(取少量进行实验)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者为NaCl ;产生土黄色沉淀者为NaOH;无现象,反滴后开始有土黄色沉淀,后沉淀消失者为NH3H2O。而选项互滴无现象,不能区别。故选A。总结:不用其

8、它试剂, 又要用化学方法区别,在这种题设条件下,部分考生显得束手无策。如能理解组内物质相混合,便能正确获解。例题5 :(2000年苏、浙、吉高考理科综合)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方法:杂质离子仅为Ba2+,以此从Ba2+方面考虑杂质的去除。捷径:如果加入钠盐,溶液中将增加了Na+ 这种杂质,显然选项A、C不符合题意。选项B加入过量的SO4

9、2,虽除去了杂质Ba2+,但又引入杂质SO42。选项D加入过量CO32除去杂质Ba2+,过量的CO32又与HNO3反应,生成CO2而放出。达到提纯的目的。故选D。总结:除去溶液中原有的杂质,要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例题6 :(1992年三南高考)(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试用下图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 , B瓶溶液的作用是 。C瓶溶液的作用是 。(4)装置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 ,可验证的

10、产物是 ,确定装置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 。(5)装置中所盛溶液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方法:根据浓硫酸与木炭粉反应的方程式确定生成物,再根据装置要求确定连接顺序和实验现象。捷径:(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 2H2O+2SO2+CO2(2) 验证反应所产生的产物有CO2、SO2和H2O。其顺序为:。(3) 从实验过程分析得,A瓶溶液的作用是:验证产物气流中有无SO2。B瓶溶液的作用是:将产物气流中SO2全部氧化吸收,以防对验证CO2产生干扰。C瓶溶液的作用是:确认产物气流中SO2是否已被B瓶溶液全部吸收。(4) 装置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无水硫酸铜(或变色硅胶),可验证的产

11、物是水蒸气,确定装置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由于产物气流通过、时会带出水气,所以必须在、之前。(5) 装置中所盛溶液是澄清石灰水,可验证的产物是CO2(二氧化碳)。总结:验证反应所产生的气体产物时,要注意先验证水,因只要通过水溶液,便会有水蒸气带出。再验证SO2,并通过KMnO4除去SO2。最后验证CO2。其顺序不能颠倒。例题7 :(2002年全国高考)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2)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

12、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A中加人的试剂是_,作用是_。B中加入的试剂是_,作用是_。C中加入的试剂是_,作用是除尽_气体。D中加入的试剂是_,作用是_。(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方法:根据浓硫酸与木炭粉反应的方程式确定生成物,再根据装置图和实验要求,确定各装置所盛试剂和作用。捷径:(1)因装置较多、空间较大,故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此时可以改用,在反应前先用小火加热烧瓶,如B、C、D瓶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水会升到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不漏气。(2)浓硫酸和木炭粉反应的方程式为:2H2SO4(浓)+C 2H

13、2O+2SO2+CO2(3)从实验要求分析,要检验反应的全部产物,加入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分别为:A:无水硫酸铜。检验H2O B:品红溶液。检验SO2 C:酸性KMnO4溶液。除尽SO2 D:澄清石灰水。检验CO2(4)为了说明没有SO2进入D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不褪尽(或不褪色,或不褪成无色)。总结:有关浓硫酸与木炭粉的反应,巳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且常考常新。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准确把握反应原理和实验要求,分清所提供的各种装置的特点和应答的要求。金钥匙: 例题1 :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 )ANa2SO4,H2SO4,AlCl3,BaCl2 BHCl,NaOH,K2SO4,NaHSO4CNa2AlO2,KHCO3,NaCl,NaHSO4 DNaOH,FeCl3,MgCl2,K2SO4 方法:首先考虑有无有颜色的溶液,然后将组内溶液两两混合,观察现象。捷径:A中溶液均无色,两两混合之:Na2SO4 H2SO4 AlCl3 BaCl2 、现象相同,、均无明显现象,无法区分。同理,B组无法区分,C组可以区分。D中FeCl3溶液为黄色(其余无色),将FeCl3作已知试剂,可以找出NaOH;再用NaOH可区分出MgCl2、K2SO4。所以答案为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