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标准法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8113142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标准法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程标准法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程标准法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工程标准法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工程标准法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标准法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标准法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精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求/评估标准征求意见稿(第四稿)2010年3月20日1 适用范围本专业标准/要求适用对象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时可授予工学或农学学士学位。2 说明本专业要求/评估标准是依据教高2007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2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 二九年八月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手册等文件精神而制定的。3 培养目标与要求3.1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食品科学、食品工程、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监控等方面

2、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和较高的道德水平,能从事食品生产及管理、品质监控、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方面的专门人才。3.2 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能力要求:l 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和较高的道德水平,有较好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以及相近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具备人类健康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能自觉地将自然生态的一般原则应用于食品资源开发、食品加工与流通等环节。(素质要求)l 具有从事科研工作的良好素质,掌握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能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具有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基础能力要求

3、)l 具有从事食品工厂设计、新产品开发、食品工艺技术、食品检验与分析等实际工作的能力;了解国内外食品贸易状况、有关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及安全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并具有与之相应的管理能力。(专业技能要求)4 课程(关键部分,一般学分(16-18学时)要求160,国家规定的及通识要求的学分56,本标准要求的学分57)4.1 课程设置4.1.1 通识教育课(最低要求学分65),包括以下课程:(1)人文及社会科学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体育、军事科学概论、军事训练等课程。 (2)数学:高等

4、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等课程。(3)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C程序设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等课程。C程序设计和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可选修一门。以上课程为必修课程,必须修满56学分。在全校面向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育限选课程或相近专业中学生可另选9学分。4.1.2、学科基础课(最低要求学分55,其中必修课程为40,限选课为15),主要包括以下课程:l 物理:物理课程包括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包括力学,光学,热力学,电磁学等。l 化学: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等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基础、元素化学、化学分析

5、和仪器分析等。有机化学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烃与卤代烃;有机含氧化合物;有机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天然有机化合物以及高分子化学等内容。生物化学主要包括:生物体的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能量改变以及生物体内主要物质的代谢途径,理解生命新陈代谢过程的分子机理,了解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过程。食品化学主要包括:食品中主要成分的组成、理化性质及其在加工贮藏中变化及食品风味成分等。l 化学实验课程主要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和食品化学实验。(除微生物实验外,这些实验要求及内容没有做出规定和要求)l 工程课程:包括机械制

6、图、食品工程原理。机械制图主要包括:投影法和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制图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注法、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CAD制图等。食品工程原理主要包括:食品工业生产中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内在规律、常用设备及过程的计算方法。内容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机械分离与固体流态化、传热、蒸发、蒸馏、传质设备简介、干燥、结晶与膜分离等。l 微生物学或食品微生物学:包括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类群、鉴定、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传染与免疫,以及对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食品污

7、染与病害发生及微生物活动的控制等。微生物学实验主要包括: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酵母菌和霉菌的检测和鉴定、细菌的培养、分离及培养特征观察、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抗生素及化学试剂对微生物的影响等。l 食品营养与功能性食品或食品营养学主要包括:各类营养素的功能、营养价值、能量平衡、营养与膳食、不同生理状况的营养要求;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及功能性食品等。以上课程为必修课程,必须修满40学分。l 限选课主要包括:食品生物技术、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细胞生物学、食品原料学、生理学、现代仪器分析、食品科学概论、机械设计基础课等。各院校可根据各自的专业特色设置限选课(选修课),但必须修满15学分。

8、4.1.3、专业课(最低要求学分27,其中必修课程为17,限选课为10),主要包括以下课程:l 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食品保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食品低温保藏、食品罐藏、食品干制保藏、食品辐射保藏、食品的腌制与烟熏保藏、食品化学保藏等。l 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分选机械、食品原料的清理与清洗机械、食品输送机械与设备、食品粉碎机械、搅拌、混合及均质机械、蒸发浓缩设备、干燥及热处理机械与设备、食品杀菌设备等。l 食品工艺学:罐藏食品、软饮料、果蔬制品、乳制品和大豆制品、肉和蛋制品、糖果和巧克力、粮食、油脂等各类制品的加工原理、加工工艺流程、工艺操作和控

9、制,加工产品在加工和贮运中的质量变化和控制措施及其配方组成与设计,各类食品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等。l 食品分析:化学分析、仪器分析、食品酶分析和微生物检验等方法的原理。食品中各种成分的测定等。l 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食品工厂工艺设计、工艺计算、设备选型、公用工程、辅助部门与卫生环保、工业建筑、安全生产、企业组织、技术经济分析等。l 食品安全性(学):动植物内源性天然有害物质、食品的腐败变质、微生物毒素的污染、环境有害物的污染、包装材料和容器中有害物的污染、非热力杀菌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HACCP、GMP等。以上课程为必修课程,必须修满17学分。选修课主要包括:发酵食品学、食品

10、资源开发与利用、酿酒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风味化学、饮食文化概论、食品包装学等。各院校可根据各自的专业特色设置限选课(选修课),但必须修满10学分。4.1.4、实践课程及毕业论文(设计)(最低要求学分20,其中必修课程为12,限选课为8),主要包括以下课程:本层面教育课程主要是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包括:食品检验与分析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食品工艺学实习、金工实验、食品质量管理及实践、特色课程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必修课和选修课等。l 食品检验与分析实验:对食品的感官检验、水分的测定、灰分的测定、脂肪酸酸败的测定、食品中矿质元素的测定、食品中添加剂的测定等内容。l 食品工艺学实验:灌肠制作

11、、焙烤食品的制作、乳制品制作、蛋制品制作、饮料制作、食品保鲜实验(综合性)、设计实验等内容。l 科技创新活动及社会实践: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开发或设计工作,开展各种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市场调查等多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组织与管理能力。这方面至少有12学分。l 认识及生产实习:除进行常规实习,参加生产实践外,还应当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密切产学研合作,以满足专业生产实习需要。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计算机仿真实习或建立机械及工程方面模具演示教学实验,以补充一般实习难以达到的训练内容和目的,加深对实际生产过程的认识与理解。这方面至少有12学分。l 金工

12、实习及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的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金属加工设备的构造和性能,掌握几种金属材料加工的工艺技术,CAD制图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相应课程的教学,加强设计方面的训练。l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约1014周,至少10学分)选题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要以所学知识为基础,结合食品科学发展、食品工程生产实际及老师承担的课题等实际任务进行自主选题或由老师指定选题。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要难易适中,工作量饱满,并有一定的创新性;原则上一人一题,遇到确需数名学生共同承担一个大题目时,则要求每位学生应有相对独立的任务和相应单独完成的部分。课件制作、论文综述、调研报告不能作为毕业设计或论文的选

13、题。毕业设计题目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毕业论文(设计)总题目的30%。内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论文(设计)包括:遴选指导教师,选题与开题,实验/设计工作,中期检查,论文/报告撰写,评审,答辩等环节。(这是毕业论文或设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否要强调?)指导 要求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原则上不超过6人;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相关材料(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评语、评阅教师评语、答辩记录等)齐全。5 师资队伍5.1 专业背景(1)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中,至少50%以上的有毕业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历。(2)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及其以上的

14、学位。1980年以后出生的教师50%左右必须具有博士学位。5.2 工程背景(1)从事本专业教学(含实验教学)工作的70%以上的教师应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包括指导实习、与企业合作项目、企业工作等)经历。(2)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要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应有参加1项省部或厅局级以上科研活动的经历。5.3 师资数量具有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的教师数量和符合学校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教师整体结构。6 专业条件6.1 专业资料学校图书馆或所属院(系、部)的资料室中应具有一定数量与本专业有关的图书、期刊、手册、图纸、电子资源等各类资料,且各类资料的利用率高,有完整的学生借阅档案。6.2 实验条件(1)实

15、验室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实验室无破损、无危漏隐患;实验设备完好率大于90;照明、通风设施良好;水、电、气管道、网络走线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国家规范。(2)骨干专业课实验每组学生数不能超过2人;一般专业课程实验每组学生数原则上不能超过3人。6.3 实践基地(1)要有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所建设的实习基地应能满足本专业生产实习需要;所选择的校外实习基地的食品生产工艺过程覆盖面较广,原则上至少包含3个以上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并具有较先进的生产中常用的设备及仪表。(2)建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基地,有一定数量的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科技创新项目,有一定数量的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获奖、科技论文及专利等)。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