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105633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9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精品(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 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研究生招生指南(一)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简介天津大学现有16个学院,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精仪学院),以科研和学科建设带动教学,在教学科研和科研成果开发方面成绩突出,居于学校前列。精仪学院学科建设一流,现有6个博士点和6个硕士点, 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一级学科,另有物理电子学和光电子技术二级学科与电信学院共同组成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

2、学科。学院建有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重点实验室”及一批研究所、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精仪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16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5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在岗博士生导师45人,在岗硕士生导师80人,有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和从国外留学归来的教师。他们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学术思想活跃,是研究生教育的骨干。精仪学院的研究生一入学便置身于学科前沿,高水平的研究课题,充裕的研究经费,为研究生施展才华提供优厚的条件。精仪学院科研设备先进,研究课题既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承担国家七.五、八.

3、五、九.五“十.五”多项国家攻关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又承担国家攀登计划、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高科技基础研究项目。目前,在研项目120余项。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委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共计78项。精仪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先进,教学体系完备,管理工作规范。现已培养博士生300名,硕士生950名,博士后32名。毕业后的研究生,除相当部分出国深造外,大部分就业于国内著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电子信息类的知名大企业,从事企业管理、产品设计与研发、科学研究等工作,大多数人已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精仪学院以每年30%的幅度扩大招收研究生,2005年将

4、招收197名硕士生。为适应现代学科交叉的特点,各招生专业都设置多个考试课组(见考试课组表),目的在于让更多专业的学生就读我院的研究生。我们设立多项政策,激励学生成才,如优秀的考生可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优秀的硕士生可以提前攻读博士学位,优秀的研究生可以获得各类奖学金等。关于每年研究生的招收人数、考试类型、报名条件、报名时间、考试及录取等具体规定请见每年公布的天津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目录说明。(天津大学网页)同学们,欢迎报考天津大学的研究生,欢迎选择精仪学院。天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人:蔡继红电话: 022-27406405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办公室 联系人:郭 青

5、电话: 022-27401298E-MAIL:(二) 专 业 介 绍专业代码:080300专业名称:光学工程l 研究方向及硕士指导老师主要研究方向有:信息光电子应用技术;光纤传输系统与光电传感技术;图像科学与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光电检测与控制技术。超快激光技术及其应用指导老师:(25人)*王清月(教授) *郁道银(教授) *刘文耀(教授) *章若冰(教授) *邢岐荣(教授) *张志刚(教授)*周 革(教授)*刘铁根(教授) *张伟力(教授)* 张德龙(教授) *黄战华(教授) *葛宝臻(教授) *姚晓天(教授) *牛憨笨(教授)姚建铨(教授) 陈才和(教授) 陈兴梧(教授) 王庆有(教授) 井文

6、才(教授) 李刚(教授) 贺顺忠(教授) 谢洪波(副教授) 陈晓冬(副教授) 蔡怀宇(副教授) 王剑(副教授) 赵慧娟(教授) 王晋疆(副教授)l 光学工程专业简介光学工程专业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学科之一,是我国首批特聘教授设岗学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光学工程的内涵不断拓延。精仪学院的光学工程专业主要研究光电信息技术科学及仪器,它是以光作为信息载体,研究光电信息的获取、检测、处理、存储、传输、显示及应用的科学。它是光学工程中颇具活力的新兴领域,同时它与物理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及电子科学广泛交

7、叉和渗透。从应用目标上看,它是信息高科技发展的支柱之一,也是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及工业科技等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本专业研究生大多在国内外信息产业部门就业。 本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地位高,现有教授16名,其中博导12名,副教授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11名,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有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并具有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梯队。该专业与国际科研院所有着广泛的联系,先后向美、日、德、加拿大等七个国家派出留学生,联合培养博士生及进修教师数十余人。本专业科研基础雄厚,设备先进,仅211工程就投资1000万。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级863高科

8、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委级企业合作项目70余项,科研经费逾千万,获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本专业在光学工程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注:*为博导专业代码:080401专业名称:精密仪器及机械l 研究方向及硕士指导老师主要研究方向有:检测技术及仪器;智能结构系统及仪器;微电子机械系统;无损检测及动态测试系统;指导老师:(12人)*靳世久(教授) *卢志扬(教授) *曾周末(教授) *杨学友(教授) 王宝光(教授)段发阶(教授)宋光德(副教授) 林凌(副教授) 李健(副教授)王 仲(副教授)傅 星(教授)胡晓东(副教授)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简介本专业是我院仪器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学科

9、中的二级学科之一,硕士、博士点。该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光学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科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综合学科。本专业从事工程实践和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制动机理、结构集成及精密结构中的物理效应的基础研究,研究信息获取、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的手段及方法。其研究成果在国防、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专业长期从事检测技术及仪器,精密测量与智能控制,精密机构优化设计,计算机开发及其在测控系统中应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开发工作。近期主要科研课题包括:动态测试与智能控制设备,油、气、水、水管线泄漏检测及预报,机电系统的故

10、障诊断,超声三维成像技术,多普勒测量技术及其应用、工业控制及数据集输网络系统,微制动机理研究及微制动器开发等。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有关部委研究项目、合作开放项目五十余项,其中两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项获国家发明奖,十二项获省市部委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科技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在石油长输管线泄漏监测预报、超声微致动器开发研究、激光多普勒检测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注:*为博导专业代码: 080402 专业名称: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研究方向及硕士指导教师: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l 激光及光电测试技术l 精密测量与仪器智能化l 纳米技术和微小精密机械l 现代传

11、感与测试信息技术l 精密测控技术及仪器l 生物光学检测技术 指导教师(28人):*叶声华(工程院院士,教授) *张钟华(工程院院士,教授) *张国雄(教授) *胡小唐(教授) *刘书桂(教授) *林玉池(教授) *王宝光(教授) *徐可欣(教授) *王向军(教授) *孙长库(教授) *彭 翔(教授) *裘祖荣(教授) *曲兴华(教授) 杨学友(教授) 段发阶(教授) 傅 星(教授)王 仲(副教授) 赵美蓉(副教授) 樊玉铭(副教授)刘庆纲(副教授)邾继贵(副教授)李艳宁(副教授)李醒飞(副教授) 何明霞(副教授) 胡晓东(副教授) 郭敬滨(副教授)张宏伟(副教授) 洪昕(副教授)著名科学家钱学

12、森指出:“信息技术包括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测量技术是关键和基础”。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以现代最新科技手段,研究现代工业及工程中所有的计量测试理论、方法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和测试系统、仪器、微型机电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其特点是电子、光学、机械、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性学科,是信息产业链三大支柱之一。 本学科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批准建立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与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它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建立仪器仪表类学科最早的,现在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是“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仅有的两个二级学科(另一个二级学科是精密仪器及机械)之一

13、。它是国家“211工程” 、教育振兴计划(即“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是“奖励计划”首批设置特聘教授岗位单位;具有现代化的“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单位。本学科有数千万元现代化的先进仪器设备和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实验室,学科建设居学校前列和国内同类专业的领先水平。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有在职在岗教授15名(含工程院院士2名、博士导师13名),副教授13名,讲师、助教若干名,梯队结构合理。本学科国内外学术交流十分活跃,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及港台地区联系广泛,国际学术交流频繁,出国留学访问讲学不断,有5名国际知名学者和多名国内知

14、名学者任客座教授。学科内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专家,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 中青年授衔专家,享受政府津贴专家,有多名教授在国际、国内多个学术团体中承担主任、副主任、常务理事等重要职务。该学科研究力量雄厚,队伍整齐。多年来从事现代光电测试技术、纳米测试及微型光机电集成技术、传感及测控信息技术、动态测试、仪器智能化与自动化、生物光学检测技术等精密测试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完成了一大批国家和各省、市,国务院各部委的重大科技攻关和各类基金研究课题,为机械、电子、造船、汽车、石油、化工、建筑、邮电通讯、航空航天、国防等国民经济重要部门提供了大量实用测试技术与仪器设备,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学科

15、每年承担各种重大科研课题数十项,科学研究相当活跃,研究经费充足。经常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以及省、部委级各类奖励。 本学科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目前研究生年招生数与本科生招生数持平。2004年,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78名,今后招生数将有进一步增加。基于综合性的学科性质,特别鼓励学科交叉。本学科不但从测控技术与仪器、精密仪器等仪器仪表类专业中招收研究生,而且热烈欢迎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机械类、机电类、自动化类以及物理类、生物类等各类学子报考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的研究生(为了考生的方便,学科已为上述各类考生设置与本科专业相应的考试科目组供选择,请参见入学考试课组)。一流的设备、先进的手段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严格的训练培养出高素质的科学涵养,高新技术密集的研究内容造就新一代的技术人才,广阔天地任你自由飞翔。 注:加*为博导专业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