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 解析版)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8102579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 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 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 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 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 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 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 解析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9 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满分 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 题,每题2 分,共 16 分)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无纸化办公,低碳出行,减少资源消耗B生活垃圾深埋处理,减少对地表的污染 C推广使用滴、喷灌技术,高效利用水资源D退耕还草,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2学习化学要构建基本理念,对以下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类观:干冰和可燃冰都属于氧化物 B元素观: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 C变化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不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氖原子和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3物质的变化是化

2、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下表中与其他三组变化不同的一组是() 组别变化内容 A 糖水稀释酒精挥发量体裁衣 B 水果榨汁钢铁锈蚀木已成舟 C 竹篾编框海水晒盐火上浇油 D 玻璃破碎镁条燃烧滴水成冰 4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微观图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和微粒个数之比为3:2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均发生了改变 D由和分别构成的物质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 5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后,经干燥再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 若每个环节均有明显现象,则符合条件的气体组合是() AO2CO2N2BN2H2CO2CH2

3、CO CO2DCO2Ar CO 6 金属 M 与 Cu (NO3)2溶液发生反应: M+Cu(NO3)2=Cu+M(NO3)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金属 M 不可能是铝 BM 一定发生反应:M+2AgNO32Ag+M (NO3)2 C若 M 为镁,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较反应前减少 D恰好完全反应后,M 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一定由蓝色变为无色 2 7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基本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组别实验目的实验设计 A 除去 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过足量NaOH 溶液后,干燥,收集气体 B 分离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

4、涤、干燥 C 提纯混有少量Ca(OH)2的 KOH 溶液加入过量K2CO3溶液,振荡、静置、过滤 D 鉴别 CaCO3、NaOH 、NaCl、 NH4NO3固体分别加入等量的水,观察并感知温度变化 8 Al (OH)3是用途广泛的难溶性固体,可用 NaOH 溶液来制取但又可溶于NaOH 溶液:AlCl3+3NaOH Al (OH)3+3NaCl Al (OH)3+NaOH=NaAlO2(偏铝酸钠)+2H2O,现向一定质量的AlCl3 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对图象理解错误的是() Ab 点生成的Al (OH)3质量达到最大值 Ba、c 点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AlCl3和

5、NaAlO2 Cbc 段(不含端点)的铝元素存在于Al (OH)3和 NaAlO2中 Dad 段和 dc 段消耗的NaOH 质量比为3:1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空1 分,共 19 分) 9壮丽 70 年,奋斗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令世人瞩目。 (1)以石墨烯为主要原材料的国产智能温控服装,在通电条件下能自行发热并保持恒温,这是利用 了被称为“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重要性质之超强导热性和。 (2)鄂尔多斯市的两旗两区已进入“1 小时高铁经济圈” ,高铁超长轨道利用“铝热反应”进行焊 接的原理是Fe3O4和 Al 粉按比例混合,高温下生成 Fe 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6、。 (3)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001A 型航母使用了大量的钛合金,一般情况下与组成它的合金相比,合 金具有的特性是。 (4)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在实验室中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技术一旦成熟并投入使用,有望 解决人类未来的问题。 10从玫瑰花瓣中提取的花青素(紫色)可制成酸碱指示剂,滴入到不同十几种颜色变化如下表, 结合表中信息回答: 试剂NaCl 溶液盐酸NaHCO3溶液 NH4Cl 溶液NaOH 溶液 颜色紫红蓝红蓝 (1) NH4Cl 溶液呈 (填 “酸性” “碱性”或 “中性”) , 用作化肥长期施用的结果是。 (2)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花青素,溶液变蓝色, 则此溶液中一定不存在Na+、

7、 K +、 Fe3+、 NH 4+、 NO3-、 SO42-离子中的 (填离子符号) 。 (3) 胃溃疡患者不用碳酸氢钠片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该粒子符号是。 (2) 核磁共振(NMR )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才有NMR 现象, 表中五种元素的原子,能产生NMR 现象的是(填元素符号) 。 (3)由表中三种元素组成的某有机物,多存在于水稻、小麦、马铃薯等中,它为我们提供的 营养素主要是。 12为 M、N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

8、答: (1)b 点表示的意义是。 (2)t2时,将 M 溶液的状态由a 点转化到b 点,可采用的方法是和。 (3)将 t1时, M 和 N 的饱和溶液各 100g 降温至t0,过滤,得到滤液m 和滤液 n。关于 m 和 n 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都是饱和溶液B溶液质量: mn C溶剂质量:m n D溶质质量: m=n E溶质的质量分数:m=n 13甲、乙、丙、丁分别属于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类无机化合物,M 与甲同类,他们之间部分转化关 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转化 关系) 。 (1) 若甲为 CaCO3, 则丁的化合物类别是 ,

9、乙丙的化学方程式是。 (2) 若丙为 CaCO3,则 M 的化学式是 ,乙丙的化学方程式是。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空1 分,共 10 分) 4 14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及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 a的仪器名称是。 (2) “绿色化学”要求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最能体现绿色化 追求的途径是(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若用二氧化锰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备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填 字母编号)。 (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如图3 所示,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保证安全和。 15实验室有一瓶白色固体,

10、可能由Ba(NO3)2、NaCl 、Na2CO3、 Na2SO4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 成,某兴趣小组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请你参与完成相关问题 【初步探究】兴趣小组实验设计及现象如下 【初步结论】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填化学式,下同) ,一定没有。 (2)溶液 M 中的溶质一定有NaNO3,一定没有 。 【交流讨论】为确定原固体的成分,需对溶液M 中的溶质进行进一步确认 继续研究 【提出问题】溶液 M 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 猜想一: NaNO3 猜想二: NaNO3、Na2CO3 猜想三: NaNO3、NaCl 猜想四: NaNO3、Na2CO3、NaCl 实验与

11、结论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一取适量溶液M 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硝酸有气泡产生猜想一、三不成立 二取实验一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四成立 5 【反思与评价】 兴趣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得出“猜想四成立”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原因是,改 进措施是。 【实验结论】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 小题, 5 分) 16为了测定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桢桢同学用小烧杯取了16g 10%的 NaOH 溶液,并向其中逐滴加入该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 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 算: (1)该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12、(2)当滴入稀硫酸质量为4g 时烧杯内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写出简单的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 题,每题2 分,共 16 分)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无纸化办公,低碳出行,减少资源消耗B生活垃圾深埋处理,减少对地表的污染 C推广使用滴、喷灌技术,高效利用水资源D退耕还草,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知识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思路分析】 A、根据无纸化办公,低碳出行可以节约电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解答; B、根据生活垃圾深埋处理易造成水土污染解答; C、根据推广使用滴、喷灌技术,可以节约用水解答; D、根据退

13、耕还草,植树造林,利于环境的保护解答; 【解题过程】解:A、无纸化办公,可以减少木材砍伐,低碳出行可以节约电能,减少污染物的排 放,故正确; B、生活垃圾深埋处理易造成水土污染,故错误; C、推广使用滴、喷灌技术,可以节约用水,故正确; D、退耕还草,植树造林,利于环境的保护,故正确; 故选: B。 【总结归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 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6 2学习化学要构建基本理念,对以下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类观:干冰和可燃冰都属于氧化物 B元素观: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 C变化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4、不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氖原子和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知识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核外电子在化学 反应中的作用;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 【思路分析】 A、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类别; B、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D、根据原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分析。 【解题过程】解:A、干冰属于氧化物,可燃冰不属于氧化物,故A 错误; B、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故B 正确; C、由物质的性质可知,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C 错误; D、氖原子和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化学性质也不

15、相同,故D 错误。 故选: B。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二氧化碳的化学性 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下表中与其他三组变化不同的一组是() 组别变化内容 A 糖水稀释酒精挥发量体裁衣 B 水果榨汁钢铁锈蚀木已成舟 C 竹篾编框海水晒盐火上浇油 D 玻璃破碎镁条燃烧滴水成冰 【知识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 理变化。 【解题过程】解:

16、A、糖水稀释、酒精挥发、量体裁衣都属于物理变化; B、水果榨汁属于物理变化;钢铁锈蚀属于化学变化;木已成舟属于物理变化; C、竹篾编框属于物理变化;海水晒盐属于物理变化;火上浇油属于化学变化; D、玻璃破碎属于物理变化;镁条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滴水成冰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A。 【总结归纳】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 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4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微观图示的理解,正确的是() 7 A参加反应的和微粒个数之比为3:2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均发生了改变 D由和分别构成的物质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 【知识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思路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 判断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题过程】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氮气和二氧化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