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3810151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0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杨生畜犬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见犬对井 号怪之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 君若出我,当厚报。” 行人曰: “ 以此犬见与。” 生 曰: “ 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 行人曰: “ 若不与我,便不出尔。” 其时,犬引颈下视 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 家。 (1)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犬引颈下视井中/下车引之 B.生知其意 /意暇甚 C.犬时时顾 /顾野有麦

2、场 D.遂应之 /遂成枯落 (2)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 行 人 过 见 犬 对 井 号 怪 之 往 视 (3)你怎样评价“ 犬夜走归杨生家” 的行为 ? 【答案】 (1)D (2)有行人过 /见犬对井号 /怪之 /往视 (3)正 动物有灵性,不要轻视、小看他们; 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需要我们真 诚善待;反 对原主而言,狗是个忠诚的朋友,但对于新主而言,却是带着欺骗、不 诚信的行为。 【解析】 【分析】( 1)A伸/ 拉。 B意思/ 神情。 C回头张望/ 环顾。 D都是 “ 于 是,就 ” 的意思。故选D。 (2)“ 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 翻译为 “ 有人经过,看

3、见狗对着井号叫,感到奇怪。过 去一看 ” 据此断句为: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 /怪之 /往视。 (3)本题可从正反两方面去作考虑:正面可以从动物有灵性,不要是人类忠诚的朋友, 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角度来谈;反面可以从狗对于新主的角度来谈,因为这可以说是 不诚信的行为。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D; 有行人过 /见犬对井号 /怪之 /往视 正 动物有灵性,不要轻视、小看他们; 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需要我们真诚 善待;反 对原主而言,狗是个忠诚的朋友,但对于新主而言,却是带着欺骗、不诚 信的行为。 【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义理解一词多义。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

4、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 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 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杨生养了一条狗,特别喜欢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带着这狗。一天,杨生在夜里行走,不 小心掉到一个干涸的井里,狗叫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有人经过,看见狗对着井号叫, 感到奇怪。过去一看,看见了井里有人。杨生说:“ 你如果救了我,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 行人说: “ 如果你把你的狗送给我,我就救你出来。” 杨生说: “ 这只狗曾经多次救活我,不能 送给你 .其他的都行。” 行人说: “ 你

5、如果不把狗给我,我就不救你出来。” 这时狗低头看了看 井里 ,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于是就答应了。杨生出来了,行人用绳子牵着狗离开了,狗不时 的回头看。过了五天,狗在夜里回到了杨生家。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学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 士别 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划线字、词的意思。 卿今当涂掌事 _

6、 及鲁肃过寻阳_ 既更刮目相待 _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 (2)翻译下面句子。 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用原文内容填空。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 孙权劝学的办法是:_ (4)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他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 (1)当道,当权;到,等到;重新;知晓事情 (2) 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经史成为博士吗? 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以前吴县的阿蒙。 (3)“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例如:吕蒙“ 当涂掌事 ” 后,经孙权劝学“ 乃始就学 ” ,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启 示:不能因为

7、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分析】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年代:北宋 (1)本题中的 “ 见事 ” 是“ 知晓事情 ” ;“ 更” 是古今异义词,“ 重新 ” 的意思。 (2)在此题中,要注意“ 岂、治学、博士、涉猎、才略” 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作答要建立在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章相关语句的筛选作答。孙权劝 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办法是“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 。 ( 4)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通过令鲁肃为之叹服并与之“ 结 友” 的故事,表现吕蒙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据此理解

8、作答。 故答案为: 当道,当权;到,等到;重新;知晓事情; 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经史成为博士吗?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以前吴县的阿蒙;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例如:吕蒙“ 当涂掌事 ” 后,经孙权劝学“ 乃始就学 ” ,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启 示: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 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 境,

9、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 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 用法的词语;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即可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谈感悟即可,做 到言之有理。 【参考译文】 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 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

10、当教书匠?只不过希 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裨益。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 年吴郡时代的吕蒙。吕蒙说 :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 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 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 敢轻吾射

11、 !” 翁曰: “ 以吾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 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 , 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 岂苟然哉 ?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 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 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 没人:能潜水的人。 (1)下列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陈康叔公善射善:擅长 B.日与水居也日:每天 C.但微颔之颔:摇头 D.徐以杓酌油沥之徐:慢

12、慢地 (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B.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 C.康肃笑而遣之而钱不湿 D.见舟而畏之见往事耳 (3)翻译下列句子。 尔安敢轻吾射 !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4)甲乙 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答案】 (1)C (2)B (3)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每天(天天)与水在一起生活(为伴),那么 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 (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解析】 【分析】( 1)C.“但微颔之 ” 中的 “ 颔 ” ,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 摇头 ” 。 (2)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B.均为介

13、词,凭借。A.射箭 /射箭的 本领。 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看见 /了解。故选B。 (3)本题要注意“ 安”“轻”“日”“居”“而”“得 ”“道 ” 的意思。其中“ 轻 ” 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日” 是名词作状语,需要注意。 (4)此题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语 句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依据【甲】【乙】两文的意思,可以概括出“ 要想学会一项 技能,就得多操练” 的道理,也就是熟能生巧。 故答案为: C; B;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每天(天天)与水在一起生活(为伴),那么十 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 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

14、练。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 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 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 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

15、 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翻译】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 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 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 “ 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老翁说: “ 没有什么别的 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气愤地说:“ 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 老翁说: “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 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

16、)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 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 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 了。 ” 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 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 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 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即使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 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 死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宗道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 仁和,酒有名于京师。公往往易服微行,饮于其中。一日,真宗急召公,将有所问。使者 及门而公不在,移时乃自仁和肆中饮归。中使遽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