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3810149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0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 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及鲁肃过寻阳 _ 即更刮目相待 _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2、代汉语。 蒙辞以军中多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 就学 ” 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 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 (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 (2)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 【解析】 【分析】( 1)本题中的 “ 过” 是“ 经

3、过 ” ;“ 刮” 这里是 “ 擦拭 ” 的意思。 ( 2)本题 句中的 “ 辞(推托,托辞)、以(用)” 两个词是赋分点; 句中的 “ 但 (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 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故答案 为 C。 故答案为: 经过 ; 擦拭 ; 对朋友辈的敬称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C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

4、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 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 理由来推托。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 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 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 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 你现在的才干

5、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 了! ” 吕蒙说: “ 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 物这么晚啊! ”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6、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山门圮于河 _ 尔辈不能究物理 _ 阅十余岁 _ 不亦颠乎 _ (2)翻译下列句子。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 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

7、兽。 B.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以记叙为主,最后一句的议论揭示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C.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 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D.文章启示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 论。 (4)结合链接材料和原文,说说为什么楚人找不到剑,而老河兵的方法却可以成功找到石 兽? 链接材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 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 遽( j ):立即。 契:用刀雕刻。

8、【答案】 (1)倒塌;事物的道理、规律;经过,经历;颠倒,错乱 (2)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在原地深处寻找石兽,不是更颠倒吗? (3)C (4)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动,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楚人只凭主观 臆断做事情,死守教条。这样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老河兵 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和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 从而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解析】 【分析】( 1)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 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 圮 ” 是“ 倒塌

9、” ;“ 物理 ” 是古今异义词,“ 事物的道理、 规律 ” 的意思。 (2) 句中的 “ 是(这)、木杮(指木片)岂能(表反诘,怎么能)、为(被)、去(离 开) ” 几个词是赋分点; 句中的 “ 下流(指下游)、固(本来,固然)、颠(颠倒,错 误)、求(寻找)” 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 信、达、雅 ” 。 (3)从文章内容看,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 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是“ 据 理臆断 ” 的态度;唯有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 事求是的作风。由此可见,寺僧和

10、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据此,选项 C的理解是不准确的。故答案为C。 (4)本文中的老河兵,之所以能够找到是因为老河兵能综合石兽的特点、沙子的特性和水 流运动等因素,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才得出了符合实际的结论。而“ 刻舟求剑 ” 故事中 的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进,楚人只凭主观臆断来判断,自然是找不到 剑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倒塌;事物的道理、规律;经过,经历;颠倒,错乱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 在原地深处寻找石兽,不是更颠倒吗? C; 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动,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11、楚人只凭主观臆 断做事情,死守教条。这样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老河兵成 功的原因在于他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和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从 而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

12、的内容,对选项逐项 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 行分析。 【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 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 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 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 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

13、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 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 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 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 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 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 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

14、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链接材料: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 ,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 一个记号 ,说: 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 ,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 找剑 ,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 剑,不是很胡涂吗? 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 “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平?” 翁曰: “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念然曰:“ 尔 安敢轻吾射!” 翁曰: “ 以我酌油知

15、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道之。 【乙】楚有养由基 者,善射。去柳叶子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 曰: “ 善射,可教射也矣。” 养由某回:以毕日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客曰: “ 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 气力 倦,弓 拨矢钩 ,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注释】 养由基:人名,楚将,善射, 支左屈有:伸直左臂持弓。弯曲右臂引弓持 箭,是一种正确的射箭法。 少焉:一会儿。 弓拨矢钩:弓拉不开,箭歪斜。拨:不 正。钩;弯曲。 (1)解释下列

16、句子中画线的词。 尝射于家圃 _ 释担而立 _ 尔安敢轻吾射 _ 笑而遣之 _ 子乃曰可教射 _ (2)下列各组画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钱覆其口以我酌油知之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百发百中 C.睨之久而不去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 D.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人皆日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4)这两则短文中养由基与陈康肃公有什么相同之处? (5)这两则短文分别讲了什么道理? 【答案】 (1)曾经;放下;怎么;打发;竟然 (2)B (3) 慢慢的用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中穿过去,而钱一点儿也没有沾湿。 别人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箭,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 (4)养由基与陈康肃公的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