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标准法规)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8093849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标准法规)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程标准法规)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程标准法规)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工程标准法规)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工程标准法规)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标准法规)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标准法规)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精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ZXJZ J619-2004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 发布2004-05-01实施2004-04-18发布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程施工工艺标准Q/ZXJZ J619-2004Q/ZXJZ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企业标准ICS1Q/ZXJZ J619-2004目 次1 适用范围12 引用标准13 施工准备14 操作工艺15 质量控制36 质量标准47 成品保护5I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避雷接地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安装工程。2 引用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3 施工准备3.1 所用材料的质量

2、、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3.2 镀锌钢材有扁钢、圆钢等,使用时应采用热镀锌材料,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产品应有材质检验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3.3 辅料有螺栓、垫圈、弹簧垫圈、支架、电焊条、预埋铁件、小线、水泥、砂子、塑料管、黄油漆、绿油漆、防腐漆、银粉漆等。3.4 作业条件3.4.1 避雷引下线暗敷设作业条件:3.4.1.1 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墙、柱钢筋已绑扎完。3.4.1.2 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3.4.2 避雷引下线明敷设作业条件:3.4.2.1 支架安装完毕。3.4.2.2 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3.

3、4.2.3 土建外装修完毕。3.4.3 接地干线作业条件:3.4.3.1 支架安装完毕。3.4.3.2 保护管已预埋。3.4.3.3 土建抹灰完毕。3.4.4 支架安装作业条件:3.4.4.1 各种支架已运到现场。3.4.4.2 结构工程已经完成。3.4.4.3 室外必须有脚手架或爬梯。3.5 主要机具:常用电工工具、钢锯、锯条、电焊机、电焊工具、压力案子、电锤、冲击钻等。4 操作工艺4.1 避雷引下线安装工艺流程:测量弹线定位(明)支架安装避雷引下线敷设固定避雷引下线连接防腐处理标识检测验收4.2 避雷引下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4.2.1 接地引下线扁钢截面不得小于25mm4mm;圆钢直径不

4、得小于12mm。4.2.2 接地引下线必须按设计要求标高位置做断接卡子或测试点。断接卡子所用螺栓的直径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镀锌垫圈和镀锌弹簧垫圈。4.2.3 利用主筋暗敷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二根主筋。4.2.4 现浇混凝土内敷设引下线不做防腐处理。4.2.5 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如消防梯、烟囱的铁爬梯等)可作为引下线,但所有金属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4.2.6 接地引下线沿建筑的外墙敷设时,从接闪器到接地体,引下线的敷设路径,应尽可能短而直。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不可能直线引下时,也可以弯曲,但应注意弯曲开口处的距离不得等于或小于弯曲部线段实际长度的0.1倍。引下线也可以暗装,但截

5、面应加大一级,暗装时还应注意墙内其它金属构件的距离。4.2.7 明敷接地引下线的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1.5m,垂直直线部分1.53m,弯曲部分0.30.5m。4.2.8 接地引下线应躲开建筑物的出入口和行人较易接触到的地点,以免发生危险。4.2.9 在易受机械损坏的地方,地上约1.7m至地下0.3m的区段应加保护措施,为了减少接触电压的危险,可用PVC管或竹筒将引下线加以保护。4.2.10 采用多根明装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测量接地电阻,以及检验引下线和接地线的连接状况,应在每条引下线距地1.82.2m处设置断接卡子。利用混凝土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必须将焊接的地线连接到首层配电盘

6、处并连接到接地端子上,可在地线端子处测量接地电阻。4.2.11 每栋建筑物至少有两根引下线(投影面积小于50m2建筑物例外)。避雷引下线最好为对称位置,引下线间距离不应大于20m,当大于20m时应在中间多引一根引下线。4.2.12 设计要求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属门窗,宜按设计要求就近与接地引下线或均压环连接可靠,连接处不同金属间应有防电化腐蚀措施。接地导体应符合5.2.1条规定。4.3 避雷引下线暗敷设做法:4.3.1 首先将扁钢(或圆钢)用手锤(或钢筋扳子)进行调直或抻直。4.3.2 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按设计要求随建筑物引上,挂好。4.3.3 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

7、用卡钉分段固定。4.3.4 及时将引下线的下端与接地体焊接好,或与断接卡子连接好。随着建筑物的逐步增高,将引下线敷设于建筑物内至屋顶为止。如需接头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应敲掉药皮并刷防锈漆和面漆(现浇混凝土除外),并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验收,做好记录。4.3.5 利用主筋(直径不少于16mm)作引下线时,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用油漆作好标记,按设计位置标高做好焊好测试点,随钢筋逐层串接至顶层,焊接出一定长度的引下线至接闪器,搭接长度不应小于6D,做完后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做好隐检记录。4.3.6 当主筋采用窄间隙电弧焊或电渣压力焊等熔焊连接时,不需做附加跨接线,当主筋采用搭接连接时,必须双面

8、施焊且焊接长度不应小于6D。4.4 避雷引下线明敷设4.4.1 避雷引下线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4.4.1.1 引下线的垂直允许偏差为2/1000。4.4.1.2 2引下线必须调直后进行敷设,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圆钢直径10倍。,并不得弯成死角。4.4.1.3 引下线除设计有特殊要求者外,镀锌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8mm2,镀锌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4.4.1.4 有关断接卡子位置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执行。4.4.1.5 焊接及搭接长度见下表。材料扁钢扁钢圆钢圆钢圆钢扁钢焊接2b6d6d4.4.2 避雷引下线明敷设做法:4.4.2.1 支架安装应尽可能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或铁件。后埋支架时应弹线及分档定

9、位,用手锤、錾子进行剔洞,洞的大小应里外一致。4.4.2.2 首先埋注一条直线上的两端支架,然后用铅丝拉直线埋注其它支架。在埋注前应将洞内用水浇湿。4.4.2.3 引下线如为扁钢,可放在平板上用手锤调直;如为圆钢可将圆钢放开。一端固定在牢固的机具上,另一端固定在铰磨(或倒链)的夹具上进行冷拉直。4.4.2.4 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4.4.2.5 将引下线用大绳提升到最高点,然后由上而下逐点固定,直至安装断接卡子处。如需接头或安装断接卡子,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清除焊渣,局部调直,刷防锈漆和面漆。4.4.2.6 将接地线地面以上2米段,套上保护管,并卡固及刷红白油漆。用镀锌螺栓将断接卡子

10、与接地体连接牢固。4.5 变配电室接地干线安装4.5.1 工艺流程:测量弹线定位支架安装接地干线敷设固定接地干线连接防腐处理标识检测验收4.5.2 变配电室接地干线应与接地体连接的扁钢相连接,室内的接地干线多为明敷,但部分设备连接的支线需经过地面,也可以埋设在混凝土内。4.5.3 变配电室明敷接地干线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4.5.3.1 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并便于检查。4.5.3.2 接地干线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加钢套管或其它坚固的保护套管,钢套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做补偿装置。4.5.3.3 接地线应水平或垂直敷设,也可沿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在直线

11、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情况,水平度与垂直度准许偏差2/1000,但全长不得超过10mm。转角处接地干线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扁钢厚度的2倍。4.5.3.4 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应保持250300mm的距离,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隙1015mm。4.5.3.5 支持件应采用40mm40mm的扁钢,尾端应制成燕尾状,入孔深度与宽度各为50mm,总长度为70mm,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1.5m,垂直直线部分1.53m,弯曲部分0.30.5m。现浇砼墙或实体砖墙上可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固定支持件。4.5.3.6 接地干线跨越门口时应暗敷设于地面内(做地面以前埋好)。4.5.3.7

12、 变压器室、高低压开关室内的接地干线应有不少于2处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相连接,且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的接地干线上应设置不少于2个供临时接地用的接线柱或接地螺栓。4.5.3.8 接地干线表面沿长度方向应涂以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漆和黄色漆相间的条纹,油漆应均匀无遗漏,但接地端子等处不得刷油漆。4.5.4 具体安装方法如下: 4.5.4.1 1埋设支持件:根据设计要求先在砖墙(或加气混凝土墙,空心砖墙)上确定坐标轴线位置,在砖墙上做10cm厚砼压带用内胀栓做固定点或随砌墙将预制成50 mm50 mm的方木放入墙内,待墙砌好后将方木剔出,然后将支持件放入孔内,同时洒水淋湿孔洞,再用水泥砂浆将支持

13、件埋牢,待凝固后使用。现浇混凝土墙上固定支架,先根据设计图要求弹线定位,钻孔,支架做燕尾埋入孔中,找平正,用水泥砂浆进行固定。4.5.4.2 明敷设接地线安装:当支持件埋设完毕,水泥砂浆凝固后,可敷设墙上的接地线,将接地扁钢沿墙吊起,在支持件一端用卡子将扁钢固定,经过隔墙时穿越套管,接地干线连接处应焊接牢固。末端预留或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5 质量控制5.1 防雷引下线暗(明)敷设5.1.1 焊接面不够,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及焊渣处理不干净等现象。应按规范要求修补更改。5.1.2 2漏刷防锈漆和面漆,应及时补刷。5.1.3 主筋错位,应及时纠正。5.1.4 引下线不垂直,超出允许偏差。引

14、下线应横平竖直,超差应及时纠正。5.2 接地干线安装。5.2.1 扁钢不平直,应重新进行调整。5.2.2 接地端子漏垫弹簧垫,应及时补齐。5.2.3 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及焊渣处理不干净等现象。应按规范要求修补更改。5.2.4 漏刷防锈漆和面漆,应及时补刷。6 质量标准6.1 主控项目6.1.1 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与支架焊接处,刷防锈漆和面漆防腐,且无遗漏。6.1.2 变压器室、高低开关室内的接地干线应有不少于2处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连接。6.1.3 当利用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做接地线时,应在构件或管道与接地干线间焊接金属跨接线。6.

15、2 一般项目6.2.1 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6.2.1.1 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6.2.1.2 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6.2.1.3 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6.2.1.4 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6.2.1.5 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措施。6.2.2 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的材料采用为钢材,热浸镀锌处理,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下表规定:种类、规格及单位敷设位置及使用类别地上地下室内室外交流电流回路直流电流回路圆钢直径(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