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老年公寓开发模式探讨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093723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9.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老年公寓开发模式探讨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老年公寓开发模式探讨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老年公寓开发模式探讨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老年公寓开发模式探讨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老年公寓开发模式探讨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老年公寓开发模式探讨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老年公寓开发模式探讨精品(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公寓开发模式探讨市场部2008年9月目 录前 言4一、基本概念51、相关产品概念52、“老年公寓”概念5二、老年公寓开发的市场机会点71、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72、“老年公寓市场”潜力巨大73、老年人养老逐步向集中养老转移84、“421家庭”催生老年住宅的产生和发展85、国家鼓励开发商进行老年人住宅地产的开发96、我国城市老年公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97、老年住宅在京、沪等地倍受热宠108、我国城市老年公寓的发展方向10三、老年居住产品需求特点141、面积特点142、功能特点143、户型特点154、设计特点155、特殊要求16四、国内老年公寓案例借鉴171、北京东方太阳城中国老年人保健

2、基地、学术基地172、绿地21城孝贤坊242、亲和源老年公寓284、江南太阳城34五、国际市场中的老年公寓371、国外老年住宅市场的状况372、国外老年公寓设计理念:433、国外典型老年公寓项目简介45六、老年公寓项目选址特点47七、老年公寓规划特点481、社区规划482、社区组成493、绿化景观494、交通布局50八、老年公寓产品特点511、住宅建筑规划512、房间设计特色513、公寓设施514、房屋装修56九、老年公寓配套特点601、智能化配置602、会所613、电梯614、商业625、配套626、老年医院及护理院637、生活机能配备63前 言随着常规房地产开发的竞争日趋激烈,旅游地产、老

3、年公寓地产、墓地地产等新型的房地产开发模式,走差异化道路,有望成为地产开发的蓝海。本报告选取了老年公寓这一物业的开发模式进行研究,首先对开发老年公寓的市场机会进行挖掘,然后,对老年居住产品的需求特征进行分析,之后,对国内和国外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研究借鉴。在此基础上,对老年公寓项目选址、小区规划、产品和配套的特点进行总结。一、基本概念1、相关产品概念从老年人住宅的经营管理看,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第一是公办公营式,第二是公办民营式,第三是民办民营式。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专为老年人提供长期居住场所的机构类型可分为传统敬老院、福利院和新型老年公寓。福利院一般按照第一种模式,即公办公营式进行经营,第二种公办

4、民营模式则更像目前国内流行的敬老院,老年公寓应属于民办民营式的经营模式。经营模式民办民营公办民营公办公营机构类型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国内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住宅用房除了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外,纯属社会化经营的老年公寓目前还很奇缺。虽然,在上海打着“老年公寓”旗号的养老机构在最近几年涌现出了不少,但由于这样的“老年公寓”依然带有强烈的社会福利色彩,所以它与真正意义上的作为一种商品房新产品出现的老年公寓还是有其本质差别的。不过,这种作为纯老年居住住宅的“老年公寓”作为发展程度较高的新开发项目已成为一个引起有关方面充分关注的问题。2、“老年公寓”概念所谓“老年公寓”,就是专门为老年人建造的生活设施齐全、公

5、用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具有时代气息的城市老年人社区,是一种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它既是一种新的老年人生活方式,又是一种民办民营式的经营模式,更是一种城市老年人聚居形式。老年公寓是一种新的居家养老方式,不仅拥有分散的居家养老所没有的各类保障服务设施,让老人既住得安心、舒心;又能拥有一般养老机构所没有的家庭氛围。所以,优势十分明显:1)减轻子女养老压力,提高社会效率。2)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3)服务专门化、系统化,使老年人生活质量大大提高。4)老人仍拥有自己的居所、配置自己喜欢的家具,让老人既有“家”可归,又能享受一般住家无法享受到的配套服务。老年公寓已成为国际风行的第三种养老模式,为老

6、年人服务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二、 老年公寓开发的市场机会点1、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时,即为老龄化社会。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约为1.45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1.2%,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以3%的速度增长。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预测,到2025年,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口19.34%;到2040年,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口的27.8%,届时每三个半人口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口。另有调查显示,中国约有1000万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

7、需要照顾,而城市老人中,98%依靠自我养老。2、“老年公寓市场”潜力巨大2000年国家有关部门通过调查和分析预测,到本世纪一十年代末,中国退休劳动者一生的积蓄总和相当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另据中国老龄人协会估计,中国老年人消费约每年3000亿人民币,而且随着老年人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其消费数额还将得到进一步增长。由此可见“老年人市场”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老年人产业,尤其是老年人住宅产业是一个极待开发的产业。零点调查提供的分析显示,在中高收入老年人期望的入住方式中,希望购买房屋产权的占调查总数的51%,打算租赁房屋使用权的占24%,希望购买产权式酒店的占16%,打算采取其他形式的占9%。

8、目前租赁市场上的房源较为零散,适合老年人居住的房源就更少。这也表明通过租赁方式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的市场还不成熟,而产权式酒店购买受众面也比较小。这也意味着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老年社区市场前景看好。3、老年人养老逐步向集中养老转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那些所谓的养老院是些没儿、没女的孤寡老人的安身之地),国内老年人养老讲究“三代同堂”,老死不离儿孙。但随着近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观念的改变;核心家庭趋于普及,传统家庭逐渐减少,一方面下一代与老一代分居现象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家庭结构演变又表现为老少两代在居住上“分而不离,离而不远”的特点,因此老年人不堪忍受“空巢”的孤单寂寞之苦,从过去不肯到

9、养老院开始向往养老院,养老观念和居住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4、“421家庭”催生老年住宅的产生和发展自我国七十年代中期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以来,“三口之家”现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家庭结构。许多独生子女成家之后,所面临的是每对中青年夫妇在繁忙的工作压力和残酷的生存发展竞争条件下要照料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再加之老年人多愁善感及实际上的“代沟”,由此引起了一系列没完没了的家庭烦恼及社会问题,老年公寓呼声高涨,呼之欲出。5、国家鼓励开发商进行老年人住宅地产的开发面对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生活问题已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在2003年召开中共十六大三中全会上有关代表提及老年人养老一事,中央

10、领导对此十分重视。国家民政部及地方各级民政部门从社会各方面宣传全面关心和帮助老人,尤其是老年人养老与生活方面,并鼓励开发商从事老年人住宅的开发。例如河南等地方政府采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可划拨;多项税费可减免;贷款条件放宽、利率优惠等政策鼓励开发商开发老年住宅地产。6、我国城市老年公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老年公寓的现状我国第一个老年公寓于1986年6月诞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是由社会集资兴办并向全国开放的民营福利企业。北京市第一个老年公寓是1991年由清华园兰照院改造而成的。1990年上海首家老年公寓在浦东落成,江泽民总书记为之题词:“浦江夕阳诗如画,秋色黄花送晚情。”据统计1998年1

11、0月我国有800所老年公寓社区,其中规模较大、设备齐全、知名度较高的有浙江省永嘉县乐山庄、天津鹤童老年公寓、上海众仁老年公寓、乐山夕阳红老年公寓等。1996年9月,盖州市决定建造“华夏桃源村”老年公寓,规划用地60公顷,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可供1万名老人居住,预计总投资8.17亿元。上海的康乐小区,在设计前就预计出居住老年人口数,确定在小区内配套建造一处200平方米的老年人活动室和两栋示范性的老年住宅,正式列入小区建设计划,并按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进行专门设计。整个小区设计完成后曾在国家建设部召开的全国各省市示范小区设计评审会上受到专家们的好评。尤其是小区建设具有特色的老年社会专用设施引起者的

12、极大兴趣,它体现了上海这个老年型城市的特点。小区建成后,不少报刊杂志都对小区新颖的设计造型、优美的规划布局、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建有老年社会专用设施和老年住宅等建筑特点作了报道,深受人们赞赏。整个小区经国家建设部的专家评审,被评为全国参赛工程的优美住宅小区和全优工程。设备齐全、功能良好、符合老年人安享晚年需要的老年公寓,其示范效应已在一些地方掀起了开发“银色产业”的热潮。 我国城市老年公寓发展存在的问题首先,“银色产业”浪潮虽已掀起,但其波及力度远远不够。目前全国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兴办的敬老院4万多所,所养不过75万人。全国个体、私营和合营的福利事业中养老的老年人,据推算不超过20万人,也就是说

13、,目前全国在养老设施里养老的老年人不过100万人,不足老年人口总数的1%。矛盾便在于此,一边是老年人口急剧增加,兴建这些福利机构是一种必然趋势,一边是经济收入有限,不可能把老年公寓当作高消费的场所,老年人的需求是舒适、安逸又价格适中的老人居,这对于想赚大钱的投资商而言大多还处于一种观望态度,不想贸然斥资于收益微薄的老人产业中去。其次,从已建成的老年公寓来看,存在数目少、规模小、分布地区不广等问题。前文已经提到,我国现有不同规模的老年公寓800家,规模都比较小,初具规模的只有浙江永嘉县康乐山庄、天津鹤童老年公寓和上海市众仁老年公寓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很多城市的老年公寓建设尚处于启动阶段,北京市仅有

14、几家房地产公司对这种新型房地产商品类型进行了调查摸底,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还未注意到这一具有相当生命力的房地产商品新类型。再次,市面上现有的老年公寓品质层次较低,一些地区存在名为老年公寓的住房,并未考虑老年人的生理行为特征,其居住小区不仅规模小,配套设施不齐全,而且多为原来的已开发住房,只冠以“老年公寓”之名进行销售,从选址规划,户型设计到相关服务设施的建设与实际意义的老年公寓相去甚远。即使是专为老年朋友开发建设的老年公寓单在物业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老年公寓开发完毕后的经营不仅是一般的物业管理,而且是多种专业化经营和管理,更需要体贴入微的服务态度和质量。而大多开发商或物业管理单位对老年公寓的管理

15、却是泛化、片面化,往往只流于形式,不能进行深入的管理。而科学合理的专业化经营和“以老人为中心”的爱心服务并建立信誉和知名品牌,是老年公寓项目建设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这就要求开发商在具有较好的房地产开发水平的同时,联合专业服务单位提高自身的管理服务水平,为住户提供特殊的服务。7、老年住宅在京、沪等地倍受热宠最早的老年公寓就出现在北京和上海。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在当时的上海商品房积压量高达上千万平方米的情况下,中高档老年公寓一直供不应求,排队预订的场面时有发生。九十年代中期,北京的一些机构在吸取上海老年公寓的成功经验后,结合本地区老年人生活习性建老年公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近年京、沪、浙等地推出的中高档老年公寓和度假型老年公寓均收到市场的青睐。8、我国城市老年公寓的发展方向 老年公寓将逐步从主城区向城郊转移老年人进入养老社区的目的就是安享晚年和健康长寿,因此对环境质量要求较多,而现有的养老院、福利院因历史原因,大多选址于市中心,噪音和空气污染相当严重,相信随着老年人对养老质量要求的提高,其老年住宅从主城区向城郊转移将成必然之势,且唯有城郊独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