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某某某年全国生物学联赛模拟试卷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093570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某某某年全国生物学联赛模拟试卷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物科技)某某某年全国生物学联赛模拟试卷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物科技)某某某年全国生物学联赛模拟试卷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物科技)某某某年全国生物学联赛模拟试卷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物科技)某某某年全国生物学联赛模拟试卷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某某某年全国生物学联赛模拟试卷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某某某年全国生物学联赛模拟试卷精品(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模拟题 2012年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模拟题注意事项:1使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做答;2试题按学科分类,单选与多选混排,每小题只标明分值,分值不代表是否为多选,是否多选可从题干中判断。答案完全正确才可得分;3答题时间120分钟,全卷共l20道题,l60分。第一部分 29道题(40分)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内信息传递(intra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分子(1分)A 环腺苷酸(cAMP) B 环鸟苷酸(cGMP)C 钙离子(Ca2) D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2使蛋白质变性沉淀的因素有(2分)A 加入中性盐 B 剧烈搅拌

2、C 加入乙醇 D 加热3人体的肌肉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但平滑肌和骨路肌的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1分)A 属于不同系统 B 所含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C 肌肉细胞的形状不同 D 在人体内的分布位置不同4下列元素对于人体的主要影响及重要性,正确的是(1分)A Fe合成甲状腺素 B Mg构成血红素C Zn影响精子的活动 D I影响神经的活动5人体肠道细菌能合成的维生素是(1分) A 维生素K B 泛酸 C 生物素 D 叶酸 E 以上都是6下列几种化学成分,在植物细胞壁形成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1分) A 果胶质、纤维素、木质素 B 木质素、果胶质、纤维素C 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 D 果胶质、木质素

3、、纤维素7生物素参与下列哪一种反应(1分) A 羟化作用 B 羧化作用 C 脱羧作用 D 脱水作用 E 脱氨作用8以下的核苷酸链是(1分)A DNA B mRNA C tRNA D rRNA9下列“维生素名一化学名一缺乏症”组合中,哪种组合是错误的(1分) A 维生素B12一钴胺素一恶性贫血 B 维生素B2一核黄素一口角炎C 维生素C抗坏血酸一坏血病 D 维生素E生育酚一不育症E维生素F亚油酸一脂肪肝10. 合成脂肪和磷脂除了要ATP外,还必需有(1分) A GTP B UTP C CTP D dATP E cAMP科学家研究甲、乙两种生活在不同栖所的哺乳动物,分析母乳的成分如下表;分别强迫灌

4、饮海水1公升后,再分析尿量和其成分,结果亦列于下表。据表中资料分析回答1113题。母乳成分(g/100g乳汁)海水尿液水分脂质蛋白质糖类灌饮(ml)氯浓度(mM)排出(ml)氯浓度(mM)甲87.63.81.27.01,0005351350400乙45.342.710.50.01,00053565082011下列有关“甲、乙两种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A 甲为陆生动物,乙为水生动物 B 甲为恒温动物,乙为变温动物C 甲生活环境的平均温度比乙低 D 甲经由代谢途径获取水分的效率比乙低12将甲、乙两动物放在竹筏上,任其漂流在海上,只供饲料不供饮用水,结果会(2分)A 甲比乙先因缺水而死亡 B

5、乙比甲先因缺水而死亡C 甲乙均能饮用海水而存活 D 表中资料不足,所以不能判断13选出最有可能的配对(2分) A 甲为水牛,乙为海马 B 甲为骆驼,乙为海象C 甲为蜥蜴,乙为鸭嘴兽 D 甲为山猪,乙为鲸鱼14人不能消化纤维素,是因为人体内分解多糖的酶不能催化分解(1分)A 1,6糖苷键 B 1,4糖苷键 C 1,4糖苷键 D 1,6糖苷键15下列哪个是脱氧核糖(2分)16. 下列哪一类氨基酸对于人体全部是必需氨基酸(1分)A 碱性氨基酸 B 酸性氨基酸 C 分枝氨基酸 D 芳香氨基酸 E 含S氨基酸17. 下列哪种蛋白质不是结合蛋白(1分)A 粘蛋白 B 细胞色素C C 血红蛋白 D 清蛋白

6、E 脱氢酶18. 蛋白质为原生质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哪些是蛋白质的功能(2分) A 具有较高的吸热、放热能力,在生物体内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B 为细胞内供应能量和储藏能量的主要物质 C 在细胞内具有酸碱缓冲作用D 使细胞内不同的化学反应,可以分别在不同的小构造内进行而不互相干扰E 有些蛋白质可降低化学反应时活化能的需求量19. 蛋白质变性一般不包括(2分) A 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B 失去生物学活性 C 肽键断裂 D 二硫键遭破坏 E 溶解度降低,失去结晶能力并形成沉淀20. 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构象特征主要取决于(1分)A 氨基酸的组成,顺序和数目 B 氢键、盐键、范德华力等构象维系力C 温度、pH

7、、和离子强度等环境条件 D 肽链间及肽链内的二硫键E 各氨基酸间彼此相连的肽键21. 下列细胞的构造中哪些含有核酸(2分) A 核仁 B 溶酶体 C 线粒体 D 高尔基体 E 叶绿体22. 关于酶的抑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1分) A 可逆抑制作用是指加入大量底物后可解除抑制剂对酶活性的抑制B 不可逆抑制作用是指用化学手段无法消除的抑制作用C 非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可用于了解酶的必需基因的种类D 非竞争性抑制属于不可逆抑制作用E 可逆抑制作用与不可逆抑制作用的主要区别是提高底物浓度是否能够逆转抑制剂对酶活性的抑制23. 能反馈地抑制己糖激酶的代谢物是(1分)A 6磷酸果糖 B

8、6磷酸葡萄糖 C 1磷酸葡萄糖D 1,6二磷酸果糖 E 丙酮酸24. 关于生物合成所涉及的高能化合物的叙述,下列哪些是不正确的(2分) A 只有磷酸酯才可作高能化合物 B 氨基酸的磷酸酯具有和ATP类似的水解自由能C 高能化合物ATP水解的自由能是正的D 高能化合物的水解比普通化合物水解时需要更高的能量E 生物合成反应中所有的能量都由高能化合物来提供25. 1摩尔乙酰CoA彻底氧化生成多少摩尔的ATP(1分) A 9 B 12 C 24 D 18 E 726. 下列哪些反应有脱羧(2分) A 琥珀酸延胡索酸 B 酮戊二酸琥珀酰CoAC 丙酮酸乙酰CoA D 草酰琥珀酸酮戊二酸27. 关于还原物

9、质的穿梭叙述,正确的是(2分)A NADH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膜B 经甘油磷酸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的氢离子氧化时生成2个ATPC 经苹果酸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的氢原子氧化时生成3个ATPD 甘油磷酸穿梭少得1个ATP是由于穿梭过程中消耗1个ATP28. 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时共有几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1分) A 3次 B 4次 C 5次 D 6次29. 三羧酸循环过程中,底物水平磷酸化只发生在一步反应中,该步反应是(1分) A 琥珀酰CoA琥珀酸 B 酮戊二酸琥珀酰CoAC 琥珀酸延胡索酸 D 苹果酸草酰乙酸第二部分41题(48分)30下列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2分) A 缺氮可使植物体内积累较多的

10、糖 B 提高植物根冠比的措施是多施氮肥和钾肥C 将中p0的细胞放入等渗溶液中,其体积保持不变D 当植物体缺水时,叶片内的ABA(脱落酸)含量下降E 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渗透势增高,水分进入,气孔张开31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液都是一种缓冲体系。它们的pH值由下列四种因素中的哪两个因素决定(1分) 阳离子和阴离子间的平衡 弱酸和弱碱基团的浓度 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质子泵ATP酶活性和质子交换A 和 B 和 C 和 D 和32不同作物缺少不同无机盐,表现不同的症状: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油菜只开花,不结果;向日葵杆细茎弱,易倒伏;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上述作物缺少的无机盐

11、分别是 硼 钾 磷 氮(1分) A B C D 33气孔的开闭影响绿色植物的哪些生理活动(2分) A 光合作用 B 离子转运 C 呼吸作用 D 水的转运34在C4途径中,CO2被固定后形成的化合物是(1分)A 磷酸甘油酸 B 磷酸甘油醛 C 草酰乙酸 D 磷酸烯酸式丙酮酸35陆生植物的主要进化趋势是(1分) A 孢子体和配子体阶段有明显的区别 B 单倍体阶段缩短C 无性阶段缩短 D 增加配子体的复杂性36蕨类植物因为具有哪一组特征,因而比苔藓植物更进化孢子体世代比配子体世代发达 有胚 有输导组织 有孢子 有机械组织 孢子囊有散放孢子的结构(1分) A B C D 37关于细胞分裂素能延迟叶片衰老的原因中,错误的是(1分)A 细胞分裂素能阻止叶片中营养物质外运B 细胞分裂素能阻止蛋白质水解酶的产生C 细胞分裂素能阻止核酸水解酶的产生 D 细胞分裂素能促使叶片中其他色素转变为叶绿素38能够延长鲜花开花时间的措施是(1分) A 增加细胞分裂,增加光合作用,增加营养物质B 减少蒸腾作用,减少乙烯合成,减少呼吸作用C 降低室温,减少光合作用,减少营养物质 D 增加抗菌物质,增加维生素,增加乙烯合成39植物的根与茎在内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 根表皮为吸收组织(具根毛) 茎表皮是保护组织 根具内皮层 茎具内皮层 根的木质部与韧皮部相间排列、茎则内外排列 根的木质部与韧皮部内外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