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患者康复指导方案2.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8092501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梗患者康复指导方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梗患者康复指导方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梗患者康复指导方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梗患者康复指导方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梗患者康复指导方案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梗患者康复指导方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梗患者康复指导方案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传统的治疗观点认为,AMI患者至少应卧床2周以减轻心脏的负荷1。但欧美一些国家早在70年代就开始对无合并症AMI患者实行早期活动、早期出院的康复方案,实行这一方案并不增加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反能加快患者体力和心理状况的康复。为了促使AMI患者早日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自觉预防疾病的危险因素,并达到更好的生理、心理、职业状态,我科对无合并症AMI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7年12月至1999年10月收住我科CCU被确诊为AMI 210例中,选Killip心功能级及级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

2、竭、休克及其他心外疾病,如肺气肿、贫血、神经、精神疾病等,共10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按AMI常规给予肝素或(和)阿斯匹林、硝酸酯类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符合早期溶栓指征的患者作溶栓治疗。两组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CK-MB峰值、入院时Killip心功能分级及接受早期溶栓治疗等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1.2康复指导康复指导内容分为活动内容与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包括介绍病室环境、监护程序、心肌梗死的注意事项、诱发因素、康复意义、出院指导所用药物的性能以及心脏的解剖与发病机制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均为45周,康复组住院后的前2周实行本研究制订的方案

3、,见表1。表1康复指导方案住院日康复组对照组12 d卧床作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自由翻身,生活由护工照顾卧床作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自由翻身,生活由护工照顾34 d半坐卧位3次,每次10 min,部分生活自理同上56 d床边坐椅每日3次,每次30 min,可在别人扶持下室内慢步走动,每日2次,每次10 min同上710 d在走廊慢步走动,每日34次,每次1015 min,日常生活自理床上部分生活自理,床上坐起每日3次,每次10 min,在别人扶持下室内慢步走动,每日2次,每次10 min1114 d步行300400 m,每日2次,可在院内缓慢散步,每日2次,每次1520 min床上生活完全自理,床

4、边坐椅每日3次,每次10 min1521 d模拟出院后早期活动量,日常生活自理,接近正常步速,每日院内散步3次,每次1520 min按康复组710 d活动量循序渐进2230 d接近正常步速每日室外散步3次,每次2030 min,缓慢登台阶23层按康复组1114 d活动量循序渐进按康复指导方案逐渐增加活动量,当增加运动量时,严密监测患者活动后心率、血压、心电图变化及有无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等,如增加运动量后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率明显增快、血压明显升高或反而降低,心电图出现ST段压低等情况,停止递增运动量。对照组卧床1014 d后逐渐下床活动。2结果见表2。表2两组患者病情变化情况(n=50)分

5、组心室晚电位阳性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便秘肺部感染再梗死康复组141816612对照组17202042*54*P0.05康复组在增加运动量过程中出现心绞痛或静息心电图ST段下移等心肌缺血表现者3例。出现呼吸困难或心率明显增快者2例。心绞痛及呼吸困难均于停止递增运动量后消失。3讨论3.1既往AMI患者即使无合并症也需住院46周,其理论基础是坏死心肌愈合为坚实的疤痕需要6周。随着CCU的普及,证明AMI后发生致死的室性心律失常大多在发病24 h内,以后的发生率呈指数性减少。由于AMI治疗的进展,特别是溶栓治疗的广泛开展,使梗死面积缩小,患者预后显著改善。80年代,欧美国家对无合并症患者于发病第5

6、天开始下床活动。研究表明,活动锻炼可扩张冠状动脉及形成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增加心肌供血,减慢心率,降低动脉压,改善葡萄糖耐量,降低血脂,有利于心功能恢复2。3.2长期卧床可导致肌力下降,引起血栓栓塞性疾病及坠积性肺炎。患者长期卧床,情绪亦较消极,同时由于食欲减退,食量减少和肠蠕动减弱,可引起排便困难和便秘。绝对卧床期间,患者生活必须由他人协助,加之对疾病的较多顾虑,使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通过护理人员有效地康复指导,有利于促使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3.3为了更好地指导AMI患者安全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我科仍让患者住院34周,在院模拟出院后的生活方式或运动量。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心室晚电位阳性、

7、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肺部感染、再梗死方面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表明对无合并症AMI患者实行康复指导是安全可行的。对有心泵功能不全性心律失常(如窦速、房速、房颤)、不稳定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以及急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不宜实行康复活动;广泛前壁梗死,病情发展难以预料,不宜实行早期下床活动。在实施康复指导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心绞痛或呼吸困难,应暂停增加运动量,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积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锻炼要根据病情分为5个阶段实施: 1、急性期:为患病后第1周。此期病人多在冠心病监护病房内接受治疗。除一般治疗外,病人还应在医护人员帮助下为康复做好准备。一般第12天应绝对卧床,第3

8、天可在床上擦脸、洗漱、活动下肢,并逐渐坐起进餐。 2、亚急性期,为病后23周。病人多已回到一般病房。此时病人可在医护人员帮助下增加活动量,由起床站立,慢走,到缓速步行,而后试着下楼,再后可根据疾病恢复情况做简单医疗体操,短时间少量会客,看电视,读报。 3、恢复初期,为病后48周。病人可出院休养,从事能量消耗较少的活动,如日常生活自理,修剪花木,做家务琐事等。此时病人可开始有计划的体力活动,以步行为宜。第1天,可在56分钟内步行150米,练习34天后,可增加到每天步行400500米,在810分钟内走完。维持这一活动量2周后,可再逐渐增加活动强度。 4、恢复后期,为病后第712周。病人可继续休整,

9、逐渐恢复原来的日常活动,形式多样。比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锻炼,也可将气功和太极拳等作为辅助运动。 5、功能提高期,为病后36个月。此时病人病情已很稳定,心肌梗死部位已愈合为瘢痕组织,活动和运动耐受力也明显增强,所以可逐步有计划地进行适宜强度的体力适应性锻炼,逐步恢复工作。运动锻炼形式可选择散步、跑步、体操、太极拳等低强度体力运动,早晚各进行1次,每次3060分钟,或每天从事1次204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 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结束时不要突然停止运动,应逐步减少活动量。另外,应避免在大量进餐、喝浓茶后2小时以内锻炼,锻炼后不要立刻用热水淋浴。如果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出现心绞

10、痛、严重呼吸困难或明显心律失常,则表明运动量不合适,应适当减轻运动强度,并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心梗患者活动和饮食护理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持久与严重的缺血使局部心肌发生坏死,死亡率很高,尤其是发病的第一周最高。心肌梗死是一个急性重症疾病,延误抢救、不适当的运动和饮食,都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心肌梗死病人什么时候运动,采取何种运动方式,如何进食才更有利于心肌梗死病人,尽早恢复健康,让我们听听专家的解答。心梗病人运动指导休息对急性心梗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可有效减轻心脏的负荷,不合理的活动容易导致意外发生。一位患心梗不到一周的病人,因需要拍胸片,他下楼排队过程中,由于站立过久而发生猝死。在此

11、,提醒患急性心梗的病人,必须遵医嘱好好休息。心梗后第一周患者要完全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吃饭、洗脸、翻身、解大小便。许多病人不习惯床上大便,执意起床解便,这是万万不可的,临床上因入厕导致猝死的病例并不少见,一定要耐心说服病人慢慢床上排便,而且不可使劲排便,这样易发生心包破裂或猝死。如果大便干燥排便困难,则需用缓泻药帮助排便。心梗后第二周可以在床上作四肢活动,慢慢坐起,活动要循序渐进,以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心梗后第三周帮助病人在床上起坐、逐步离床在床旁站立。心梗后第四周下床至附近椅上休息或缓步走入附近厕所大便。严格休息的时间视病情的轻、重而定,通常需48周,以保证心肌梗死部位的完全愈合

12、。但如果病情较重,伴有心衰或其它严重并发症则应严格执行休息制度。从第78周起,一般病人均可逐步增加活动,如无充血性心衰或频繁的心绞痛发作,经过二个月的锻炼后可恢复轻工作,但工作时间不宜过长。不宜做重体力劳动,过度紧张及不规律的工种应后延。心梗病人饮食护理心梗病人进食不宜过饱,最好是7分饱,食物以易消化、含较少脂肪而且产气少的食物为宜,保证必需的热量和营养,限制钠盐的摄入。发病23天,饮食应以豆浆、藕粉、稀粥、菜汁等流食为主。以后随着症状的逐步改善,逐渐增加稀饭、面条、面包、饼干等食品,宜少食多餐,钠盐和水份要适度。同时病人应禁忌烟酒。家人应为病人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让病人在愉悦的环境中进餐,不

13、仅利于病人的消化,还利于病情的恢复。其实心肌梗塞病人进入了恢复期,经过治疗,症状基本恢复,是否可以过性生活?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性生活会引起再梗塞或导致猝死。事实上这种可能性不大。一般来说,心肌梗塞病人治愈后经过三个月的休养便可恢复性生活。大面积梗塞病人完全康复6个月后才可以开始性生活。过性生活前必须查心脏功能和血压,判定是否可以过性生活。恢复性生活的条件:1.脚踏试验。能达到56公里/小时速度,而没有出现明显的心率加快及心电图异常改变,血压也无升高现象,这样的病人完全能够承受性交时所需的活动量,可以小心翼翼尝试逐渐恢复性生活。2.心肌耗氧量相当于中等运动时活动量,无其他异常改变者,谨慎地过性生

14、活,一般危险性低。心肌梗塞病人恢复性生活后,必须遵守以下10项原则:1.情绪不要太过激动,心理状态平静舒适愉快。2.适宜的体位。体位的选择,原则是夫妇都比较放松的姿势,如采用女上男下、侧卧位、立位、坐位进行,以减轻体力消耗。3.爬45层楼梯时,心率达到110120次/分,呼吸超过30次/分,出现气喘、头昏、心律不齐,感到不舒服者,不适合进行性交活动。4、心肌梗塞恢复后,仍有早搏,每分钟10次以上者,应禁止性交活动。5.静息时仍有心绞痛者,不宜过性生活。6,性交是全身性运动,可提高血压,收缩期血压可增高40100毫米汞柱,舒张期血压2550毫米汞柱,心率可增加50100次/分。因此,中型高血压者

15、,应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后可以性交,但重型高血压者禁止性生活。7.低水平运动试验引起明显的心肌缺血、心绞痛、心律失常者应禁止性生活。8.饱餐后,不要性交,因为饱餐后,由于消化和吸收的需要,心输出量增加,腹腔脏器处于充血状态,心脏因输出量增加,而负担加重:饱餐后胃壁受到刺激,增强了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会引起窦房结节律减慢,同时使冠状动脉收缩加重,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使心肌进一步缺血、缺氧,加重心肌的损害。因此,饱食后禁止性交。9.饮酒、洗冷水或热水浴后,不要立刻性交。一般至少23个小时后方可性交。10.性交过程中突然心前区剧烈疼痛、呼吸急促、有憋闷感、脉细速、出冷汗时,应即刻中止性生活,让病人平卧,不可搬动,马上舌下含硝酸甘油12片或用亚硝酸异戊脂鼻子吸人,尽快打急救电话,及早抢救治疗。室速发作时少数室上性冲动可下传心室,产生心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