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机械部分)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8090590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15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行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机械部分)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机械行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机械部分)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机械行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机械部分)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机械行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机械部分)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机械行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机械部分)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行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机械部分)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行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机械部分)精品(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机械部分)一、填空题考核题库与习题解答1、发电厂 的各工作地点应有相互联系用的 或 。答案:运煤系统;信号;通信设备。2、各工作场所或通道以及铁道沿线均须有 。答案:良好的照明。3、在运煤设备运行中,禁止 设备去上链条、钢丝绳或皮带。答案:不停。4、各种运煤设备在许可开始检修工作前,运行值班人员必须将 并挂上 。检修工作完毕后,检修工作负责人必须检查工作场所已经 ,所有 已离开,始可通知运行班长恢复设备的使用。答案:电源切断;警告牌;清理完毕;检修人员。5、检修工作处所如有裸露的电线,应认为是带电的, 。对可能触到的裸露电线,应在检修工作开始前拉开电源和上锁,并将该线挂上

2、地线接地。答案:不准触碰。适合岗位:电动门班班长、电动门班班技术员、电动门班操作工。6、不准在可能 的设备(如抓斗、吊斗等)下面进行工作。有必要在这些设备下面进行检修等工作时,应先做好防止 的安全措施。答案: 突然下落; 突然下落。7、不准在有煤块掉落的地方 或 , 有必要时应戴 。答案: 通行; 工作; 安全帽。适合岗位:电动门班班长、电动门班班技术员、电动门班操作工。8、观察锅炉燃烧情况时, 须戴 或 用遮着眼睛。在锅炉升火期间或燃烧不稳时,不可站在看火门、检查门或喷燃器检查孔的正对面。答案:防护眼镜;有色玻璃。9、在移去煤中的雷管时,必须 ,防止撞击、掉落、挤压或受热,在任何情况下不得

3、。运煤皮带上发现雷管时,应立即将皮带停下处理。取出的雷管,必须交 处理。答案:特别小心;拉动导火线;有关部门。10、司机离开机车时,应将气门 ,压火 ,将车门 。答案:关闭;下闸;上锁。11、煤车摘钩、挂钩或起动前,必须由 查明车底下或各节车辆的中间确已 ,才可发令操作。答案:调车人员;无人。12、发电厂应制订关于 的专门规程,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答案:车辆调度。13、储煤场应有 的照明、排水沟和消防设备,消防车辆的通路应 。答案:良好;畅通。14、储煤场内煤堆底部与靠近煤堆的铁轨间至少应有 m的距离,如有装煤或卸煤的机器(如坦克抓煤机、推煤机等)须在其间进行工作时,还需适当 。答案:1.5

4、;放宽。15、卸煤沟或卸煤孔上应盖有坚固的箅子,卸煤时 。箅子的网眼一般应不大于 mm 。答案: 不准拿掉;200200 。16、寒冷地区的发电厂, 卸煤车内 时应有防止卸煤工人 的措施。答案: 冻煤; 滑倒。17、工人砸煤时应戴 。砸煤时要注意站的位置, 以防 。答案: 防护眼镜; 跌倒伤人。18、从煤堆里取煤时, 应随时注意保持煤堆有一定的 , 避免形成 ,以防坍塌伤人。在工作中发现有形成 的可能时,应采取措施加以消除。对已经形成的 ,在未消除以前,禁止从上部或下部走近。答案:边坡;陡坡;陡坡;陡坡。19、 应熟悉各种型式煤车车门的操作方法。在操作中应特别注意防止被 打伤或被掉下的煤砸伤。

5、答案:卸煤工;车门。20、卸煤工应从车箱上的 上下煤车,不准从 跳下。答案:脚蹬;车上。21、禁止在一个煤车内 机械卸煤和人工卸煤。人工清扫车底的工作,须待卸煤机械 后始可进行。答案:同时进行;离开车辆。22、人力撬车时应有专人 ,使用专用的撬车工具,并应有防止 的措施。答案:负责指挥;发生溜车。23、用小推车人工推煤时, 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禁止 推煤车。煤车须有 ,禁止使用损坏了的煤车。答案:前后车辆;蹬上;刹车装置。24、储煤场装有煤气红外线原煤 时,必须制订有关 的安全规定。答案:解冻库;防火防爆。25、 司机开动运煤机前应发出 信号,确定附近无人和无妨碍起动的 时始可起动。答案:音响;

6、障碍物。26、除司机人员外,严禁其他人员 开动运煤机。运煤机在运行中不准人员 和进行维护工作。各式运煤、卸煤机械操作室的门窗应 ,窗户应加装防护栏杆,门应 ,以防行车中操作人员探头嘹望或走出操作室。答案:擅自;上下;保持完好;加装闭锁。27、禁止用吊斗、抓斗载运 或 。答案: 人员; 工具。28、当司机离开运煤机时, 应将 或将发动机停止; 较长时间离开时, 还应将运煤机驾驶室的门 。答案: 电源拉开; 上锁。29、坦克抓煤机在抓斗 时,禁止开动车身行走。螺旋卸煤机卸完煤后,应随即将螺旋提升至 。答案:抓满煤;最大高度。30、扒煤机、卷扬机等设备在运行时,禁止任何人跨越 。停用时,无关人员不准

7、跨越 。答案:钢丝绳;钢丝绳。31、轮斗机的梯子及围栏,应保持 。照明应保证足够的亮度。起动时应先发出 信号。推土机配合轮斗机作业时,应保持 的安全距离。答案:完整;音响;3m。32、进入原煤斗的 应有坚固的盖,平时应拴牢。 应有上下用的梯子及缚安全带绳子用的固定装置;如使用临时梯子上下,则应有拴牢梯子的 。答案:人孔;人孔;固定装置。33、翻车机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必须动作良好,回转自动限位保护应投入,手动 处于备用状态;值班人员必须检查煤车是否符合翻车机的要求,不准 不符合要求的煤车;翻车机在 中,作业区内不准无关人员靠近;当翻车机回转到 度后需要清扫车底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并取得 许

8、可,方可进行;如需在翻车机下部煤箅子上清除大块煤、杂物以及检查维护时,应切断电源,挂警告标示牌,并取得值班人员许可,方可进行;调车人员不准乘车辆进入翻车机室,机车必须在翻车机运行之前退出翻车机工作区域。答案:限位器;限位器;翻卸;运行;90;值班人员。34、原煤斗应有坚固完整的 ,在运行中不准将 拿掉。检修中如需将 下则须设临时遮栏,防止工作人员掉人煤斗。答案:箅子;箅子;箅子。35、捅煤斗内的堵煤,应使用专门的 并站在煤斗上部的 上进行。捅煤时不准将 拿掉。答案:捅条;平台;箅子。36、当制粉设备内部有 混合物流动时, 打开检查门。开启锅炉的看火门、检查门、灰渣门时,须缓慢小心,工作人员须站

9、在门后,并看好向 的退路。答案:煤粉空气;禁止;两旁躲避。37、不准进入有煤的 内捅堵煤。在特殊情况下,须进入 的煤斗内进行其他工作时,必须采取下列安全措施:通知 人员将煤斗出口挡板关闭,切断给煤机电源并挂警告牌;工作人员应戴口罩、手套,把袖口和裤脚扎好,进入煤斗必须使用 ,安全带的绳子应缚牢。答案:煤斗;有煤;运行值班;安全带。38、在锅炉运行中应经常检查锅炉的 有无泄漏现象。答案:承压部件。39、当锅炉发现 时,禁止采用关小风门、继续给粉、给油、给气使用爆燃的方法来引火。锅炉灭火后,必须立即停止给粉、给油、给气,只有经过 后,始可重新点火。答案:灭火;充分通风。40、下煤管或煤斗内的堵煤,

10、要使用专用的工具。捅下煤管堵煤时,不准用 顶着工具或放在 用手推着工具,以防打伤。工具用毕,应立即取出。捅煤斗内的堵煤时,应站在煤斗上面的平台上进行,严禁 站在煤层上捅堵煤。答案:身体;胸前;进入煤斗。41、给煤机在运行中发生卡、堵时,禁止 直接拨堵塞的煤。如必须用手直接工作,应将给煤机停下,并做好 的措施。答案:用手;防止转动。42、在锅炉运行中,不准带压对 进行焊接、捻缝、紧螺丝等工作。在特殊紧急情况下,需带压进行上述工作时,必须采取安全可靠措施,并经厂主管生产的领导(总工程师)批准,方可进行临时处理。检修后的锅炉,允许在升火过程中热紧法兰、人孔、手孔等处的螺丝。但热紧时,锅炉汽压不准超过

11、:额定汽压5.884MPa的为 MPa;额定汽压5.884MPa的为 MPa。答案:承压部件;0.294;0.294。43、锅炉吹灰前,应适当提高燃烧室 ,并保持燃烧稳定。吹灰时工作人员应戴 。答案:负压;手套。44、使用移动式吹灰设备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和防护眼镜。在吹灰管 燃烧室或烟道前,不准打开阀门通入蒸汽或压缩空气。工作完毕后应先 阀门,然后再取出吹灰管。答案:未插入;关闭。45、吹灰器有 、锅炉燃烧 或有炉烟与炉灰从炉内 时, 禁止吹灰。答案:缺陷;不稳定;喷出。46、排污时工作人员必须戴 。在排污装置有缺陷或排污工作地点和通道上 时,禁止进行排污工作。答案:手套;没有照明。47、开启排污门可以使用 扳手,不准使用 扳手上帮助开启排污门。锅炉运行中不准修理排污 门。答案:专用;套管套在;一次。48、排污系统有人正在检修时, 进行排污。在同一排污系统内,如有其他锅炉正在检修时,排污前应查明检修的锅炉确已和排污系统 。答案:禁止;隔断。49、排污管道易被人 的部分,应加保温层,以免 工作人员。答案:碰触;烫伤。50、除焦工作,须由经过 的工作人员进行,实习人员未经指导与学习,不准 除焦工作。答案:训练;单独进行。51、除焦时工作人员必须戴 、手套,穿长袖衣服和长裤,使用必要的 用具。答案:防护眼镜;安全。52、当燃烧 或有炉烟向外 时,禁止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