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24.诗词五首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8089953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6.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上24.诗词五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部编版八上24.诗词五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部编版八上24.诗词五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部编版八上24.诗词五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部编版八上24.诗词五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上24.诗词五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上24.诗词五首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 诗 词 五 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饮酒(其五),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他开创了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的,共20首。课文所选的是其中的第5首。这首诗大约写于作者归田后12年(417年),诗人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

2、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1.结庐:盖房子。,2.人境:人世间。,译: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而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1.尔:这样。,2.偏:偏僻。,译: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2.南山:课文指庐山。,译: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庐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1.气:气象,景色。,2.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译: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起回

3、巢。,3.相与:一起。,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意:意趣。,2.辨:辨别,说明。,译: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言表达。,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诗人精神超脱凡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俗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在偏远安静的地方。开头的四句诗,表达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诗人远离

4、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明确: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见,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他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小 结

5、,在人境,无车马喧,(果),心远地自偏(因),悠然超脱尘俗,热爱自然、高洁,有真义归隐乃人生真谛,飞鸟相与还人、“呼吁”归真还朴,结合诗作的学习,我们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思考探究,a.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B.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 C.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诵读欣赏,国破山河在,

6、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古诗四首,安史之乱时,作者把妻儿送回老家,然后独自投奔皇帝,不幸中途被叛军捉住,送往长安。杜甫在这里过了八个月痛苦的俘虏生活,亲眼见到长安陷落后的种种惨状,昔日的繁华景象已被一片残破所代替。他感时忧国,写下了五言律诗春望,表达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春望,写作背景,首联所望见的是什么?为全诗起到了什么作用?,国都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在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7、。同时描绘了一幅安史之乱造成的国破人亡的悲惨景象,读后让人触景伤怀。,春望,颔联写景,描绘了作者怎样的见闻感受?从什么角度来写景?,一句写花,写所见,写时局;一句写鸟,写所闻,写家事。诗人以乐景写悲情,概括了忧伤国事、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春望,颈联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就是因为它能引起人的共鸣。请你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烽火”句承上“感时”句,“家书”句承上“恨别”句。诗意上下贯通,自然流畅;感情波澜起伏,动人心魄。“连三月”,可见战祸之长;“抵万 金”,极言家书难得。在那年代,道出了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容易使人产生共鸣。,春望,从尾联来看,字面上并没有说忧伤,实际上却把忧

8、国伤时之情写得更强烈。试作简要分析。,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亲人,郁结在心头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以手搔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之深。这样,在写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后,又叹息衰老,悲哀更深。结尾这一笔,使满头白发,忧国思家,哀愁衰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作业,雁门太守行,李贺,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人称为“诗鬼”。,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

9、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1.黑云:比喻敌军。,2.金鳞:鳞片状的铠甲。,译:敌军像乌云压境,像是要把城楼压垮,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1.角:号角。,2.燕脂:即“胭脂”。,译: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夜色中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似紫色。,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1.临:动词,抵达。,2.声不起:指鼓声低沉。,译: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报君黄金台

10、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黄金台:燕昭王招纳贤士筑的台。,2.玉龙:宝剑的代称。,译: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执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1.本诗通过哪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明确: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 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 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 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2.归纳全诗主旨。,明确: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折戟沉沙:断戟没入沙中。 将:

11、拿起。 东风:指吴蜀联军借东风火攻曹操事。 周郎:吴军统帅周瑜。 铜雀:台名,魏曹操所建。顶上饰有大铜雀。 二乔:乔玄两女。大归孙策,小嫁周瑜。,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才自负,注

12、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作者简介:,诗 歌 赏 析,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戟,虽然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我把它拣起来磨洗干净,还能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诗 歌 赏 析,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感慨,如果不是东风帮助周瑜获得火烧曹军的胜利,恐怕吴国的国色大乔、小乔就要被幽禁在曹操的铜雀台上了。,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1.诗人是怎

13、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2.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思想感情:,赤 壁,兴感之由,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感慨咏叹,若非东风之便,历史将会改写,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渔家傲,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

14、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解释: 星河:银河。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语:天帝的话语。

15、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谩:徒,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描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像在银河中起舞一样。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

16、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 “仿佛梦魂归帝所”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她听见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