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园林规划)为加快金华建筑强市建设再创辉煌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089541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16 大小:14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园林规划)为加快金华建筑强市建设再创辉煌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城乡、园林规划)为加快金华建筑强市建设再创辉煌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城乡、园林规划)为加快金华建筑强市建设再创辉煌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城乡、园林规划)为加快金华建筑强市建设再创辉煌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城乡、园林规划)为加快金华建筑强市建设再创辉煌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园林规划)为加快金华建筑强市建设再创辉煌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园林规划)为加快金华建筑强市建设再创辉煌精品(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加快金华建筑强市建设再创辉煌4月9日,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金华市人民政府隆重召开了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加快金华建筑强市建设的重要会议。“九五”期间,金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振兴先锋产业、创建建筑大市”的奋斗目标;“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巩固建筑大市地位、向建筑强市目标迈进”的要求。“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40万建筑大军的努力奋斗,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连续6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产值、利润、工程创优、企业资质升级、队伍素质、科技进步、市场拓展、安全生产、工程款清欠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许多指标达到了省和全国的先进水平;从而为打造建筑强市奠定了良好的

2、基础。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市委市政府又不失战机地提出了“加快金华建筑强市建设”的宏伟目标,同时出台了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筑强市建设的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的这一正确决策,极大地激发了全市建筑战线上广大干部员工英勇奋斗的豪迈气慨。这次会议明确了在“十一五”期间加快建筑强市建设的奋斗目标,确定了打造建筑强市的扶持政策。主要奋斗目标有:到2010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累计达到4200亿元,利税总和达到260亿元;创省级优质工程200项以上,国优工程10项以上;创省级文明标化工地200项以上;培育特级资质企业6家以上,一级资质企业60家以上,二级资质企业180家以上;产值超百亿元的特大型企业2家以

3、上,超30亿元的大型企业6家以上;市外建安产值达到70%以上,其中国外产值达8%以上;培养一级建造师2000名以上,中高级技术人才9000名以上;10项新技术的贡献率达20%以上,节能标准达65%以上。主要扶持政策有五个方面:一是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二是鼓励企业开拓埠外市场,三是加快人才培育和引进,四是加强科技创新,五是实施品牌战略。应该说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光荣,扶持政策非常鼓舞人心。下一步的工作,需要我们各级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建筑战线上的施工、设计、质监、安监、监理、招投标、造价、科研等企事业单位的广大干部员工立即行动起来,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用足用好市政府的扶持政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发

4、奋拼搏,坚决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为金华社会和谐进步、经济科学发展,再立新功创新业。为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省、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于3月28日批准浙中建筑“增期扩面”,刊期从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版面由16K扩为大16K。浙中建筑自1994年3月创刊以来,为振兴支柱产业、创建建筑大市书写了光辉的篇章。“增期扩面”后的浙中建筑,将继续与建筑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员工读者朋友们一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唱一首歌,为创建建筑强市的壮丽事业再作奉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加快金华建筑强市建设再创辉煌! 本刊编辑部 2007年4月10日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筑强市建设的通知金政

5、发2007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为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实现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的跨越,特作如下通知:一、指导思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业发展全局,以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优化行业结构、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行业赢利水平,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全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二、目标任务到2010年,全市建筑业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建安产值持续增长,行业结构更趋合理,队伍素质明显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持续提升,基本实现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的跨越。“十一五

6、”期间,我市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一)建安指标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建安产值累计达42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埠外产值增长20%以上;建筑业年均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8%以上;年均利税率达6.5%左右;从业人员年均50万人以上。(二)行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级企业达6家以上,一级企业60家以上,二级企业180家以上。培育产值超百亿元的特大型企业2家以上,超30亿元的大型企业6家以上。一级以上企业产值占全市建安产值的70%以上。培育埠外年产值超亿元的施工基地100个以上,超5亿元的30个以上,超10亿元的20个以上;埠外产值占全市建安产

7、值的70%以上,其中国外产值达8%以上。(三)质安创优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创国优“鲁班奖”和国优“银质奖”工程10项以上,“钱江杯”等省级优质工程200项以上。创省级文明标化工地200项以上,市地级文明标化工地500项以上。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建筑施工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在2.5以内。(四)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末,一级注册建造师2000名以上,二级5000名以上;高级职称工程技术人员1000名以上,中级8000名以上,初级50000名以上;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达100%。人均技术装备率2万元以上,10项新技术的贡献率20%以上。(五)节能降

8、耗水平明显提高。广泛推行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提高绿色建筑比重,到2010年,新建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实施节能65%标准。三、扶持政策(一)鼓励企业做大做强1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发展方向及本市产业发展状况,制定产业扶持计划,确定重点扶持企业。建筑业企业年产值达20亿元的(非房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为10亿元),由市政府命名为“建筑业龙头企业”;年产值达10亿元的(非房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为5亿元),由市政府命名为“建筑业骨干企业”,并在有关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2支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做大做强。鼓励建筑业企业收购、

9、控股或参股省外企业;鼓励建筑业企业与勘察设计企业联合重组,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企业在联合、兼并、重组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房产、车船等变更费用,享受转制企业有关费用减免政策。3.市域范围内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在编制招投标文件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市建筑业龙头骨干企业、创省级及其以上优质工程的优秀项目经理。4培育一批优秀项目经理。市级及其以上优秀项目经理,在其承接的工程项目主体竣工后,可持工程主体验收证明继续参加投标活动。(二)鼓励企业开拓埠外市场1建筑业企业在埠外承建20层以上或造价在3000万元以上的工程,凡符合信贷政策和贷款条件的,凭工程承包合同和工程施工许可证向企业注册地开户银行申请

10、贷款,企业注册地开户银行应予以积极支持。2建筑业企业在埠外承接的建设项目且企业所得税回注册地缴纳的,按该项目产生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30%奖励给企业。3凡符合信贷政策和贷款条件的境外工程,金融机构应积极提供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也可以提供外汇贷款直接用于对外支付;企业为总承包商的项目融资工程,包括BOT项目等,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可提供融资保函或担保资信证明,也可试行建立封闭性资金帐户;我市企业参加境外总承包项目需提供投标保函和项目预付款保函的,境外业主接受的金融机构应为其开具保函。4积极引导企业用好省、市“走出去”专项资金、财政贴息等扶持政策。对企业承包境外工程过程中发生的项目投标保函和预付款保

11、函等的手续费优惠政策及前期垫资贴息、完工后的奖励政策等按省、市有关规定执行。5构建实施走出去战略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紧密跟踪、及时发布国内外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建筑业发展的各项法规政策,以及国内外重点区域建筑市场的需求动态,为企业寻求商机、开拓市场提供实时、动态、网络化的信息服务。(三)加快人才培育和引进1鼓励企业接纳专业对口的大中专以上毕业生,积极开展职工教育。企业可在职工工资总额的1.5%范围内使用教育培训经费,税前列支,专款专用。2鼓励建筑业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符合我市中高级人才引进标准的,享受我市人才引进优惠政策。3加大职称改革力度。对建筑业企业中无相应学

12、历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为我市经济作出重大贡献,业绩突出的工程技术人员,由人事部门会同建设部门结合专业特点,采取适当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根据其实际水平,可直接参加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四)加强科技创新1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产品,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技术标准和工法,提高企业赢利水平。2支持建筑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对纳入国家或省、市计划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研发项目,按有关文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3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合作,扶持企业到境外合资、合作举办研发机构。支持建筑业企业加强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建筑业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各项技

13、术开发费,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按实扣除;技术改造项目符合省、市有关技改优惠条件的,按相关文件执行。(五)实施品牌战略每年对在本行政区内创出省级及以上优质工程的本市建筑业企业和项目经理(不含参建),由市政府通报表彰,并给予适当奖励。四、以前文件规定中有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各县(市)可根据本通知精神,相应制定出台具体实施办法。二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在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金华市市长 葛慧君(2007年4月9日)同志们:今天召开的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是研究部署我市建筑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王建平副市长作了工作报告,总结了“十五”时期和2006年我市建筑业发展的成就,部署了2007

14、年和今后一个阶段我市建筑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批在建筑业发展中取得荣誉的企业和个人受到了表彰。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表示热烈地祝贺!对大家为金华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省建设厅高度重视我市建筑业的发展,赵如龙副厅长专程到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讲话很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一、抓住机遇,促进我市建筑业实现新的跨越我市建筑业经过20多年,特别是“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已具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给我市建筑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十一五”时期,我市建筑业发展

15、面临着三大机遇。1、我市建筑业取得的成就,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建筑业规模持续扩大,“十五”期间建安产值连续5年增加超过100亿元,年均增长31.5%,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40万人;2006年,我市建安产值6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亿元;创利税45亿元,其中建筑业地方税收10.9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17.4%。我市建筑业呈现出工程创优能力不断增强,企业资质不断提升,从业人员不断增加,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市场管理不断规范的良好态势。全省12个建筑强县,我市拥有2个。建筑业产值、利税均居全省第四。同时,我市还有一批知名的建筑企业活跃在国内外市场。这些,都为我市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态势,为我市建筑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投资拉动型为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必然也会比较高速增长。同时,由于我国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将会明显增加。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国各地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步伐加快,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向纵深推进,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国家实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如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在深入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程全面启动;北京筹奥正紧锣密鼓,旧城改造开始启动;上海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世界第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