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一章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087741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8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一章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一章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一章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一章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物科技)一章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一章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一章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精品(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本章重点:原核(细胞)微生物的基本形态、构造、类群;非丝状原核微生物(细菌)的形态特征(与染色)、构造及功能、繁殖方式、菌落特征、基本类群。本章难点:丝状原核微生物(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构造及功能;放线菌的菌落特征、繁殖方式、基本类群。建议学时:10学时原核微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第一节 细菌 一、概述:1、生境:温暖、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地方。2、细菌对人类的危害:(1) 有些细菌能引起传染病;(2) 不少腐败菌能引起工农业产品的腐败变质。3、细菌对人类的贡献:(

2、1) 工业上:利用细菌生产氨基酸、核苷酸、酶制剂、乙醇、丙酮、丁醇、有机酸、抗生素等。(2) 农业上:生产生物杀虫剂、细菌肥料。(3) 医药上:生产各种疫苗、类毒素、代血浆。(4) 在环保、国防上: 二、细菌的形态和大小(一)基本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引自Madigan et al.,2000)1、球菌 Coccus: 单球菌分裂后的细胞分散而单独存在的为单球菌。如尿素微球菌(Micrococcusureae)。 双球菌分裂后两个球菌成对排列,如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pneumoniae)。 链球菌分裂是沿一个平面进行,分裂后细胞排列成链状,如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la

3、ctis)。 四联球菌沿两个相垂直的平面分裂,分裂后每四个细胞在一起呈田字形,称四联球菌。如四联微球菌(Micrococcustetragenus)。 八叠球菌按3个互相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后,每8个球菌在一起成立方形,如尿素八叠球菌(Sarcinaureae)。 葡萄球菌:分裂面不规则,多个球菌聚在一起,像一串串葡萄。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 2、杆菌 Bacillus (Bacterium): (1) 形态:短杆状、纺锤状、棒状、梭状、月亮状、分枝状、竹节状等 (2) 排列方式:链状、栅状、“八”字状及有鞘衣的丝状等。3、螺旋菌 Spirillum:是细

4、胞呈弯曲杆状细菌统称,一般分散存在。根据其长度、螺旋数目和螺距等差别,分为弧菌Vibrio(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形似C字)和螺旋菌(螺旋状,超过1圈)。与螺旋体 Spirochaeta 区别:无鞭毛。弧菌菌体弯曲呈弧形或逗号形。如逗号弧菌(Vibriocomma)是霍乱病的病原菌。 螺旋菌菌体回转如螺旋,螺旋数目的多少及螺距大小随菌种不同而异。如减少螺菌。 (二)细菌大小细菌的大小球状细菌直径(m)尿素微球菌(Micrococcusureae)1.01.5金黄色微球菌(Micrococcusaureus)0.81.0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lactis)0.50.6最大八叠球菌(Sa

5、rcinamaxima)4.0圆褐固氮菌(Azotobocterchroococcum)4.06.0旋动泡硫菌(Thiophysavolutans)7.08.0杆状细菌长度(m)宽度(m)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vulgaris)0.54.00.40.5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1.02.00.5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delbruckii)2.87.00.40.7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1.23.00.81.2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herium)3.09.01.02.0螺旋状细菌长度(m)宽度(m)霍乱弧菌(Vibrio

6、cholerae)1.03.00.30.6红色螺菌(Spirillumrubrum)1.03.20.60.8迂回螺菌(Spirillumvolutans)10201.52.0如何测量:显微测微尺细胞重量10-13-10-12g ,每g细菌(三)常用的细菌染色法:由于细菌细胞既微小又透明,故一般先要经过染色才能作显微观察。细菌主要的染色法如下:三、细菌细胞结构其结构分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基本结构是细胞不变部分,每个细胞都有,如细胞壁、膜、核。特殊结构是细胞可变部分,不是每个都有,如鞭毛、荚膜、芽孢,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一)基本结构1、细胞壁 cell wall:细胞壁在细菌菌体的最外层

7、。为坚韧、略具有弹性的结构。细胞壁约占细胞干重的10%25%。各种细菌的细胞壁厚度不等,一般在1080nm之间。(1)功能:1)维持细胞外形; 2)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和渗透压危害;3)鞭毛运动支点;4)正常细胞分裂必需;5)一定的屏障作用; 6)噬菌体受体位点所在;7) 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有关。(2)形态特征G+和G-细胞壁构造(3) 细胞壁的构成:组成细胞壁的物质主要有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蛋白质等。其中磷壁酸只存在于G+菌中,脂多糖只存在于G-菌中,G+菌中肽聚糖含量多,蛋白质含量少,G-菌中肽聚糖含量少,蛋白质含量多。革兰氏染色Cristein Gram,1884发明(Koch实

8、验室)而后一些学者在此基础上作了某些改进,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表革兰氏染色程序和结果步骤方法结果阳性(G+)阴性(G)初染结晶紫30s紫色紫色媒染碘液30s仍为紫色仍为紫色脱色95%乙醇1020s保持紫色脱去紫色复染蕃红(或复红)3060s仍显紫色红色 凡是不能被乙醇脱色,呈蓝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菌 G+凡是经乙醇脱色,呈复染剂颜色,称为革兰氏阴性菌 G-革兰氏染色中最关键的一步是脱色,如果脱色过度,会将G+误认为G-;如果脱色不足,会将G-误认为G+。1)革兰氏阳性菌 Gram positive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Staphylococcus aureus(i)细胞壁

9、构成:一连续层,厚20-80nm两部分: 网状骨架:微纤丝组成基质:骨架埋于基质中(ii) 化学组成:主要是肽聚糖(网状骨架)和磷壁酸(基质)i)肽聚糖 peptidoglycan (粘肽、胞壁质)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也是原核微生物特有成分(古生菌没有)。是呈多层网状结构的大分子复合体, 由许多亚单位(肽聚糖单体)交联而成。亚单位a. 双糖单位:N-乙酰胞壁酸(NAM)和N-乙酰葡萄糖胺(NAG)通过-1,4糖苷键相连而成。M和G交替连接,从而形成了肽聚糖层的骨架。聚糖b. 短肽:连接在胞壁酸分子上的、由四个氨基酸以L、D交替连接起来:L-Ala-D-Glu-L-Lys-D-Ala。含

10、D-谷氨酸、D-和L-丙氨酸和二氨基庚二酸或赖氨酸。(含D型氨基酸是原核生物的特征)c. 肽桥:短肽之间连接。 肽短肽全部或部分连至NAM上,短肽之间也有连接,组成一网状结构。生理功能: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它构成了壁的坚硬度,决定细胞的形态,并防止渗透压引起的裂解。ii) 磷壁酸 teichoic acid (垣酸)G+特有成分。多元醇与磷酸复合物,通过磷酸二酯键与NAM相连。其中,与肽聚糖分子进行共价结合的,称壁磷壁酸,其含量会随培养基成分而改变;另一类是跨越肽聚糖层并与细胞膜相交联的,称为膜磷壁酸或脂磷壁酸。根据多元醇不同,有甘油型(以磷酸甘油为重复单位)、核糖醇型(以磷酸核糖醇为

11、重复单位)等5种类型。生理功能:a. 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Mg2+,以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力;b. 贮藏元素;c. 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 d. 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e. 赋予G+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因而可用于菌种鉴定; f. 增强某些致病菌(如A族链球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并有抗补体的作用。 2) 革兰氏阴性菌 Gram negative 以大肠杆菌为例:(i)细胞壁构成:G细菌细胞壁比G细菌细胞壁薄(1520nm),层数较多而结构较复杂。i)内壁层:(肽矩躺层)厚2-3 nm,单(双)分子层,由肽聚糖构成。 与G+

12、区别:交联低; DAP取代 L-Lys(肽尾的第三位氨基酸);无特殊肽桥(是两个短肽在3、4位氨基酸之间直接连接,因而机械强度较低。)。ii)外壁层(外膜):内层:脂蛋白层,以脂类部分与肽聚糖相连。中层:磷脂层。外层:脂多糖层,外壁重要成分,8-10 nm。G细菌细胞壁外膜同细胞质膜相同之处也是双层类脂,但除磷脂外还含有多糖和蛋白质。 外膜中含有几种蛋白,如脂蛋白、通透蛋白。有些蛋白具有通孔作用(porin),调控外界分子进入细胞;有的蛋白分子可以作为噬菌体的受体。 iii)周质空间:G细菌细胞壁的外膜与细胞质膜之间存在明显的壁膜间隙,一层薄的肽聚糖处于其间,肽聚糖层和细胞质膜之间的间隙较宽,

13、肽聚糖层至外膜之间的间隙较窄。大肠杆菌的壁膜间隙宽度为1215nm,呈胶胨态。其间含有三类蛋白质:水解酶,催化食物的初步降解;结合蛋白,启动物质转运过程;化学受体(chemoreceptors),在趋化性中起作用的蛋白。(ii) 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G-特有成分。i)结构:类脂A + 核心多糖 + O-侧链LPS的多糖部分包括核心多糖和O-特异多糖。O-特异多糖由重复分支的碳水化合物分子组成,含有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鼠李糖)和二脱氧已糖。由于糖的种类不同,使各种G细胞具有不同特性的LPS。核心多糖(corepolysaccharide)的主要组分是酮脱氧辛酸

14、(ketodeoxyoctonate,KDO)。ii) 功能:a. 内毒素物质基础; b. 吸附镁、钙离子以提高它们在细胞表面的浓度; c. 决定G-表面抗原多样性; d. 噬菌体受体位点。(iii)G+与G-比较(iv)革兰氏染色机制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或丙酮)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放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文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