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管理)药理学实验讲义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086930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223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药品管理)药理学实验讲义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223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理学实验讲义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223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理学实验讲义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223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理学实验讲义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223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理学实验讲义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2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药品管理)药理学实验讲义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药品管理)药理学实验讲义精品(2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理学实验教程(中、英文版)主编 叶春玲 钟玲 暨南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2007年5月药理学实验教程目 录第一篇 药理学实验基本知识第一章 药理学实验须知一、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二、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第二章 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二、药理实验设计中的剂量问题三、药理实验设计中的预试问题第三章 药理学实验的统计处理原则一、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三、药效和剂量依赖关系(相关性)的统计分析四、两药药效的等效性分析第四章 常用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捉拿固定二、实验动物的编号三、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四、实验动物的麻醉和取血第五章

2、药理学实验常用仪器操作技术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第六章 药物剂型与处方学一、药物剂型二、处方学第二篇 药理学总论实验第一章 药动学实验实验一 磺胺类药物静脉给药后的药时曲线实验二 磺胺类药物非血管内给药后的药时曲线实验三 3P87 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实验四 磺胺类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实验五 磺胺嘧啶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实验六 磺胺类药物在麻醉大鼠体内经胆汁和尿排泄的实验第二章 药效学总论实验实验一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二 肝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三 量效关系曲线和有关药效学参数测定第三章 安全性试验实验一 药物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实验二 最大耐受量(MTD)测定

3、第三篇 药理学各论实验第一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实验实验一 药物对麻醉动物血压的影响实验二 药物对麻醉动物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实验三 药物对离体兔主动脉环的作用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实验实验一 药物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实验二 药物对益智作用的影响实验三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实验实验四 镇痛药实验第三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实验实验一 利多卡因对哇巴因诱发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实验二 强心苷对家兔在体衰竭心脏的作用实验三 药物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变化的影响第四章 内脏系统药物实验实验一 呋塞米对小鼠尿量及电解质的影响实验二 药物对组胺诱发豚鼠哮喘的作用实验三 药物对大鼠的利胆作用第五章 激素类及抗

4、炎药物实验实验一 糖皮质激素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实验二 糖皮质激素对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实验三 抗炎药物对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第四篇 实际应用能力训练第一章 设计性实验第二章 病历讨论附录一、常用动物离体实验的生理溶液二、动物实验常用麻醉药的用法与用量三、不同动物采血部位与采血量的关系四、常用实验动物的最大安全采血量与最小致死采血量五、不同种属动物单位体重(kg)剂量折算系数六、动物常用正常数据七、成年动物的年龄、体重和寿命比较第一篇 药理学实验基本知识第一章 药理学实验须知一、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1目的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获得药理学知

5、识的科学途径,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理论,更牢固地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药理学实验课更高层次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课程。几乎所有药理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有目的的科学实验而得到的。我们上实验课,就是要了解我们的前辈科学家们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来验证或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上实验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一种科学的方法,一种获取知识的新手段。能否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实验课成败的关键,对学生来说,能否通过实验课培养自已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自已具有初步的科研能

6、力,是医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2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实验课学生必须做到下列几项:2.1实验前 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其设计原理。 对实验中所用的药物,要了解其药理作用,并明白该药在本实验中的意义,预测给动物用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和生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2.2实验时 将实验器材妥善安排,正确装置。 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准确计算药量,防止出现意外差错。 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准确记录药物反应的出现时间、表现及发展进程。联系课堂讲授内容进行思考。 注意节约实验材料。2.3实验后 及时整理实验结果,保存

7、好原始记录,并写出实验报告。 清洁实验器材,保持室内卫生,存活或死亡的动物分送至指定地点。二、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整理实验结果和撰写实验报告,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对自己所完成的实验进行科学总结,是实验课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通过认真地、科学地总结,可使我们把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明确该实验已证明的问题及已取得的成果。实验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以及实验设计中或操作中的优缺点等等,这些十分重要。实验报告反映了学生的实验水平及理论水平。实验报告也是向他人提供研究经验及供本人日后查阅的重要资料,可以为毕业后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应

8、该充分认识到在校学习期间学会做这一项科学研究工作中关键性工序的重要性。1实验结果的整理实验结束以后应对原始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药理实验结果有测量资料(如血压值、心率数、瞳孔大小、体温变化、生化测定数据和作用时间等。计数资料(如阳性反应或阴性反应、死亡或存活数等)、描记曲线、心电图、脑电图、照片和现象记录等。凡属测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均应以恰当的单位和准确的数值作定量的表示,不能笼统提示。必要时应作统计处理,以保证结论有较大的可靠性,尽可能将有关数据列成表格或绘制统计图,使主要结果有重点地表达出来,以便阅读、比较和分析。作表格时,要设计出最能反映动物变化的记录表,记录单个动物的表现时,一般将观察项

9、目列在表内左侧,由上而下逐项填写,而将实验中出现的变化,按照时间顺序,由左至右逐格填写。将多个或多组动物实验结果统计时,一般将动物分组的组别列于表左,而将观察记录逐项列于表右。绘图时,应在纵轴和横轴上画出数值刻度,表明单位。一般以纵轴表示反应强度,横轴表示时间或药物剂量,并在图的下方注明实验条件。如果不是连续性变化,也可用柱形图表示。凡有曲线记录的实验,应及时在曲线图上标注说明,包括实验题目,实验动物的种类、性别、体重、给药量和其他实验条件等。对较长的曲线记录,可选取有典型变化的段落,剪下后粘贴保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以绝对客观的态度来进行裁剪工作,不论预期内的结果或预期外的结果,均应一律留

10、样。2实验报告的写作每次实验后应写好报告,交负责教师批阅。实验报告要求结构完整、条理分明、用词规范、详略得宜、措辞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一般包括下列内容:2.1实验题目 实验题目一般应包括实验药物、实验动物、实验主要内容等。如“心得安对麻醉犬的降压作用分析”,“普鲁卡因肌注对小鼠局麻作用及中毒抢救”,“奎尼丁抗电诱发的蛙心心律失常的作用”等。2.2实验目的 说明本次实验的目的。2.3实验方法 当完全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时,也可不再重述,如果实验方法临时有所变动,或者发生操作技术方面的问题,影响观察的可靠性时,应作简要说明。2.4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需绝对保证其真实性。

11、应随时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在草稿本上记录,实验告一段落后立即进行整理,不可单凭记忆或搁置了长时间后再作整理,否则易致遗漏或差错。实验报告上一般只列经过归纳、整理的结果。但原始记录应予保存备查。2.5讨论 讨论应针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联系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不能离开实验结果去空谈理论。要判断实验结果是否为预期的。如果属于非预期的,则应该分析其可能原因。讨论的描述一般是:首先描述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对此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推论,最后参照教科书和文献资料对出现这些现象的机制进行分析,如实验观察到用药后动物出现了什么现象,提示了该药可能具有什么药理作用,文献曾报道该药

12、可对什么受体有作用。因此,可初步推测该药的这种药理作用可能与其作用于什么受体有关。2.6结论 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归纳出来的概括性判断,也就是对本实验所能说明的问题、验证的概念或理论的简要总结。不必再在结论中重述具体结果。未获证据的理论分析不能写入结论。 第二章 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一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药理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动物实验来认识药物作用的特点和规律,为开发新药和评价药物提供科学依据。由于生物学研究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要取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论必须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因此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重复“重复”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良好的重复稳定性(或称重现性)和足够的重复数,两者含意

13、不同又紧密联系。有了足够的重复数才会取得较高的重现性,为了得到统计学所要求的重现性,必须选择相应的适当的重复数。统计学中的显著性检验规定的P0.05及P0.01反映了重现性的高低;“P”表示不能重现的概率。在已达到良好的重现性的条件下,如果P值相同,重复数越多的实验,其价值越小。它说明实验误差波动太大,或是两药的均数相差太小。前者提示实验方法应予改进,后者提示两药药效的差别没有临床意义。可见,靠增加实验例数来提高重现性是有一定限度的。1.1 实验重复数的质量除了重复数的数量问题外,还应重视重复数的质量问题。要尽量采用精密、准确的实验方法,以减少实验误差。同时应保证每次重复都是在同等情况下进行。

14、即实验时间、地点、条件,动物品系、批次,药品厂商、批号,临床病情的构成比或动物病理模型的轻重分布应当相同。质量不高的重复,不仅浪费人力和物力,有时还会导致错误的结论。1.2 药理实验设计中的例数问题实验结论的重现性与可靠性同实验例数有关,实验质量越高、误差越小,所需例数越少,但最少也不能少于“基本例数”。实验动物的基本例数(1)小动物(小鼠、大鼠、鱼、蛙): 计量资料每组10例,计数资料每组30例。(2)中动物(兔、豚鼠): 计量资料每组6例,计数资料每组20例。(3)大动物(犬、猫、猴、羊): 计量计数资料每组5例,计数资料每组10例。2 随机“随机”指每个实验对象在接受处理(用药、化验、分

15、组、抽样等等)时,都有相等的机会,随机遇而定。随机可减轻主观因素的干扰,减少或避免偏性误差,是实验设计中的重要原则之一。随机抽样的方案有以下几种:2.1 单纯随机所有个体(病人或动物)完全按随机原则(随机数字表或抽签)抽样分配。本法虽然做到绝对随机,但在例数不多时,往往难以保证各组中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的构成比基本一致,在药理实验中较少应用。2.2 均衡随机又称分层随机。首先将易于控制且对实验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分层指标,人为地使各组在这些指标上达到均衡一致。再按随机原则将各个体分配到各组。使各组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的构成比上基本一致。该法在药理学实验中常用,如先将同一批次动物(种属、年龄相同)按性别分为2大组,雌雄动物总数应当相同(雌雄各半)。每大组动物再分别按体重分笼,先从体重轻的笼中逐一抓取动物,按循环分组发分别放入各组的笼中,待该体重动物分配完毕后,从体重次轻的笼中继续抓取动物分组, 直至体重最重的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