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管理)药学期刊H指数分析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086837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药品管理)药学期刊H指数分析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学期刊H指数分析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学期刊H指数分析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学期刊H指数分析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学期刊H指数分析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药品管理)药学期刊H指数分析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药品管理)药学期刊H指数分析精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姓名顾晨飞学 号012108115班 级08信管(1)指导教师姓 名王东波职 称讲师选题名称我国药学期刊 H 指数影响分析毕 业 论 文 (设 计) 的 内 容 论文研究的内容:本文通过研究H指数,旨在探讨我国药学类各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传统的期刊评价指标(如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客观、科学地反映各期刊学术价值及其在学科内所处的地位。本文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52008,核心版)为依据,对近年来我国药学类各期刊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期刊各项评价指标以及排名变化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初步剖析了我国药学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发展趋势。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药学类期刊的平均影

2、响因子和被引频次逐年上升,升高的幅度高于科技期刊发展的平均水平,且期刊的载文量和基金论文比也逐渐增大,反映了药学期刊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影响力的增强,但与国际同类期刊相比,我国药学类期刊发展水平仍参差不齐,综合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运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20种药学期刊的指标进行H指数影响分析,通过H指数影响分析法,构建一种新的医学期刊评价模型,并根据此模型计算出20种药学期刊的综合评价值。选择20本药学期刊获取H指数及相关引用数据,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分析:(1)我国药学期刊H指数(2)期刊H指数与期刊被引频次的对比分析(3)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的对比分析(4)期刊H

3、指数与他引率的对比分析(5)期刊H指数与扩散因子的对比分析(6)通过H指数与传统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找出一种新型评价模型毕 业 论 文 (设 计) 的 意 义 论文研究意义:目前,诸多学者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对社会、哲学、历史、教育、艺术、心理等人文学科的期刊的H指数影响分析进行了研究,然而对医药卫生类期刊的H指数影响的分析并不多见。本文旨在通过对医药卫生类期刊中的药学期刊进行H指数的影响分析。具体研究意义有以下几点:(1)探讨目前国内外常用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及存在的问题。(2)通过计算药学期刊的H指数,揭示药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以及H指数在药学期刊评价中的切实可行性

4、及意义。(3)研究H指数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4)H指数作为一种新型期刊评价指标,在期刊评价方面有其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它与经典的期刊评价指标,如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在药学期刊评价等方面,来探讨H指数的长处和不足,以期更加合理地评价药学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5)深入剖析H指数在医药卫生类期刊评价方面的正确运用并为扩大其使用领域提供参考。文 献 综 述 中国药学类科技期刊有60余种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了30余种。2004200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将中国医学学报归入中医学与中药学类期刊,2006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未收录中国医学报。2004年版收录了

5、1576种源期刊,较2003年版增加了42种,其中药学类34种增加了药物生物技术、山西医药杂志、西南国务医药和中国基层医药4种期刊,未收录中国医药学报。2005年版收录1608种源期刊,较2004年版增加了32种,其中药学类35种,增加了药学时间杂志1种期刊。2006年版收录1652种源期刊,较2005版增加了44种,其中医学类33种,2006年版和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将西南国防医药归入基础医学、医学综合类期刊,200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未收录中国药事。2007年版收录1723种源期刊,较2006年版增加71种,其中药学类36种,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将中药新药与临

6、床药理归入中医学与中药学类期刊,增加了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中国药物与临床、中国药业和中南药业4种期刊2。期刊质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业的的结果,其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的期刊评价体系多为基于引文分析法的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在利用该体系进行评价时,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较为客观地反应期刊的学术质量,但因受学科发展、学科研究人员数量及学科基金资助等诸多影响,与实际情况可文 献 综 述能存在一些偏差3。这种过于简单化的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是其弊端也就逐渐显现出来了4。如: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较高,但往往会在同行看来,另一种影响因子稍低的期刊却又较好声誉,因此单纯利用这种评价指标显得过于单薄,在这

7、种情况下,同行专家的评议具有不容忽视的纠偏作用,于是便引入了一个新指标H指数。H代表“高引用次数”(High Citations),2005年加利福利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统计物理学家乔治赫希(Jorge Hirsch)发明了H指数,并立刻引起了全世界学术的广泛关注5。H核中的论文是动态变化的。H核内的论文随着被引频次的变化而出入H核,但是,H指数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降低。一般认为,H指数优于其他一般用于评价研究人员科研产出的单项指标,可以评价科研人员的绩效,可以遏制片面追求论文数量的不良倾向。同时,又能够激发科研人员探索深层次科学问题的热情6,是科学家作公正排序的指标,是一种有创造性、有吸引力

8、的创新指标。H指标的奥妙之处在于通过一种简单的测量,且用一个单一的指标达到了描述生产力和影响力两个方面的效果。这就是H指数与其他单项文献计量学指标相比所具有的高明和绝妙之处7。鉴于H指数也可以完全用于其他具有相同来源项的评价对象(如对科研群体产生的论文、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的评价指标。多数学家认为它是适合各种评价过程中的一项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成果8。国内关于H指数的研究成果最早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金壁辉撰写的“科学家为自己设计了一项评价指标:h指数”。赵波、周传敏分析了H指数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探讨了H指数的优缺点,介绍了一些学者为弥补H指数的不足而提出的其他文献计量指标。张学梅

9、还针对H指数不适合众多普通科研工作者个人绩效的局限性,提出了H指数的修正指标Hm指数9。总的来看,国内H指数的研究对象主要正对科研人员、学术期刊、科研机构三个方面10。H指数现在以被广泛运用于文献研究,但药学类期刊还并不多见,本文旨在通过对药学类期刊H指数影响分析来判断我国个药学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各种药学期刊的学术价值。随着H指数的广泛运用,逐渐暴露出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11。H指数对最高被引文献和低被引文献的完全忽视,大大降低了H指数作为一个新的科学评价指标的信度。因此,在对于药学类期刊做H指数分析时,应当适当注意,并避开这些明显的不足,尽量使分析结果变得可靠完善。设 计 方 案 和 技 术

10、 路 线本文按如下思路开展相关研究:(1)中国医药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构建(2)从数据库中药学各期刊引用及被引数据,进而分年度获取各期刊H指数情况。(3)运用SPSS软件对药学H指数及相关被引数据对比分析:将各期刊H指数与被引次数、影响因子等期刊引文指数做对比分析获取药学各期刊Hirsch核心论文技术路线:中国医药科学引文索引(CMSCI) 资料的筛选,以及手动加工录入 SPSS软件分析统计新型评价模型H指数传统期刊评价指标他引率扩散因子 影响因子被引频次设 计 进 度2011年612月:数据的自动和手工抽取;2011年12月:资料查阅、选题,编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答辩;2012年12月:抽取

11、论文所需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二次加工;订写作提纲;2012年23月:进行数据处理,完成初稿;2012年45月:完善方法,对初稿进行修改;2012年56月:校对英文翻译,修改论文格式问题,提交论文,准备答辩。特 色 与 创 新本文的特色与创新如下:(1)基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52008,核心版),对近年来我国药学类各期刊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期刊各项评价指标以及排名变化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初步剖析了我国药学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发展趋势。(2)就现有的资源来看,学者对医学类期刊H指数的分析利用并不多见,因此本文在H指数的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3)从我国药学期刊的H指数、期刊H指数与被引

12、频次的对比分析、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的对比分析等,对药学期刊进行H指数影响分析,来探讨H指数在药学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方面的意义。指导教师意 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意见系主任(签名): 年 月 日学院意见教学院长(签名): 年 月 日参考文献: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期刊印证报告(20052008,核心版) J.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412屈清慧,胡爱玲.中国科技期刊研究J.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9(5):7937983孙慧,汤先忻.中国科技期刊研究J.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2009,20(3):4694714赵明基,邱均平.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计量分析

13、与评价J.中国科学基金,2005,(6): 3543585HirschJE.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J. Proc Nat Acad Sci,2005,102(11):156金碧辉.科学家为自己设计了一项评价指标:h指数J.科学观察,2006,69(1):1311527富明.科学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01:89918刘俊婉.衡量科学家个人成就的一个量化指标J.科学观察,2006,(1):279张学梅.Hm指数对H指数的修正J.图书馆情报工作,2007,51(10):11611810魏瑞斌,宋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J.科技出版社,2009,20(2):22022411刘银华.h指数评价期刊的有效性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6):8098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