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某市市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项目工作指南试行点击下载深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085051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8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某市市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项目工作指南试行点击下载深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生物科技)某市市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项目工作指南试行点击下载深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生物科技)某市市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项目工作指南试行点击下载深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生物科技)某市市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项目工作指南试行点击下载深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生物科技)某市市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项目工作指南试行点击下载深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某市市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项目工作指南试行点击下载深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某市市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项目工作指南试行点击下载深精品(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市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项目工作指南(试行)深圳市卫生局二八年十一月目 录第一章 背景第二章 目标及实施原则第三章 监测与控制系统组成及职责第四章 密度监测第五章 抗药性监测第六章 专项调查与控制技术指导第七章 人员培训与交流第八章 监测信息资料的收集与使用 第九章 经费保障第十章 督导与考核第十一章 附录用语解释法律法规附表附件第一章 背景一、国外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状况病媒生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病媒生物不仅能传播许多重大疾病,给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且病媒生物极易成为生物恐怖的载体,由其引发的病媒疾病易成为危及国家安全,造成社会动荡的不稳定因素,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声誉和形

2、象,造成国民经济的巨大损伤。美国“911”后的“白粉事件”炭疽危机使世界震惊,昭示生物恐怖并非耸人听闻;印度“苏拉特风暴”的鼠疫大流行,不仅引起了人们的极度恐慌,使数十万苏拉特市民逃向印度的四面八方,而且使一些毗连的国家中断了与印度的所有空中、海上交通,关闭了两国边境沿线的陆路通道,对印度来说,经济方面造成的损失是难于估量的;20世纪60年代,在东南亚许多国家经常出现的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症,不仅已成为该地区儿童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全球约25亿的人群处于登革热的威胁中,从而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估计,全球每年有5000万人感染登革病毒,其中约50万登革出

3、血热病例(其中大部分为儿童)需住院治疗,至少2.5的登革出血热病例死亡。据资料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媒介生物学及控制专家委员会和农药评估规划处自1977年以来,向各成员国共发布了22部有关病媒生物防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涉及到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的各个方面,一些发达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病媒生物控制法律与相关技术标准,如美国制订的蚊虫控制管理办法、建筑物防鼠标准等等,对指导美国有效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和技术保证。二、 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状况建国以前,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着重在本底调查,防制工作薄弱,对病媒生物控制未起明显作用,这个时期可以称为简单环境治理阶段,主要依靠处理

4、孳生地或使用无机物杀灭幼虫,降低病媒生物密度。新中国成立以来,病媒生物防制受到高度重视,防制研究工作得到了空前发展,随着DDT等有机杀虫剂的出现,使病媒生物的控制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称为化学防治阶段。这个时期对病媒生物控制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化学防制几乎替代了环境防制等手段,随着病媒生物抗药性高度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出现,出现防制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和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70年代,我国就开始倡导蚊虫的综合治理,1983年从WHO引入病媒生物综合防治的概念,这一论述是对病媒生物防制策略的重大转变,提高了我国对病媒生物的综合治理水平。这时期较为成功的例子是我国大规模采用拟除虫菊酯处理蚊

5、帐控制疟疾媒介取得重大进展,受到许多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2001年WHO提出病媒综合治理的概念,我国根据其理念,开展了城市除“四害”活动,使病媒生物控制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管理,病媒生物控制专业队伍建设也得到很快发展。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往来的快速发展,给病媒生物的传播提供了更快捷、更方便的条件,随之而入侵的病媒生物也越来越多;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的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疾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疾病也不断出现,如在我国的法定传染病中有1/3以上都是病媒疾病,无论是新发现的肾综合症出血热、莱姆病、埃博

6、拉出血热、基孔肯雅热、黄热病、拉沙热、裂谷热,还是再度出现的传染病如登革热、鼠疫、疟疾、乙脑等,都是与外来病媒生物的传入或与本土病媒生物的存在及孳生繁殖有密切的关系,对人类健康构成新的威胁,同时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水灾、地震、生物恐怖等)的处理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如近年鼠疫在我国西南地区流行,乙脑在全国部分地区流行,登革热在广东省流行,流行性出血热不断有散发病例出现,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目前影响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在体系建设方面,未完善有效的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体系,导致全国相当部分地区未真正开展监测与控制工作;在财政支持方面,因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

7、作只有投入,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经费支持不足;在控制技术研究方面,缺乏技术研究与指导,导致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污染环境,引起病媒生物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在管理方面,缺乏健全的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管理法规,对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执法难于落实,专业队伍管理混乱。三、 深圳市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状况1979年,国务院设立深圳特区,由于行政区域改变、防疫机构变更,我市70年代以前的病媒生物防制资料残缺不全,缺乏可比性,共享程度很低;建市初期,我市病媒生物控制工作面临严峻局面:“南头苍蝇深圳蚊”是深圳特区创立初期城市环境卫生的真实写照。据资料介绍,以致倦库蚊为传播媒介的丝虫病,宝安县1970-1972年普查

8、时人群微丝蚴率为2.71%,估计全县丝虫病约有27000人,慢性致残人数约为5000人,1985年我市人群当时微丝蚴率仍达1.11%,没有达到广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及考核方案的要求;以嗜人按蚊、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疟疾,1954年发病人数14148例,年发病率为7602.81/10万,随着防疟措施的落实,发病率逐年下降,1979年仅发病7例,年发病率为2.16/10万,但随着特区建设会战拉开序幕,蚊虫的密度大幅上升,1984 年出现了疟疾暴发流行,发病7427例,年发病率为1097.89/10万,疫情不仅在全市范围内扩散,而且不断波及周边城市,成为广东省大陆地区发病率最高的疟疾流行区,给深圳

9、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影响;曾停息较长时间的霍乱,到1985年又开始出现,1992年疫情达到高峰。随着我市全面城市化,我市病媒生物的生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同时,周边国家、地区的病媒疾病也有死灰复燃现象,一些新发病媒疾病也不断出现,我市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国际交往频繁,随时都可能发生与流行国内外任何一种新发病媒疾病。为保障深圳特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保障市民健康,多年来,我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在市政府、市卫生局领导下,在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深圳市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历程及成效市疾控中心自1982年开始对深圳特区主要病媒生物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白纹伊蚊、致倦库蚊、美洲大

10、蠊、德国小蠊、家蝇、大头金蝇、铜绿蝇等进行持续的长期密度监测,并对这些主要的病媒生物的生物学、生态学进行了研究,已经确定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家蝇Musca domestica、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绯颜裸金蝇Achoetandrus rufifacies、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美洲大蠊Periplane

11、ta americana、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热带臭虫Cimex hemipterus为深圳市最主要的媒介昆虫;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是深圳市鼠类优势种,亦是印鼠客蚤的主要寄主。自1996开始,深圳市卫生防疫站对深圳全市范围内的卫生昆虫进行了长达4年的详细本底调查工作,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论文,并出版了深圳市卫生昆虫及其防治专著一部,首次详细记述了深圳市卫生昆虫蚊类31种、蝇类51种、蜚蠊10种、蚤类3种、臭虫1种、虱1种,并发现蝇类1新种(深圳拟黑麻蝇Beziella shenzhenensis Fan,s

12、p.nov.)、中国1新记录属(拟黑麻蝇属),另有20多种为广东省新记录种,首次基本研究清楚了深圳市卫生昆虫的种类,为我市乃至广东省病媒生物区系研究及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此项研究为我市有效地控制病媒生物种群密度,预防、控制病媒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技术保障;2003年我们又开展了“蚊虫的发生与城市规划和建设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课题,研究发现深圳市致倦库蚊的发生和沙井、污水井、排水沟、建筑工地的不规范有直接关系,对指导我市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灭蚊达标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效控制了蚊媒密度;2005年,我们进行了“深圳市鼠类及其染蚤率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褐家鼠为优势种,其染蚤率接近3

13、0%,比其它城市的鼠类染蚤率高,对今后我市控制鼠疫与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具有指导性意义。近年来,我们通过相关病媒生物的抗药性调查及一些杀虫剂的应用研究,提出了一些安全和合理使用杀虫剂的措施,达到了经济、有效、延缓病媒生物抗药性产生及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二)深圳市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网络现状多年来,我市在病媒生物监测、除“四害”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培养及引进了一些相关专业人员,但因病媒生物监测与调查工作是一项只有经济投入,而不能直接产出经济效益的工作,其工作的重要性,在没有病媒疾病暴发流行时难以体现。因此,长期以来在人员编制和经费的匹配上都不能满足常规的监测工作需求。由于经

14、费和编制限制,全市基本上没有从事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专职人员,市、区疾控中心参与该项工作的人员均身兼多职。在编人员工资由财政差额拨出,差额部分由单位自筹。部分工作人员属临工,其工资均由各单位自筹,财政支持欠缺。目前,深圳市病媒生物监测网络主要是由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构成,并在我市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卫生街道、卫生社区除“四害”工作中进行技术指导。除个别街道防保所参与该项目工作外,大部分街道防保所没有参与该项工作。随着我市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加强基层网络的能力建设。(三)实验室建设及人员培训现状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人才引进、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标本室建立、资料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为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初步具备了开展该项目的工作条件。但是,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仍欠缺与研究病媒生物相适应的病媒生物检测实验室和标本室,这极大地限制了这一专业的长足发展,也难于适应新世纪卫生防病工作,特别是病媒疾病防制工作的需要,不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我市现有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的技术水平,进一步缩小与先进国家在病媒生物控制技术上的差距。在人员培训方面,由于培训经费欠缺,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人员较少参与业务培训,外出参加学习机会较少,不能及时了解国内外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发展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