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高二生物教学质量检查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084974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高二生物教学质量检查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高二生物教学质量检查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高二生物教学质量检查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高二生物教学质量检查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高二生物教学质量检查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高二生物教学质量检查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高二生物教学质量检查精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高二生物(A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为选择题,共40分;第卷为非选择题,共60分;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卷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右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结构,、表示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均参与了体温的调节B组织水肿与中积累过多的液体有关 C一般情况下,中的CO2不能向中扩散DB结构中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乳酸 2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血液中

2、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反应,生产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的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PH的相对平衡只由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调节,与神经体液调节无关3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信号物质靶细胞A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当其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使突触后膜兴奋B如果信号物质是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则其靶细胞可能是生殖器官上的细胞C信号物质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体现了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D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体和下丘脑的细胞等a b c d e 4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

3、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表不偏转,电表偏转两次B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兴奋由c传到e时,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5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探究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时,应遵循一定的原理,下列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关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瓶口应敞开以保证生物有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给予适当的光照6右图曲线为某种群出生率,为种群死亡率,该种群K值是种群数量速率abcAc点,死亡率最大的点Ba点,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 Cb点,出生率最大的

4、点Dc点,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的点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次生演替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害虫蜘蛛时间ABC数量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比次生演替速度要慢得多 D动、植物群落的演替都与光照条件有关8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然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右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的蜘蛛和害虫的关系是捕食关系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C在A期间,若对害虫施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D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有关天数22446688甲乙2丙侧芽长度mm9. 将甲、乙、丙三

5、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处理如下表,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丙顶芽摘除保留保留细胞分裂素(浸泡浓度)0ppm2ppm0ppmA.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抵消顶端优势 B. 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C. 顶芽的存在不影响侧芽的生长 D. 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10.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等生态功能B与湖泊生态系统相比,稻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C已固定在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的传递途径为:无机环境生物群落 D湿地生态系统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因此被喻为“地球之肾”11. 下面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6、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饭后血糖升高时,可以通过“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 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以完成H过程C. 寒冷时,可以通过“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 当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刺激ACD”,使手缩回1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靶细胞血液循环细胞细胞细胞13下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7、若细胞产生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B若细胞产生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靶细胞是垂体C若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内电位的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若靶细胞是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将可能受到来自血液的效应B细胞的攻击14下列关于生态学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流动B发生“生物入侵”时,外来物种的种群在新环境中一定呈“J”型增长 C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减少甚至不使用农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D赤潮的产生与富含无机盐的各种废水大量排入海洋密切相关15.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代表生

8、产者,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C碳元素在、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以CO2的形式在所组成的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时间种群数量16右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B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后C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D阻止蝗虫数量增长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后才进行第卷 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de抗体抗原c胸腺ab造血干细胞骨髓抗原抗体17. (12分)下图是人体内某些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

9、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请回答有关问题。(1)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需要经历细胞的 和 _过程。图中b指的是成熟的_细胞。(2)图中a是 细胞。在过程中,a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抗原,并将抗原 给b细胞。(3)图中过程属于_免疫。与过程相比,过程的应答反应特点是 。(4)c细胞识别抗原而被致敏,它需要活化的b细胞分泌_,促进其分裂分化产生_和_。(5)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上图中的_(填图中字母)细胞,最终会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18(10分)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调节物质)

10、:(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 ,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物质 (填字母)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增加机体的 量。(2)图中物质B和C依次是 、 ;如果图中 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3)在血糖浓度调节过程中,图中可表现为协同作用的物质是 (填字母)。(4)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 ,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5)当血液中激素A的含量过高时,会对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起 作用,这种调节机制称为 。19(12分)下图表示某草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此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年份种名20012

11、002200320042005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曼陀罗3.02.11.10.30.1龙葵3.02.00.400灰绿藜3.22.81.71.30.6(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2)豚草与其它植物相互争夺 ,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调查结果表明, 具有生存优势,根据自然选择学说,这种优势是通过 来实现的。种群密度株m-2(3)若豚草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则在理想条件下,t年后种群的数量可以表示为: 。(4)请在右图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

12、线。(5)豚草的花粉可引起某些人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医学上认为,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 刺激所发生的反应。20. (11分)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ecfgDd散失CFEABab散失图乙 图甲(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主要原因是 。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 ,C表示 。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由营养级I、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