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3808481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9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

2、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乙) 刘羽冲,沧州人。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 , 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 于州 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 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 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 古人岂欺我哉!”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何文勤公尝 教昀曰: “ 满腹皆书能害事。”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

3、删节) 【注释】 经年 一年左右。 列说 到处劝说。 沟洫( x )沟渠。 (1)根据文段意思填空。 说文解字中“ 竟” 是会意字,意思是“ 乐曲终尽 ” 。由此推断,甲文“ 竟不可得 ” 一句中 “ 竟” 的意思应为 _ 说文解字中“ 角 ” 是象形字,本义是“ 兽角也,与刀相似” 。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 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 较量,竞争; 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 的的人物。乙文中“ 练乡兵与之角” 中“ 角” 的义项应为 _。(填序号)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尔辈不能究物理。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理

4、解:这句话表现出了讲 学家因能正确探究事物的道理而拥有的谦虚和自信,所以被人们所信服。 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翻译:(石头)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理 解:河中石兽最后被打捞成功的事实证明老河兵的实践经验是极其丰富的。石头在水流的 反冲击力下,终会被冲到河的上游。 C.古人岂欺我哉 ! 翻译: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理解:刘翀只会死读书,不能结合实际进 行变通,种种实践都失败了。他却一直不悟,认为自己的失败都是写书的古人在欺骗他。 (3)从甲文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遇事不可“_”,老河兵依靠自己丰富的实 际经验方才判断出沉石的正确打捞地点;乙文告诉我们“ _” 的道理,刘羽冲死

5、读古 兵书和古水利书,屡次失败。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_。( 空用原 文问答, 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终了,最后; (2)A (3)据理臆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满腹皆书能害事;不能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 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必须和实践进行结合才能成功 【解析】 【分析】(1) “竟不可得 ” 翻译为 “ 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 竟 ” 意思是 “ 最 终” 。“练乡兵与之角” 翻译为 “ 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 ,“ 角” 意思是 “ 较量 ” ,故 选 。 (2)A:“ 尔辈不能究物理” 刻画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自己为是,自恃博才。故选A。 (3)

6、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 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做 事不能 “ 据理臆断 ” 这一道理。乙文通过刘羽冲死读古兵书和古水利书,屡次失败的故事, 告诉人们 “ 满腹皆书能害事” 的道理。两篇文章都启示我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根据 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终了,最后; ; A; 据理臆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满腹皆书能害事;不能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 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必须和实践进行结合才能成功 【点评】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

7、,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 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 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 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 用法的词语; 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 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参考译文】 (甲)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

8、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 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 里,最终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 (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 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 大家 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 游寻找它。正因为石

9、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 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 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 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 疯狂 ;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 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 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刘羽冲,他是沧州人。有一回,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

10、整一 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 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 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 州官游说,州官也认为于国于民这是好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 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成了鱼。. 从此之后,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 古人怎 会骗我! ” 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 满腹都是 书会妨害做事,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太宗诲太子

11、(宋)司马光 上谓侍臣曰 :朕自立太子 , 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 汝知稼穑 之艰难,则 常有斯饭矣。” 见其乘马,则曰:“ 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 见其乘舟,则 曰: “ 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见其息于木下,则曰:“ 木从绳则正,后从 谏则圣。 ” (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十三) 【注释】 上:指唐太宗李世民。侍:在尊长旁边陪伴。 太子:指唐高宗李治。 稼 穑:泛指农业生产。稼,耕种。穑,收割。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饭 /见往事耳 B.汝知稼穑之艰难/ 人不知而不愠 C.上谓侍臣曰 /权谓吕蒙曰 D.木从绳则正 /择善

12、而从 (2)请用三条 “/ ”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读了这段文字,你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 【答案】 (1)C (2)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民犹水也 /君犹舟也 (3)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 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解析】 【分析】( 1)A.见其饭 /见往事耳(见:看见/了解) 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 不愠(知:知道/了解) 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曰:都是“ 对 说” 的意思) D.木从绳 则正 /择善而从(从:按照/跟从) (2)语句 “

13、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的意思是: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 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故正确的句读为: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 舟/民犹水也 / 君犹舟也。 (3)从 “ 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的启示;从 “ 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 可得到要尊重下属的启示;从“ 水所以载亦所以覆 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可得到要懂得君与民之间的关系的启示;从“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 圣” 可得到人要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要努力克服缺点的启示。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 C; 水所以载舟 /亦所以覆舟 /民犹水也 /君犹舟也 要尊重劳

14、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 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进 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内容,对重点语句要正确 理解和概括,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自己身边的大臣说:我自从立太子以来,遇到什么事

15、物就拿来教育他,见他吃 饭,就说: “ 你懂得农事的艰苦劳累,就会常有饭吃了。” 见他骑马,就说:“ 你知道马也有 劳累的时候,不使它疲劳过度,就会常有马骑。” 见他乘船,就说:“ 水能把船浮起来,也 能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 见他在树下休息,就说:“ 按照墨 线来锯木料就能锯得直,皇帝采纳正确的意见就能通达事理,才智非凡。” 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16、,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乙】 蜀中有杜处士 ,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 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 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 掌大笑曰: “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 入两股 间,今乃掉 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 也。 【注】 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 拊:拍。 搐 (ch ):收缩。此指“ 夹” 。 掉:摆动。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山门圮于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