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词背诵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8084220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词背诵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词背诵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词背诵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词背诵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词背诵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词背诵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词背诵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经 邶风 式微,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走进诗经,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走进诗经,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2、?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式:作语助词。 微:(日光)衰微,黄昏或天黑。 微君:非君,要不是君主。 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躬:身体。,式微,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为什么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为什么还在泥浆中?,式微,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

3、而怨自深矣。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 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 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诗经,郑风 子矜,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明确我们现实生活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念之情,重点是把握好一个“度”。 2、品读积累经典,背诵子衿,并能体验、感受思念这种情感。 3、尝试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化为诗歌,学会用诗歌释放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积累、背诵经典,学会正确的思念 教学难点: 尝试将思念化为诗歌,学会用诗歌释放情感的方法。,二、新授:经典欣赏子衿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3? 青青子佩4,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5,

4、在城阙兮6。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词语注释,1、子衿:选自诗经郑风。子:你的。衿:衣服。 2、悠悠:遥远的样子。这里形容忧思深长。 3、宁:难道。嗣:继续。音:相问。这句是说,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捎个信儿来吗? 4、佩:佩玉的绶带。 5、挑、达:急剧地来回走动。这一动作是心情不安的表现。 6、城阙:城门楼。,译文,青青的是你的长领襟,悠悠的是想念你的心。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从此断音信? 青黝黝是你的佩玉带,心悠悠是我把相思害。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自己来? 走去走来多少趟啊,在这高城望楼上啊。一天不见君的面,好像三个月儿那么长啊!,温馨提示:子衿文意,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5、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子衿解读,子衿这首诗写一位少女与心上人约会,久等不来,急得团团转,似乎一天没有见着心上人,好像隔了三个月一样。她想得入神,以致仿佛看见了心上人得青色衣领和配饰。此时她一腔怨情油然而生,免不得要埋怨心上人不捎信来,让她久等。首用倒叙的手法,很细腻地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少女缠绵幽怨的心情。 这首诗对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就引用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用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

6、渴求之心。,灵犀一点,子衿是一首恋歌。但我们在阅读时可以理解的更广泛一些。 健康的思念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它有时是痛苦的,但同时也是幸福的。它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塑造善良的品格。,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但古人写的离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王 勃,1.请用“ / ”划出诗句的节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

7、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qu,hun,q,课 题 解 说,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少府,官名,即县尉。之任,去上任。之,动词,到,往。蜀州,现四川省崇州市。,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唐高中宗时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明人辑有王子安集。,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8、。,这首诗是王勃在京城长安做朝散郎时,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前往蜀地任县尉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充满一种健康开朗的情调,洋溢着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是王勃最负盛名的诗篇。,背景简介,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辅:护卫。津:渡口。 三秦大地辅卫着都城长安,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 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赴任之处。“城阙”,指京城长安;五津”,是杜少府要去之地。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

9、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宦游人:远离家乡,外出作官的人。 你与我都充满惜别之意,因为我们同是远离 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颔联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感情及诗人豁达胸襟。 颔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劝勉。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比邻:近邻。海内

10、: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像近邻一样。 。 请从情理的角度,赏析这一联。 情:诗人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的乐观豁达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理: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 此句一反送别诗缠绵悱恻的格调,创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成为远隔千里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句。,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无须,不必。歧路:告别的地方。沾巾:挥泪告别。 (我们)不必在分手的路口上,像青年男女一样哭哭啼啼,别泪沾巾。 尾联表达豪迈旷达之情,以情深意长的幽默口吻作结,劝慰

11、对方。 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写景,气势宏伟,抒情,劝慰友人,思念,友情深厚,壮别,点明主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全诗结构,表达了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深情厚谊,2、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豁达乐观,思 考,怎样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千古佳句?,这两句的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千万里,也如近在咫尺。这句诗是全篇的中心所在。作者将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进一步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

12、豁达,坦然对待。两句诗说出古今几千年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成为了千古佳句。,独特风格,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出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深厚情意。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与“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意境相反的送别名句: 。以全新角度阐明对离别的看法,饱含友情,让人胸襟豪迈爽朗的诗句: , 。形容人们在世界各地都有知心朋友,虽然远隔重洋,却如近邻一样亲近的诗句: , 。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 ;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 ;本诗中把对朋友

13、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 , 。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 。”意境相似。,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对送

14、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D,5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

15、深情慰勉。,B,6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B,7.选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A. 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在写

16、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B. 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的友谊。C. 颈联道出了惜别之意,既宽慰友人,也安慰自己,写出彼此情谊之深。 D. 尾联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D,8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C,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品析有误的是()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饱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